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多只債券跌停,但曙光似乎已經不遠了
碧桂園多只債券跌停,但曙光似乎已經不遠了
來源/易簡財經
7月24日,碧桂園多只債券觸發臨停。
就在上周,碧桂園的美元債也出現大跌,市場還流傳其“躺平違約”的消息。
碧桂園素有“宇宙第一房企”之稱,與恒大在國內地產界是并駕齊驅的。假設真如傳聞所言,將給房市丟來又一枚驚雷,炸傷無數企業、消費者。
多只債券臨停
據深交所公告,“21碧地01”盤中成交價較前收盤價首次下跌達到或超過20%,觸發臨停。
上交所公告,“20碧地04”、“20碧地03”交易出現異常波動,被臨時停牌,且均跌超20%。
“21碧地03”的盤中成交價較前收盤價首次下跌達到或超過30%,被實施臨時停牌。
這幾只債券主體是碧桂園地產集團。DM查債通顯示,目前該公司還有存續債券17只,存續規模199.21億元,2023年待償還本金約32億元,待償還利息5.7億元。
來源:DM查債通
與此同時,碧桂園的美元債也在大跌。據媒體消息,今日碧桂園2026年7月到期、2.7%債券,每1美元跌4.3美分,至16.7美分,勢創4月19日以來最大跌幅。
該美元債的發債主體為碧桂園控股。其有存續美元債17只,存續規模108億美元;而境內存續債券有2只,存續規模54.5億元,其中今年待償本金為39億元,利息為2.2億元。
兩個主體今年到期的境內債券累計需要支付78.9億元。
今日,碧桂園的股價也受影響,截至收盤,其港股報收1.26港元/股,跌幅8.7%,市值348億港元。
就在近日,摩根大通還下調了碧桂園的評級為“減持”,大幅削減其目標價,由2.3港元大降至0.9港元。原因是,其認為在近期相關政策中,未能感到緩解投資者對民營房企的流動性擔憂。
“四保”換成“三保”
跟“驚雷”恒大還有差距
股債雙殺的原因,或與市場上傳出的小道消息有關,傳聞碧桂園“準備躺平”。
于是,7月21日,碧桂園發文《不負重托,堅定信心,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似乎要穩定市場信心,表示“我們有決心和信心,扎實落實“保安全、保交付、保資產”的三保工作”。
然而,有股民敏銳地發現,該表述與年初提到的重點“四保”不一致。原來是“保交樓、保安全、保資產、保信用”。
這少了“保信用”,一時引發市場對碧桂園的擔憂,是否對保交樓、償債務等缺乏信心,進而又影響了股債的表現。
實際上,碧桂園現在保交樓進展得還不錯。
2022年,其共實現255個城市1384批次的交付,交付房屋數量總和近70萬套,今年還要交付70萬套房屋,上半年還完成27.8萬套的交付任務,交付量穩居行業第一。
對比隔壁暴雷的恒大,去年交付約30.1萬套房屋。碧桂園是其兩倍。
2023年上半年,碧桂園的合同銷售金額為1287.6億,同比去年下滑了30%,但仍居全行業排名中位列第5。
財務數據方面,2022年碧桂園顯得差強人意。
集團營收4304億,同比下降約17.7%,歸母凈利潤虧損60.5億元。這是碧桂園自2007年在港上市以來,第一次出現全年虧損。
如果要跟恒大的千億虧損比的話,碧桂園倒還不值一提。
債務方面,碧桂園2022年總負債為1.43萬億元,差不多是恒大2.4萬億的一半。
土儲方面,截至2022年,碧桂園可建筑面積約為 2億平方米,與恒大旗鼓相當。
現金情況,截至2022年,碧桂園共有可動用現金余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與受限制現金之和)約人民幣1475億元。但恒大僅為143億元,不足碧桂園的零頭。
由此來看,碧桂園與恒大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只是面臨市場需求的下降,后續債務的逐步臨近等影響,還是存在不小的挑戰。
結語
實際上,碧桂園到現在還沒違約已經很不容易了。
現在還健在的,排名靠前的大型民營房企,掰著指頭數過來,也就碧桂園、龍湖、新城等幾家了。碧桂園在民營房企里面,排名是最靠前的,是現在的一個標桿。現在大家熬得都不容易,而且是信心極為脆弱的時候,更是需要支持的。
畢竟自恒大暴雷以來,沒有發生債券違約或展期得的大型民營房企們,不僅僅只是幸運兒,還是不愿躺平的勇士。
最新的一次會議,也談到了“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市場將迎來新變化,救星或許馬上要來了。
所以,碧桂園一定要堅持住,黎明前的黑暗是最寒冷的時候。如果能夠在這一輪債務危機中活下來,它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輪房地產周期的真正贏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