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關善祥身亡,曾被稱“中國巴菲特”,重倉地產引發巨虧
恒大集團暴雷,許家印出事所帶來的影響,短期很難消失。
來源|雷達財經鴻途出品? 文|蕭颯 編|深海
9月28日晚間,中國恒大在港交所公告,本公司接到有關部門通知,本公司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先生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
短短的一紙公告之后,不僅許家印的個人命運迎來了轉折,踏上恒大這趟列車的眾人也難以全身而退。其中私募基金善祥基金(全稱:深圳市灝四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中秋節前一天發布公告表示,因日常運營遭遇不可抗力的因素,為保障持有人的切實利益,將于2023年10月18日終止旗下6只基金產品的運作。
由于媒體對關善祥突然離世的報道,“關善祥”這個陌生的名字開始為外界所知。他是一位出生于1985年的職業投資者,28歲時已通過投資股票實現了財富自由。2020年,關善祥實施對深圳市灝四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收購。
關善祥之所以和恒大扯上關系,坊間稱其是恒大背后私募基金最大持有者。據一些雪球網友表示,善祥基金投資版圖主要圍繞著地產板塊,如萬科、融創、恒大等。但隨著地產企業暴雷,善祥基金旗下的數只產品凈值腰斬。
覆巢之下無完卵,如今房地產供需弱勢難改,那些重倉地產行業的機構,也面臨著一輪風險出清。
“中國巴菲特”
目前關于關善祥的個人資料并不多。根據公開資料,他是廣東佛山人,世代農民,小時候家境貧寒。進入股市則可能是因為父親的緣故。
關善祥在一篇題為十年百倍的帖子中,回顧了自己接觸投資的歷程。上世紀90年代,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看到了一本介紹復利投資的書,全書核心就是講述了如何通過簡單的復利,讓人生的財富增值無限大。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這本書寫得相當簡陋,但對那個時候的關善祥而言,這本書中提到的復利投資,無疑如一束強光,突然打開了他重新看待這個世界的視野。
雖然當時關善祥還不知道巴菲特的價值投資,但書中講到的兩點與價值投資不謀而合:一是買入穩定的大公司,二是長期持有,每年10%的收益在50年后獲得不菲的收益。
2005年之前,是關善祥投資生涯的潛伏期。一方面是原始積累需要時間,另一方面其父是改革開放經商比較早的一批人,一直在做些小生意,關善祥一邊幫忙一邊為日后的投資生涯做準備。
根據關善祥的文章,這些做小生意的經歷,養成了他以實業的眼光去看待投資的習慣。經過10多年的學習,關善祥在2005-2015十年間取得了超過百倍的收益。
最初,關善祥將十幾萬的積蓄全部投了萬科和民生。回過頭來看,2005年是牛市的起點,大盤兩年時間從1000點漲至6000點,這一輪牛市之中銀行與地產漲幅靠前。關善祥表示,大盤5000點時,他已完成了10倍收益,賣出后開始空倉。
5000點逃頂后,隨著大盤逐漸高點回落,關善祥選擇去港股抄底,這些標的包括受金融危機影響大跌的阿里巴巴,受三聚氰氨事件影響一天時間大跌逾60%的蒙牛。
雖然這次抄底時機把握并不算準確,買入后還經歷了接近腰斬的跌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善祥在港股后來的反彈中以三倍獲利了結。
根據公開報道,正是不斷通過股票的投資,關善祥在28歲時便實現財務自由,號稱“中國巴菲特”,據稱經歷了從30萬本金到上億的十年百倍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關善祥并不是專職投資。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關善祥于2007- 2009年間在佛山市華鴻銅管有限公司擔任銷售,后成為佛山市南海區國鴻五金電子有限公司銷售經理;2011年,26歲的關善祥成為佛山市南海本美電器塑料廠的總經理,一干就是近7年。
和眾多大佬一樣,投資成功的關善祥也通過著書現身說法,其在《傳世投資》中指出,投資即是人生修行,股票投資的本質就是人生哲學的修行,是踐行價值投資之道,即“傳世投資之法”。
盡管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但關善祥并不滿足,他曾說自己的目標是投資到120歲,賺一萬億,然后每天盡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延長生命。
重倉地產導致巨虧?
關善祥曾在自己的雪球賬號“U兄萬億孤獨之路”中寫道,直到20歲才積攢了人生的第一個1萬元,“20歲之后做些小生意配合股票投資,順利在29歲完成了財務自由并實現了人生退休,正式開啟全職投資”。
天眼查資料顯示,深圳市灝四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灝四方”)成立于2013年,實繳資本1000萬人民幣,關善祥擔任法人。
工商信息顯示,2020年3月關善祥正式接手灝四方資產,獲得了公司100%的股權。隨后,他便開始密集發行私募產品。2020年3月11日,灝四方善祥一號成立;同年4月、5月,灝四方善祥二號、善祥三號成立;2021年1月,灝四方善祥四號成立;2021年4月,灝四方善祥五號產品成立。
不過現實很殘酷,灝四方旗下的產品遭遇大幅度回撤。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22日,灝四方善祥一號產品的最新單位凈值為0.395元,今年以來收益虧損8.14%,成立以來虧損達到了60.5%;灝四方善祥四號產品的單位凈值0.395元,累計虧損60.5%;灝四方善祥三號產品的單位凈值0.386元,累計虧損61.4%;灝四方善祥二號產品的單位凈值0.355元,累計虧損64.5%。
如今隨著關善祥突然離世,灝四方資產旗下多只產品宣布將在10月18日清盤,這些投資者們大概率將以巨虧出局。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數據,目前灝四方資產的管理規模為0-5億元。
而關于灝四方的產品虧損原因,據傳是重倉在了融創、萬科、保利、平安等地產股上。這種說法未經證實,不過關善祥的確是恒大、融創的忠實“粉絲”。
從雪球上的發帖記錄來看,2018年3月份,關善祥表示決心重倉融創中國。他寫道,“融創中國,一千億市值,2017年年權益銷售2600億,凈利潤約300億,三倍市盈率?更重要的是2018年銷售額可能到5000億,會成為下一個恒大地產么?上一次有這種感覺,是2016年投資中國平安之時。”
投資恒大時過早離場,讓關善祥決心不再錯過融創中國。據悉,2017年1月份,關善祥在5元重倉買入恒大集團,到了10月份,短短不到一年實現了翻倍行情,全部拋售完畢。后來,恒大集團上漲到了32.50元左右。
30元買入融創中國后,雖然此后曾一度跌至20元又重倉,但關善祥一直持有到2020年初接近50元的高位,兩年時間實現了翻倍。
然而,地產行業的調控很快開始。2020年8月20號,央行、銀保監會等機構針對房地產企業祭出“三道紅線”政策,房企股價開始掉頭向下,關善祥也感受到了變化。當年底時他寫道,“在7月份的時候,我們地產投資的收益大約在30%,地產三道紅線政策出來之后,三個多月內100天的時間,所有的盈利都被抹平了。”
但他仍然保持信心,“從浮盈30%到歸零,表面上是白忙活一場,但企業還是那個企業,市場還是那個市場。”“長遠來看,反而這樣的下跌會長期讓我們賺更多的利潤,政策會讓行業加速分化……時間將會成為優秀企業的超級朋友。”
不過事后來看,關善祥顯然低估了本輪調控的威力,他眼中的優秀企業融創中國,由過去幾百億的利潤變為虧損,股價則跌至不足1港元。
伴隨著股價下跌和財富幻滅,關善祥開始沉默,他在雪球的更新停留了在2021年8月份。不難理解,由于判斷失誤,在難熬的下行周期里,再談“做時間的朋友”顯然已成為一個沉重的話題。
機構投資恒大也栽跟頭
不止個人,恒大等公司的暴雷漩渦中,也有機構卷入。
根據合眾人壽2021年年報,截至2021年末,合眾人壽與恒大地產相關的投資項目余額高達141.6億元(含股權投資)。其中,合眾人壽通過收購股權和設立有限合伙企業等方式直接或間接投資恒大地產相關子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購買恒大地產相關物業。
合眾人壽在財報中指出,鑒于恒大地產出現資金流動性困難,整體風險較高,公司對上述資產確認了估值損失16.53億元(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0億元)。
2023年9月14日,延遲披露發布年報的合眾人壽終于公布了2022年年度信息披露報告,公司2022年歸母凈利潤虧損29.04億元,相比之下2021年歸母凈利潤虧損約5.08億元。
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對合眾人壽2022年年報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的保留意見。其中形成保留意見的基礎為:合眾人壽公司以前年度通過非公開市場投資了非上市公司股權和非標準金融產品,這些投資中包括賬面價值103.37億元的非上市股權投資和86.85億元的非標準金融產品投資,截止2022年末累計確認估值損失35.74億元(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2.40億元)。
強調事項部分指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眾人壽公司依據評估結果對賬面成本為62.77億元的投資性房地產進行后續計量,累積確認公允價值變動51.76億元,其中計入2022年度損益1.24億元,該等評估結果系基子市場法、假設開發法或收益法產生。合眾人壽公司未來是否有對應的現金流入與上述公允價值相匹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實際上,保險機構投資地產屢見不鮮。據慧保天下梳理,截止2023年一季度,上市房企市值榜單前100強房企中有險資參股的達到了15家,而總共177家險企中有房企參股的達到了更是達到了27家。
隨著諸多房企出現流動性困境,踩雷之后有的保險公司選擇減持地產股,并依靠較大的業務量恢復元氣,而中小保險公司多陷入虧損泥潭。
目前,一些房企尚在自救中,其最終命運還沒有確定。對投資者而言,不論是個人還是機構,身處時代的變化中都需要處理好自身財富配置與行業周期的變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