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晶光電“小號”IPO夢碎,“江蘇富豪”父子三人被從重處分
億晶光電創始人還能東山再起嗎?
作者/于婞?編輯/武麗娟?來源/野馬財經
該來的總會來。悄悄套現30億后,又帶億晶光電原班人馬重開小號IPO,華耀光電背后掌權人荀建華、荀耀、姚晶終于迎來監管處罰。
9月25日,深交所公布多則罰單,其中包括《關于對華耀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公開譴責處分的決定》(下稱“《決定》”)。
《決定》顯示,2023年5月9日,深交所受理了華耀光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經查明,在發行上市申請過程中,華耀光電及相關當事人存在三項違規行為。
三名實際控制人兼董事及高管荀建華、荀耀、姚晶因此被深交所公開譴責,并記入誠信檔案,向社會公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30日,深交所剛剛終止了對華耀光電在創業板的上市審核。
涉三項違規、市場影響惡劣
根據《決定》公布的內容,華耀光電及相關當事人存在三項違規行為。
一、未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實際控制人作為一方當事人的重大訴訟。
二、未在《招股說明書》中充分披露對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具有重要影響的事項。
三、出現重大負面輿情后未及時主動向深交所報告。
深交所認為,在IPO審核過程中,媒體對荀建華多次受到重大監管處罰等相關事項進行廣泛報道,并對華耀光電本次發行上市的合法合規性產生質疑。華耀光電未密切關注媒體的重大負面報道,在深交所詢問和要求核查前,發行人未按照《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五條的規定,及時主動向深交所報告、作出解釋說明,并按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導致負面輿情持續發酵,市場影響惡劣。
《招股說明書》是發行上市審核的重要文件,市場和投資者對此高度關注。華耀光電是信息披露第一責任人,實際控制人、董事、總經理荀建華是違規行為的直接責任人;荀耀、姚晶作為共同實際控制人以及華耀光電的董事長、董事,理應知悉荀建華涉及的訴訟、處罰等信息,但仍在招股說明書中簽字并作出不實承諾,亦對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
深交所認為,華耀光電及荀建華、荀耀、姚晶具有《深圳證券交易所自律監管措施和紀律處分實施辦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從重、加重處分情形。因此,深交所決定對其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并記入誠信檔案,向社會公開。
荀建華與兒子兒媳共同控制,4年做出一家IPO
華耀光電是一家主要專注于光伏產業鏈中單晶硅棒、單晶硅片生產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屬于光伏產業鏈的上游。
截至2022年末,華耀光電已形成了約11GW單晶硅棒、9GW單晶硅片產能。
從硅片銷量來看,2022年華耀光電硅片銷售量約為5.58GW,若以2022年我國硅片行業產量357GW計算,市場占有率約為1.56%。《招股書》中提到,雖與國內硅片行業內頭部企業存在較大差距,但公司已發展成為行業內較大產能規模的光伏硅片制造商。
來源:華耀光電《招股書》
華耀光電生產的產品在業界具有良好的口碑,與包括愛旭股份(600732.SH)、天合光能(688599.SH)、潤陽股份(A22035.SZ)捷泰科技等行業知名的電池廠商形成穩定合作關系,產品質量獲得市場高度認可。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為荀耀、姚晶、荀建華三人。
其中荀建華直接持有華耀光電13.92%的股份。其子荀耀,與姚晶為夫妻關系,兩人分別持有華耀投資51%、49%的股權,通過華耀投資間接控制華耀光電70.46%的股份。三人合計控制華耀光電86.48%的股份,為華耀光電的實際控制人。
華耀光電成立于2019年8月1日,到如今還不足4年。
兩代人在如此之短的時間把公司帶到資本市場門口,離不開荀建華此前在上市公司億晶光電的經驗和人脈關系的積累。
但值得注意的是,荀建華在億晶光電犯過的錯誤,如今似乎又在華耀光電再犯。
賣掉億晶光電,偷偷套現30億
雖然華耀光電很年輕,但荀建華已經在光伏領域從業30年了。荀建華是江蘇人,他1994年就接手了常州現代通訊聯合公司光纜廠,并用5年的時間把這家虧損的廠子蛻變成年銷售額近億元的企業。
在光伏領域的成功嘗試為荀建華后來創業奠定了基礎,2003年,他斥資3000萬元,成立了億晶光電,開始正式投身光伏產業創業。
億晶光電在荀建華的帶領下迅速發展壯大,于2009年邁入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之列,并在2011年借殼“海通食品”登陸A股市場,成為中國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專業生產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光伏企業。
在億晶光電最風光無限的那幾年,荀建華曾多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如2009年以20.5億元的財富值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383名,2012又以年薪酬額155萬元位列《福布斯中國A股CEO薪酬榜》第130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上市,荀建華曾簽訂了對賭協議,他向借殼方承諾2010年-2013年公司凈利潤分別要達到3.04億元、3.49億元、3.7億元以及3.39億元,若無法兌現承諾,荀建華需以所持上市公司股份進行補償。
遺憾的是,因政策變動等原因,億晶光電上市遇冷,荀建華沒有完成業績對賭,還因此背負了超過十億元的負債。他還在2013年的投資者交流會上感慨:“上市上市,上到傾家蕩產。”
面對巨額債務,荀建華只能通過轉讓股份的方式進行償還。2016年,他與港資地產公司勤誠達商定,將其持有的億晶光電2.35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0%)以30億元對價轉讓給勤誠達投資。同時,荀建華逐漸辭去了在億晶光電的職務。
然而,面對公司如此重大的調整,億晶光電對于協議中包括的第二期股份轉讓、股權質押考慮、董監高調整變更等其他涉及控制權轉移的重大事項,均未對外披露。
甚至在上交所連續多次問詢中,億晶光電及股權轉讓雙方仍稱不存在控制權讓渡的默契及相關安排,對相關事項予以隱瞞。直至上交所約見監管談話加以持續督促后,雙方才于2017年5月26日完整披露了控制權轉讓協議相關事項。
此外,在轉讓協議簽訂后的2017年1月25日,億晶光電又因未及時披露重大仲裁事項被監管點名。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億晶光電累計收到344起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件,訴訟金額累計3517萬元。
作為億晶光電的時任董事長,荀建華因此被多次監管警告和行政處罰。
據億晶光電2022年財報顯示,荀建華在過去的一年還在持續減持,目前在億晶光電的持股比例已經降至4.71%。
帶原班人馬重開小號,信披問題故錯重演?
“被迫”賣掉億晶光電的荀建華并沒有從此一蹶不振,他很快就重振旗鼓,在2019年成立華耀光電。
在華耀光電的董監高中,還有不少骨干成員都是來自億晶光電。
《招股書》顯示,荀建華的兒子,也就是華耀光電董事長荀耀,直到2021年7月都一直在億晶光電履職,曾任董事、董事長、總經理等職務。
華耀光電現任董事、副總經理姚志中2003年5月就加入億晶光電,任常州億晶進出口部主管,還在2011年12月至2019年5月任億晶光電董事。
姚晶是荀建華的兒媳,她在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任常州億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內審員,如今是華耀光電的實控人之一,還擔任華耀投資董事、總經理。
監事會主席樊麗娟在2012年入職億晶光電,歷任生產部職員、質量部職員等,后在2020年加入華耀光電,如今還在公司擔任質量部部長。
億晶光電前監事會主席姚偉忠2021年3月入職華耀光電,現任公司副總經理。
在這些高管們的帶領下,華耀光電迅速崛起,在2022年營業收入便達到45.63億元,相較2020年增長了30倍。
然而,關于實控人荀建華掌管億晶光電期間的違法違規歷史,《招股書》中卻只字未提。
威諾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兆全律師指出,“IPO過程中隱瞞實控人的監管處罰信息,違反了信息披露規則要求的‘真實、準確、完整’的規定,屬于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涉嫌構成證券法上的虛假陳述行為。”
上海漢聯律師事務所宋一欣律師也認為,實控人不在報告期內的監管處罰,也需要在《招股書》中如實披露。關于華耀光電隱瞞實際控制人這一“黑歷史”,屬于信披違規的范圍了。
不過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夏海龍律師表示,“個人的處罰記錄一般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直接影響,而且相關處罰情況也是公開可查的,上市規則也沒有對應的信披要求,不屬于披露事項。所以我認為不屬于違規。”
在資本市場經歷過挫折,如今又面臨監管警告,如今61歲的荀建華還能帶領新的公司東山再起嗎?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