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字節最新業績曝光:6220億
字節最新披露的業績表,預示著什么?
來源|鉛筆道 作者丨愛羽
昨日,據外媒報道,字節跳動披露了最新財報。報表雖未得到官方認可,但已經在行業里引起反響。
外媒透露,10月2日,字節跳動向員工發布一份報告,包含了當下的詳細業績及未來規劃,涵蓋2021年、2022年年報,以及2023年第一季報。
過去幾年,字節一直有這個習慣,向員工毫無保留地分享公司目標、業績等。
2022年10月,字節也曾向員工披露財報:2021年營收617億美元(約4391.6億),增長近80%。事后也未獲官方認可,但鉛筆道曾向字節員工多方驗證,數字準確。
因此,近期傳出報表有一定的可信度。
報表的簡要信息如下:
1、營收增速下滑。
2022 年營收為 852 億美元(約6220億RMB),同比增長約38%。在體量增加的前提下,增長速度下滑。正如前文所述,2021年字節營收617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0%。
2、主營業務由虧轉盈。
2022年實現200億美元營業利潤,而去年同期營業虧損71.5億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約245億美元,同比增長34%;營業利潤約60億美金,同比增長約2倍。
3、大幅削減費用,比如營銷、管理、研發費用。這也說明,去年推行的“降本增效”策略,已取得成效。
2022年,字節銷售成本約377億美元,同比增長37.6%;銷售和營銷支出約148億美元,而2021年為192億元,同比減少44億美元。
2022年研發支出約87億美元,而2021年為146億美元,同比減少59億美元。
去年一般費用和行政支出為45億美元,而2021年為83億美元,同比減少38億美元。
這些數字側面說明:字節進入了明顯的增長拐點,從此前80%的營收增速,降低至30%前后。
按照鉛筆道調研的行業標準,增速若大于30%(toB),可稱為快速增長賽道。字節正面臨一個拐點,由快車道駛入成熟車道。
但從這個營收體量看,收入放緩也并不意外,任何一個萬億賽道都有其見頂規律。
字節的核心收入來源于抖音,抖音核心賺的是企業“賣貨”預算,體現為廣告收入。
通俗而言,它侵蝕的是兩大市場:一個是阿里京東所在的電商賽道,一個是美團所在的本地生活賽道。
2020-2022年,抖音主攻的是電商賽道;2023年,它大力進軍本地生活。
字節的陽謀是:不論是電商品牌,還是本地商家,都盡可能地去“投抖+”,以增加公司收入。
因此,對標京東、阿里的廣告收入體量,就能理解字節今天的增長漸緩。據彭博社數據,字節最核心的收入也是廣告,2020年的占比可達77%。
那么,字節競爭隊友的增速目前如何?去年,Morketing曾發布一組數據。
2022年第三季度,京東的廣告收入約189.54億元,同比增12.99%;阿里廣告收入約664億元,同比下滑6.5%;拼多多廣告收入約284.256億,同比增58%;百度廣告收入約199.43億,同比下滑5.26%。
而2022年,字節的總收入約6220億,平均每季度約1555億。
在這個數字量級下,字節能實現>30%的同比增長,已經是頗為稀有。
因此,它的增速下滑是必然的,字節必須再尋第二曲線。
從現有產品看,最貼近抖音增長邏輯的就是TikTok。短期來看,字節增長的成敗與否,就在于能否再造一個出海版抖音。
從收入類型推測,它當下更緊迫的任務,是拿下電商最發達的國家。
這個第二曲線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據eMarket數據,電商排名前十的國家分別為:中國,2.7萬億美元(銷售額);美國,1.06萬億美元;英國,2458.3億美元;日本,1687億美元;韓國,1429.2億美元。
后五名國家為:德國、法國、印度、加拿大、印度尼西亞。
從市場規???,其余9個國家全加起來,也不過2.0511萬億美元,僅相當于中國的75.97%。
也就是說,即便TikTok在各維度都實現了抖音標準,在營收上也很難再造一個6220億。
當然,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已經是個天文數字,就看它能否滿足字節的野心。
據data.ai數據,TikTok 2022年收入約33億美元(約239.25億RMB),同比增長約100%——總體體量較小。
在美國,TikTok的推進沒有那么順利。
自2019年來,它因隱私、安全問題被多次審查。據外媒報道,為應對危機,字節今年調任多名中國高管至當地,負責廣告、人力、商業化等。
在英國,據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中小企業已在TikTok獲得廣告營銷收入,為英國貢獻了16.3億英鎊,約145億RMB——但未提及TikTok的收入。
縱觀前幾名國家的進展,TikTok的商業化還未進入爆發期。而這,可能是字節未來必須跨越的鴻溝。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