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二鳥之計!均勝電子“巧取”香山股份二股東之位
不斷收購均勝電子資產的香山股份與均勝電子角色進行了互換,均勝電子前腳剛以5.1億的價格出售了12%均勝群英股份,后腳就以3.29億價格受讓均勝群英控股股東香山股份8.03%的股權。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不斷收購均勝電子資產的香山股份與均勝電子角色進行了互換,均勝電子前腳剛以5.1億的價格出售了12%均勝群英股份,后腳就以3.29億價格受讓均勝群英控股股東香山股份8.03%的股權。對于均勝電子而言,這筆買賣怎么看都是劃算的,不僅實現資產變現,還成功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二股東,一石二鳥。
7月18日,均勝電子公告稱,公司擬斥資3.29億元受讓8.03%香山股份股權,收購完成后公司成為香山股份第二大股東。
對香山股份而言,均勝電子算得上是“老熟人”。2020年,均勝電子將旗下生產高端功能件的子公司均勝群英51%股權轉讓給香山股份后,兩家公司就通過均勝群英“連接”在一起。
然而當均勝群英成為了香山股份的核心業務后,均勝電子卻開始“反向”收購香山股份股權。
抽絲剝繭,均勝電子的收購不僅不用掏錢,還能得到一筆不小的資金以及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簡直是“雙贏”。
均勝電子與香山股份股東的隱秘關聯
收購案的背后,均勝電子與香山股份股東的隱秘關聯也浮出水面。
協議顯示,均勝電子擬受讓香山股份1060萬股股票,約占公司總股本的8.03%,轉讓價格為每股31元,交易總價款為3.29億元,相比于7月17日香山股份的收盤價33.19元折價約6.4%。
對于本次受讓香山股份股權的原因,均勝電子表示,本次收購主要是基于公司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及香山股份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有利于豐富公司的對外投資布局,優化現有資產結構。
據了解,本次股權轉讓方鄧杰和、程鐵生與高路峰及其一致行動人分別持有香山股份6.28%、5%、6.13%股權,均勝電子將從鄧杰和手中收購264萬股,約占公司股份的2%,從程鐵生手中收購396萬股,約占公司股份的3%,從高路峰及其一致行動人手中收購289萬股,約占公司股份的2.19%。
從轉讓方背景來看,鄧杰和曾擔任香山股份監事,現已退休,程鐵生曾擔任香山股份董事,現已退休,而高路峰則是2021年3月18日通過股權轉讓方式新進的外部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高路峰與均勝電子此前就有所聯系,企查查顯示,高路峰擔任董事的寧波恒達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均勝集團持有10%的股權,均勝電子的董事長王劍鋒也曾任董事。
此外,高路峰還擔任由均勝集團持股70%的寧波高新區高勝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監事。
從公司的股權結構來看,除了高路峰是通過股權轉讓進入前十大股東之列的外部投資者,錢亮潮和莊立波也是通過股權轉讓方式進入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并且兩人簽訂了一致行動人協議,當前合計持有9.01%股權。
早在2021年3月,他們三人就一齊出動拿下香山股份管理層17%的股份,其中莊立波的股份則來自香山股份實控人趙玉昆,錢亮潮的股份則來自陳博、劉煥光、蘇小舒等高層股東,而高路峰的股份同樣來自高層高層。
從時間點來看,香山股份早在2020年就開始籌劃收購均勝電子的資產,而股東們“大逃離”則是在收購有了眉目之后。
巧合的是,資料顯示,莊立波、錢亮潮、高路峰住址均位于寧波市鄞州區,莊立波、高路峰為“70后”,而錢亮潮為“95后”,除了持股香山股份股權外,莊立波和錢亮潮較為低調,鮮有公開信息。
如本次均勝電子受讓香山股份8.03%股權完成,外部投資者手中持有的香山股份股權將占到公司總股本的20.98%,而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則僅占公司公司總股本的28.27%。
“反向”收購,均勝電子成為香山股份二股東
事實上,香山股份與均勝電子早有交集,2020年,香山股份跨界汽車零部件之時,公司便斥資20.4億從均勝電子旗下收購了均勝群英51%的股權,彼時均勝群英的估值為40億。
這筆交易直接推動了香山股份從一家經營衡器業務的公司轉型成為一家汽車零配件公司。
根據交易雙方當時簽署的《業績承諾與補償協議》,均勝電子承諾2021年至2023年均勝群英的扣非凈利潤累計不低于9億元(含本數)。其中2021年不低于1.9億元,2022年不低于3.2億元,2023年不低于3.9億元。若未完成業績承諾,均勝電子將作出相應的補償。
從財報數據上來看,這筆交易僅2021年就為香山股份貢獻了38.78億營業收入,占比達79.3%,2022年這一比例升至84.17%,可以說均勝群英已是香山股份的主營業務。
2022年,香山股份擬進一步提升對均勝群英的持股比例。按照計劃,香山股份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作價7.23億元購買均勝群英10.88%的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然而,該方案最終未能成行。
或是因為汽車零部件業務帶來的利潤增長讓香山股份對提升均勝群英持股比例一事“念念不忘”,今年5月29日,香山股份發布公告稱,擬以5.1億元現金收購均勝電子持有的均勝群英12%的股權,7月14日,香山股份表示,已經完成股權過戶,其對均勝群英的持股比例提升至63%。
從收購價值來看,均勝群英估值超過了香山股份,以香山股份5.1億的收購價計算,均勝群英目前價值約42.5億元,而以當前均勝電子收購香山股份的收購價計算,香山股份的股權價值僅為41億元。
倘若本次均勝電子完成對香山股份的股權收購,那么2023年均勝電子在以5.1億的價格出售均勝群英12%的股權后,又以3.29億的價格持有了均勝群英的控股股東香山股份8.03%的股權。
而這筆買賣對于均勝電子而言,穩賺不賠。畢竟均勝電子先賣資產收錢,再出資收購上市公司股權,相當于沒有出錢,輕松成為香山股份的二股東。
除了成為股東外,當前香山股份管理層中也存在不少均勝電子背景的高管。
其中香山股份的董事、總經理劉玉達曾任寧波均勝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功能件事業部總裁及董事長。
香山股份的董事張盛紅曾任寧波均勝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質量及營運總監,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春均勝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
他們均是在2021年在香山股份任職的。
并購狂魔均勝電子遭商譽“反噬”
對于均勝電子而言,收購是家常便飯,而其成長也主要靠并購。
據均勝電子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公司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70億元,同比增長18%,均勝電子上半年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3.95億元,同比增長約383%,預計單季實現扣非凈利潤約為2.62億元,環比2023年第一季度增長約97%。
從2011年開始,均勝電子開始了其并購路,包括并購德國汽車電子公司普瑞、德國機器人公司IMA、德國群英、汽車安全系統全球供應商美國KSS以及日本高田資產。
在一系列并購之后,均勝電子的商譽自2015年的3.08億元驟增至2016年的74.68億元,隨后在2018年達到歷史高點81.82億元。
2021年,公司一把計提20億商譽,直接導致當年凈利潤虧損近38億元。即便計提了大額商譽,2021年末的均勝電子賬面上仍有超50億的商譽。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均勝電子賬面仍有53.67億元的商譽,占凈資產的比例高達30.27%。
收購除了讓均勝電子商譽高企,還使得其不斷從資本市場募資以保持充足的流動性。
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均勝電子已經進行過6次融資,還有一次正在進行中,6次融資額達146億。
即便有融資“護體”,但均勝電子的資產負債率仍處于高位,最近三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5.40%、67.16%、67.28%。
其中2022年末短期借款達30億,長期借款125億,而其貨幣資金僅為54億。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