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聯接(QDII)7月10日起發行
2023年走過半程,中國港股市場跑輸全球各主要市場
2023年走過半程,中國港股市場跑輸全球各主要市場。但通過多角度分析,市場上不少觀點表示港股或已進入底部配置區域。近期,華夏基金發布公告,旗下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發起式聯接 (QDII)(A 類份額:018336,C 類份額:018337)將于7月10日起至7月14日(含)進行發售,看好港股未來趨勢的投資者不妨保持關注。
資料顯示,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聯接 (QDII)主要通過投資于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來跟蹤標的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指數代碼:HSCEI.HI),旨在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之整體表現。據Wind顯示,截至2023年7月4日,該指數自2000年1月3日基日以來累計漲幅為235.26%。
值得關注的,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在編制中,從選股范疇內按綜合市值排名最高50只證券選為成分股,因此具有鮮明的龍頭特征。據恒生指數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5月,目前十大成分股中包含建設銀行、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美團、中國移動、中國平安等各大行業頭部公司。
從行業分布來看,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中資訊科技業占比尤為突出。同樣據恒生指數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5月,成分股中資訊科技業股票共有11只,占比35.66%。此外,金融業和非必需性消費占比也較大,分別為26.92%和12.30%。
站在當前時點,不少機構均表示港股或已進入底部區間,同時伴隨AI主題持續發力,將為港股科網公司帶來機遇。如中金公司指出,經過了前期的大幅下跌,港股市場在RSI超賣指標、賣空成交占比等多個維度都已經出現明顯的超賣跡象,目前水平市場的風險收益性價比確實具有吸引力。天風證券表示,中期來看,隨港股科網公司AI大模型發展逐步兌現增量價值,有望持續吸引資金增配。
具體到操作,對于習慣于場外投資的基金用戶來說,可借助此次新發的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聯接 (QDII)進行布局。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依舊是華夏恒生中國企業ETF的“掌門人”徐猛,他研究生畢業于清華大學,擁有豐富的從業經驗,現任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執行總經理。據Wind統計,目前徐猛在管基金規模超1400億元,包括上證50ETF(510050)、恒生互聯網ETF(513330)和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等多只超百億巨型基金。值得一提的是,據海通證券統計,今年上半年以93.25%的年內回報備受關注的華夏中證動漫游戲ETF,也正是由徐猛管理。
事實上,自1998年成立以來,華夏基金面對日漸激烈的競爭和復雜的市場環境,始終保持各方面的穩定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華夏基金管理資產規模超1.72萬億,是境內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中被動權益產品規模突破3400億元,穩居行業第1。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