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集團暫停支付所有境外債,流動資金面臨“三座大山”
對遠洋集團來說,趁早重組,降價去庫存,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蒲肅?來源 /債市觀察
進入9月,遠洋集團(3377.HK)流動性未見好轉,且“日益嚴峻”。
9月14日,遠洋集團官宣“暫停支付所有境外債務”,全面重組境外債,并稱這是“最佳出路”。
目前,遠洋集團有8只美元債存續,包括一只永久性次級有擔保資本證券,合計39.2億美元。按9月15日匯率計算,以上美元債合計約為人民幣285.43億元。
上述債券已于9月15日在港交所停牌。受此消息影響,遠洋集團港股盤中降幅一度超過12%。
遠洋集團股價走勢圖
今年3月以來,遠洋集團港股已經長期低于1港元面值,總市值在50億港元上下徘徊。
銷售乏力,均價每平米降4000元
遠洋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面臨三大問題,分別是“協議銷售額快速下降、資產出售不確定性增大、各項融資活動持續受限”等,上述問題讓遠洋集團流動性壓力“日益嚴峻”,最佳的出路是對境外債務進行全面重組。
“有央企身份背景而全面重組境外債的,遠洋集團應該是第一例。這也說明,即使是央企房企,在目前市場行情下壓力也比較大。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進行債務重組,對遠洋集團以及各方債權人的利益有所保障。”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
來源:企業公告
嚴躍進認為,遠洋集團今年的銷售業績有較大壓力,但總體基本面還不錯,近幾年沒有大規模、激進的擴張,總體上屬于穩中求進,目前的問題主要是受市場影響所致。
對比來看,遠洋集團今年銷售均價比去年同期每平米直降4000元,降幅超過25%,但銷售額仍無法追平去年同期業績。
“債市觀察”查詢了解,遠洋集團在今年前8個月累計銷售額約401.2億元,累計銷售均價12500元/平米;去年同期銷售額約為610.6億元,銷售均價約為16500元/平米。
受銷售額下降影響,2022年以來,遠洋集團營業額也同步下降,而現金流入更是從2021年開始就出現下降跡象。
2021年~2022年,遠洋集團年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對比上一年,分別減少174.7億元和170.37億元。
至2022年末,遠洋集團年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6.23億元,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則進一步縮減到31.46億元。
銷售端資金流入減少的同時,遠洋集團在融資方面也出現凈流出情況。
結合2022年上半年、2022年底和2023年上半年三個財報數據看,遠洋集團融資現金凈額均為負數,分別是-29.58億、-79.79億、-82.87億,貸款金額均低于還貸金額。
借款總額超900億,董事和高管減薪
截至2023年6月30日,遠洋集團借款總額約919.2億元,其中1年內到期的借款約為446.16億元,占比達到49%。
而截至今年上半年,遠洋集團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受限制銀行存款,賬面資金總計約76.50億元。其中,約99.7%(2022年12月31日:98.9%)的現金資源為人民幣,余下的主要為美元及港幣;流動比率為1.15倍。
遠洋集團存續美元債 來源:企業預警通
遠洋集團2023年半年度財報顯示,公司凈借貸比率已經高達約326%(2022年12月31日為183%),凈借貸比率為貸款總額減去現金資源總額再除以權益總額。
遠洋集團表示,凈借貸比率增高是因受市場影響,銷售額下降、融資受限,以及整體行業利潤下降,導致資金回籠速度較慢。
除了上述負債外,遠洋集團還對合營企業及第三方提供了約372.54億元貸款擔保,這也加重了遠洋集團的債務負擔。
今年上半年,遠洋集團以約3.59億元向居然之家出售了北京遠洋未來廣場購物中心項目;去年底宣布的向太古地產出售成都太古里50%股權的交易也在今年2月完成交易,交易總額約55.5億元。
來源:成都太古里官微
從遠洋集團的項目分布看,有24%的土儲面積位于北京區域,23%位于環渤海區域,但北京區域的營收和協議銷售額卻低于環渤海區域。
今年上半年,遠洋集團物業開發的主要營收約173.18億元,華中、環渤海、華東區域分別占比33%、25%和14%,而總部所在地的北京區域占比只有11%;協議銷售額356.6億元,環渤海、北京、華東區域分別占比34%、20%和17%。
遠洋集團表示將集中一切必要資源,確保現有項目交付,加快在建物業及已竣工物業的銷售,穩定業務營運,保障購房者、本集團合作伙伴及所有持份者的利益。此外,本集團正在實施嚴格的降本增效措施,以提高營運效率。
據之前公告,遠洋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遠洋控股集團(中國)有限公司(簡稱“遠洋控股”) 為落實償債保障措施,將暫緩對外投資、收并購等支出,同時調減或停發董事和高管的工資和獎金。
遠洋控股為遠洋集團主要境內債發行人。債市觀察查詢發現,遠洋控股目前共存續債券14只,存續余額合計約234.49億元,有息債務596.23億元,短期債務占總債務的比例高達78.52%。
截至2022年底,遠洋控股有息負債合計約597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約220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46.23億元,受限存款47.63億元,短期還債壓力較大。
由于遠洋集團銷售下滑、利潤虧損,大股東之一的中國人壽已經計提減值,2021年和2022年,中國人壽對遠洋集團的投資合計計提減值約58.62億元。
“股東也不能無限量支持,而且現在看大政策出臺的可能性也不高。”億翰智庫研究總監于小雨認為,兩大國資股東在遠洋債券出現兌付風險時進駐,說明了大股東已經高度重視遠洋集團的實際財務情況。
6 月25 日,遠洋集團原13名董事中有6名董事替換,新任職的6名董事中有4名來自大股東中國人壽和大家保險,分別為柴娟、張忠黨、于志強及孫勁峰,后一位為大家人壽提名。
其中前3位為中國人壽提名,而柴娟的任職尤為讓人關注,她擔任遠洋集團執行董事及副總裁,打破了遠洋集團多年來維持的“3位執董”的習慣,而且柴娟此前曾任職中國人壽保險深圳區域審計中心紀委書記。
房企降價賣房,你會“抄底”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