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們卷到海外,“四小龍”混戰升級
TikTok的交易額目標,從去年不到50億美元增加到200億美元,激進背后,是跨境電商戰事正不斷升級。
作者/海棠葉? 來源/無冕財經
《2020胡潤百富榜》上,56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財富增長1250億,以4000億元第4次成為中國首富;
《2022胡潤百富榜》上,38歲的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身價達2450億元,取代馬化騰的位置成為中國互聯網首富;
2023年的《新財富500富人榜》上,43歲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以2603億元身家成為上海首富;另一邊,39歲的跨境電商平臺SHEIN創始人許仰天,以1120億元財富登頂廣州首富。
這四位首富級企業家發跡于不同時期、領域,卻共同看上了出海市場,分別孕育出阿里速賣通、TikTok Shop、TEMU、SHEIN“出海四小龍”在海外狂飆。
而如今,“出海四小龍”加速內卷,以金錢作加速器,爭先在全球范圍內跑馬圈地,搶奪下一個市場,出手便是百億起步。
野心昭昭,誰到最后?
海外狂奔
開疆拓土方面,TEMU馬不停蹄。
7月25日,據億歐動力報道,TEMU計劃在今年8月開放中東站點;此前一天,TEMU正式上線韓國站點。而就在7月1日,TEMU才首次進軍亞洲市場,上線日本站點。
據36氪獲悉,除日本,TEMU亦在籌備東南亞市場,已經調研了一段時間,很可能下半年就會進入,而TEMU原計劃是明年才會布局。
▲Temu本月上線了韓國站點。
官網顯示,截至目前,TEMU挺進了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法國、意大利、日本、墨西哥、韓國等27個海外市場,覆蓋亞洲、歐洲、北美、拉美以及大洋洲等地區。
面世不足一年,一路開啟急速狂奔模式的TEMU,已將擴張的觸角遍布了全球。
此外,據7月21日晚點LatePost報道,TEMU計劃在美國市場向本土賣家開放入駐。
這一舉措相比于2017年進入美國市場的SHEIN更為激進。
2022年,SHEIN銷售額接近300億美元,但直到這一年,SHEIN才開始在巴西試行本土賣家發貨的供給模式。
也是這一年,SHEIN才打破了原本在海外倉儲物流端保守的投入策略,告別輕資產模式,正式在印第安納州成立美國第一個配送中心,盡管美國是其銷售額最高的單一國家市場。
而直到2023年,SHEIN才開放美國本土賣家入駐。
不過面對來勢洶洶的TEMU,穩健的老大哥也悄然按下了加速鍵。
4月,SHEIN在巴西推出平臺業務SHEIN Marketplace;5月,SHEIN Marketplace在美國上線,面向第三方賣家,招商品類從鞋包首飾、美容彩妝、家居用品、配飾、3C用品、運動產品等逐漸拓展至全品類——這意味著,SHEIN打破了售賣快時尚服裝的獨立網站品牌定位,轉入到與TEMU共同競爭的電商平臺賽道。
6月19日宣布與全球賣家/品牌合作向全品類擴張后,6月22日,SHEIN在官網宣布推出Accelera SHEIN。
Accelera SHEIN的中文名稱是“希有引力”百萬賣家計劃,核心信息是:為10萬名中小型賣家提供平臺激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在三年內達到10萬美元年銷售額;幫助1萬名賣家在三年內達到100萬美元年銷售額。
這是第一次,“加速”(Accelera)的字眼高調出現在SHEIN賣家激勵計劃中。
據悉,平臺戰略初見成效。7月28日,據媒體報道,SHEIN執行副董事長唐偉在致投資者的信中表示,目前巴西市場GMV較年初增加近2倍,達到近1億美元,活躍賣家近6000名。
據其透露,該模式也將進一步在全球市場鋪開,計劃將在墨西哥、德國、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陸續推出。
除此之外,SHEIN還計劃到2023年底,在波蘭、意大利、阿聯酋建設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
戰事驟然升級
對方兇猛,以致雙方都不得不加緊迎戰的步伐,以燒錢換流量、生產力。
當然了,加速搶市場的原因,還與TikTok、Shopee、阿里速賣通等玩家高歌猛進相關。
7月26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TikTok計劃于8月初在美國推出新電商業務,“復制SHEIN和TEMU在美國獲得的成功”。
該知情人士稱,今年目標是將TikTok全球總交易額從去年不到50億美元增加到200億美元。
從模式來看,TikTok計劃打造“TikTok電商購物中心”,類似于亞馬遜的“Sold by Amazon”銷售托管計劃,將用戶可瀏覽和購買商品的不同渠道整合在一個頁面上。此外,TikTok計劃為中國商家采取全托管模式,包括為商家儲存、運輸服裝、電子產品和廚房用具等,并處理營銷、交易、物流和售后服務。
“TikTok相對于同行平臺TEMU和SHEIN的優勢在于,我們在全球擁有10億月活躍用戶?!币晃籘ikTok商家經理向《華爾街日報》表示。根據市場調研機構Sensor Tower數據,這兩家購物平臺用戶加起來占TikTok全球用戶群的五分之一。
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受SHEIN影響TikTok也跑步前進:據晚點LatePost報道,TikTok電商提前了進入巴西市場的時間——從2023年下半年改到上半年,調整優先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內部看到了SHEIN在該國的積極擴張。
新加坡首富李小冬也注意到了這一點。
李小冬是東南亞跨境電商巨頭Shopee的創始人,2021年Shopee母公司冬海集團憑借近2000億美元的市值成為新加坡市值第一的公司,43歲的李小冬也以198億美元的身家成為新加坡首富。
7 月 27 日,Shopee在賣家激勵大會上宣布正式上線全托管,并選取菲律賓、巴西、泰國、越南等九大市場招商,提供專屬活動位、平臺投流、產品補貼、產品標簽等流量扶持。
▲Shopee推出全托管模式
Shopee還向商家們釋出了更多紅利,例如針對新手賣家的十“全”十“免”計劃,針對自營模式賣家的前3個月免傭金、50美金廣告金免費送、免費培訓等十數種福利。
而在Shopee之前,去年12月阿里速賣通也試水全托管,阿里為這一新業務擬定的目標是年底完成日均100萬。彼時,蟬聯東南亞購物類APP下載量及月活躍用戶數第一多年的Shopee,去年一季度的訂單量在4.3億。
效果顯著。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份,速賣通的整體用戶規模年同比增長達45%,訂單量也同步增長了50%,創下阿里電商出海以來的新高。
跨境電商正在集體擁抱全托管模式,阿里旗下的Lazada也不例外,推出了全托管服務專屬購物頻道Choice,提供免運費、免費退貨和配送質量保證等服務,全力押注這一行業變局。
底氣來自于阿里。7月19日,Lazada獲得阿里巴巴8.45億美元注資。這已經是2016年以來阿里對Lazada的第7次注資,資金總額累計達到約58億美元。
真金白銀支持下,Lazada完善了東南亞的物流和倉儲體系,據悉今年其已經憑借自建物流體系實現了3天送達的跨境包裹時效。
顯而易見的,跨境電商戰事正不斷升級。
從垂類轉為全品類、從品牌獨立站往平臺模式發展,全員加入全托管模式,加注物流等基建的建設,不斷開拓新市場……或主動或被動,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們都不由自主加速擴張,以免掉隊。
投入不計代價
奔跑讓人興奮,但事實上,每走一步都需要金錢做支撐,或者說以虧損為代價。
海外新經濟雜志《連線》指出,TEMU在試圖打入美國市場的過程中,每筆訂單平均損失30美元。而據中國招商證券指出,TEMU同時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市場開展業務后,每年虧損預計41.5億至67.3億元(約合5.88億至9.54億美元)。
多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TEMU目前的整體虧損率在60%上下,其中物流成本、流量營銷成本占大頭。以品牌投放為例,在美國市場,TEMU今年將投放14億美元的廣告活動,明年的投放預算或達43億美元。
▲TEMU日均GMV持續上揚,圖片來自晚點LatePost
而在此前,據晚點LatePost分析,TEMU推出2個月的時候,營銷費用已經投入了140億元左右,支出增速又恢復到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的新高(39%)。
所幸TEMU母公司拼多多財大氣粗。
財報顯示,2023年一季度,拼多多營收376億元,同比增速達58%,凈利潤為81億元,同比增長212%,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為1570億元。
盡管拼多多方面始終未披露TEMU相關經營數據,拼多多財務副總裁劉珺僅在此前業績會上稱,與公司整體規模相比,TEMU在財報營收中占比相對較小,TEMU明顯是拼多多重要的押注方向。
4月初,拼多多發布公告稱,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將把更多精力用于全球化,主要帶領TEMU征戰海外市場。這位殺伐商場多年的老將親自上陣,可見拼多多對TEMU給予之厚望。
SHEIN的廣告成本也居高。據機構測算,2021年SHEIN的廣告營銷費用在100億-150億人民幣之間,僅在TikTok一家,SHEIN每天廣告費就有10萬美元之巨。
幸運的是,目前看起來,SHEIN也備有充足的糧草。
在致投資者的信中,唐偉表示,今年上半年,SHEIN實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利潤,去年,SHEIN的利潤為7億美元,較2021年的11億美元有所下降,但已經連續四年實現盈利。SHEIN預計,到2025年公司利潤將增至75億美元。
“在美國銷量持續增長,進一步鞏固了市場領先地位。”唐偉特別指出。
不過,這算不上顯著優勢。
速賣通、Lazada背靠手握2295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資產的阿里,TikTok抱著估值2200美元的字節跳動,短期來看,主流的跨境電商者們都有一決高下的實力。
于是,流量、供應鏈等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于是就有了TEMU與SHEIN對簿公堂。
TEMU起訴SHEIN“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服裝廠商與其簽訂獨家協議,鎖定供應鏈,阻止他們與Temu合作”;SHEIN在伊利諾伊州聯邦法院起訴TEMU,稱其招募KOL做出虛假和欺騙性的陳述,稱SHEIN不是唯一便宜的服裝選擇,以推銷自己的商品。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短兵相接、戰事升溫的背后,也是一場跨境電商供應鏈紅利之爭,不止TEMU和SHEIN,而在于全行業之間。
靠著充沛的現金流,首富們能走到哪一步?眾人好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