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氏控股IPO前分紅近億:銷售費用率36%遠高同行,研發費用率不足1%
日前,英氏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英氏控股)沖刺北交所IPO獲受理,保薦機構為西部證券。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 作者|廖紫雯
作為國內嬰幼兒輔食行業的龍頭企業,英氏控股在嬰童食品及嬰幼兒衛生用品兩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2024年實現營收19.74億元,但歸母凈利潤為2.11億元,較2023年的2.20億元有所下滑,增收不增利。
與此同時,英氏控股2023年和2024年分別現金分紅2000萬元和4000萬元,累計分紅6000萬元,且2025年4月還進行了權益分派派發現金紅利3400.08萬元。此外,公司銷售費用率高于同行均值,2024年銷售費用率達36.53%,而研發費用率不足1%,僅為0.87%,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24增收不增利,一季度有所好轉
天眼查顯示,英氏控股成立于2014年。招股書介紹,公司主要從事嬰童食品及嬰幼兒衛生用品業務。
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英氏控股實現營收分別為12.96億元、17.58億元、19.7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7億元、2.20億元、2.11億元,2024年增收不增利,且營收增速較2023年出現放緩態勢。
2025年1-3月,公司營業收入為5.40億,同比增長12.29%;扣非凈利潤為7889.23萬,同比增長4.73%。
主營業務收入按產品分類構成,各期,嬰幼兒輔食實現營收分別為1.03億、1.45億、1.52億,營收占比分別為79.75%、82.35%、77.40%;嬰幼兒衛生用品營收占比分別為19.23%、14.76%、17.27%;兒童食品收入占比分別為0.44%、2.08%、4.81%;營業食品營收占比分別為0.58%、0.80%、0.51%。
英氏控股在風險提示中指出,近年來,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從2016年的13.57%下降至2023年的6.39%,2024年有所回升至6.77%;2022年、2023年和2024年,我國的新生兒數量分別為956萬、902萬和954萬人。如若未來人口出生率持續下滑,將會影響公司所處的嬰幼兒輔食及衛生用品行業規模及增速,從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毛利率方面,各期,公司毛利率分別為55.18%、57.85%、57.46%,公司選取湯臣倍健、貝因美、妙可藍多、百亞股份、可靠股份為同行業可比公司,其中食品類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別為49.42%、48.36%、46.21%,嬰幼兒衛生用品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別為29.10%、33.99%、36.99%,整體行業均值分別為41.29%、42.61%、42.52%。2024年,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均值近15個點。
英氏控股指出,報告期各期,公司嬰幼兒輔食的毛利率分別為61.64%、61.96%和61.17%,與食品類同行業可比公司湯臣倍健、貝因美、妙可藍多相比處于居中水平;報告期各期,公司嬰幼兒衛生用品毛利率分別為28.12%、35.61%和41.66%,與嬰幼兒衛生用品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不存在明顯異于行業總體水平的情況。
英氏控股進一步指出,公司嬰幼兒衛生用品主要為自主品牌的紙尿褲、成長褲等產品,且用品代加工業務規模有所下滑。報告期內,公司嬰幼兒衛生用品毛利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產品的平均毛利率水平接近,毛利率差異系銷售模式、銷售產品的差異所致,存在商業合理性。
無控股股東,IPO前累計分紅超9000萬
在分紅方面,2023年6月15日,英氏控股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公司2022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的議案》,發行人以總股本1.51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3286元(含稅)。本次分配利潤支出總額為2000萬元(含稅)。
2024年5月20日,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公司2023年度權益分派預案的議案》,發行人以總股本1.51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含稅現金紅利2.657230元(含稅)。本次分配利潤支出總額為4000萬元(含稅)。
此外,本次發行在首次申報審計截止日后實施現金分紅。招股書披露,英氏控股于2025年4月8日、2025年4月29日分別召開了第四屆董事會第九次會議和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于公司2024年度權益分派預案的議案》:公司以1.51億股為基數(如存在庫存股或未面向全體股東分派的,應減去庫存股或不參與分派的股份數量),以未分配利潤向參與分配的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2587元(含稅)。
此次權益分派共派發現金紅利3400.08萬元,權益分派的股權登記日為2025年5月15日,除權除息日為2025年5月16日,該次權益分派已實施完畢。
英氏控股指出,公司不存在上市前突擊大額或高比例現金分紅,本次分紅執行未對公司財務狀況和新老股東利益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相關方案執行完畢后發行人仍符合發行條件和上市條件。
據悉,英氏控股無控股股東。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馬文斌、萬建明和彭敏,三人分別直接持有公司2987.39萬股、2154.08萬股和2154.08萬股,持股比例分別為19.85%、14.31%和14.31%,馬文斌作為長沙英瑞的執行事務合伙人通過長沙英瑞間接控制公司3.55%的股份,三人合計控制公司52.02%的股份。
上述三人分別于2014年12月15日、2017年12月13日共同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同意在行使提名權、提案權、表決權等董事或股東權利時采取一致行動,如無法形成一致意見的,以馬文斌的意見為準。協議有效期至2027年12月,期滿各方均未提出異議的,到期后每次自動延長3年。因此,前述三人為公司的共同實際控制人。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向《港灣商業觀察》指出,實際控制人分散,戰略易分歧,錯失機遇或內耗;制衡防“一言堂”,但利益沖突或致執行低效。此外,中小股東話語權弱,需依賴獨立董事等機制防內部人控制,核心成員需明確分工與利益分配,防個人變動影響運營。需明確決策權,建沖突解決機制,強化獨立董事監督。
銷售費用率36%遠高同行,研發費用率不足1%
本次公司擬募集資金3.34億,其中7169.43萬擬用于湖南英氏孕嬰童產業基地(二期)創新中心建設項目;4820.32萬擬用于嬰幼兒即食營養粥生產建設項目;9405.80萬擬用于品牌建設與推廣項目;7281.49萬擬用于產線提質改造項目;4718.60擬用于全鏈路數智化項目。
品牌建設與推廣方面,報告期各期,英氏控股的銷售費用分別為4.54億、6.02億、7.21億,其中平臺推廣費占銷售費用比率分別為33.30%、35.62%、41.60%,平臺使用費及傭金占比分別為10.24%、13.47%、15.49%,業務宣傳費占比分別為16.78%、15.97%、12.43%,促銷推廣費占比分別為9.95%、10.47%、7.32%。
英氏控股的平臺推廣費主要為在天貓、京東、抖音等電商平臺使用萬相臺、京準通、巨量千川等推廣工具產生的支出。
公司表示,平臺推廣費增速較快,由于互聯網線上流量增速放緩,線上商家的促銷推廣競爭日趨激烈,促銷推廣成本有所上升;為保持在天貓等頭部電商平臺的曝光度以及強化品牌效應,公司豐富了推廣的方式,加大對核心品類與新品類在各個平臺的投入力度與廣度;此外,公司積極布局抖音等電商平臺。報告期內,公司平臺推廣費金額呈快速上升趨勢,與線上收入增長趨勢相同。
各期,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35.04%、34.26%、36.53%。公司選取湯臣倍健、貝因美、妙可藍多、百亞股份、可靠股份為同行業可比公司,報告期內,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費用率均值分別為26.16%、27.19%、27.75%。
英氏控股表示,公司銷售費用率處于同行業上市公司合理區間內,高于嬰幼兒衛生用品的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與食品類產品為主的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費用率相近。作為國民輔食頭部品牌,公司現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新品研發與上市量增加,推廣頻次與力度增大;報告期內,公司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推廣方式進行產品及品牌的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此外,公司線上銷售的占比較大,相應的推廣類費用投入相對較大,拉高了整體銷售費用率水平。
同一時間,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552.98萬、921.24萬、1714.83萬,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43%、0.52%、0.87%;報告期內,同行業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均值分別為2.18%、2.09%、2.03%。
英氏控股指出,報告期各期,公司的研發費用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相比處于較低水平,整體呈增長態勢。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階段和自身經營特點,合理安排研發活動。相對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公司現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相關研發活動主要圍繞核心產品嬰幼兒輔食、嬰幼兒衛生用品、兒童食品開展,并兼顧基礎科學研究。報告期內,公司為鞏固市場地位,完善依據“科學5階精準喂養體系”開發的嬰幼兒輔食產品所形成的立體化產品矩陣,加大了研發投入,研發費用率隨之提升。報告期內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各期研發費用金額持續增長。
王鵬指出,公司短期靠營銷擴張,長期或因品牌黏性不足、行業放緩,陷入“投入高、利潤低”困境。行業對比若顯劣勢,則產品差異化弱,易陷價格戰。低研發費用說明創新滯后,難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喪失高端市場競爭力。同時,品質風險損害品牌,長期定位中低端,利潤受限。英氏控股需平衡短期與長期,降費用風險、強研發治理,以穩健發展,應銷售精準化,研發逐步加碼,聚焦產品升級,布局高端市場,強化品牌,減少價格戰依賴。(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