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認“宣告破產”!千億“河南王”建業集團,到底欠了多少錢?|地產
建業集團突然陷入輿論漩渦,被傳“宣告破產”“未能支付9800億到期銀行貸款及762億利息”,以及裁員、“暫停支付所有款項”等。
撰文|蜜姐? 來源|閨蜜財經
10月7日,建業集團在官網首頁發布了一份“鄭重聲明”,否認上述傳聞。? ?
今年6月23日,建業地產發公告官宣爆雷,未能在寬限期結束前支付一筆美元債的利息,同時宣布將“暫停向所有境外債權人進行支付”。
不過,債務違約后,建業地產也并未躺平。7月下旬,其披露了有關境外債務重組的最新消息,委任法國巴黎銀行和海通國際證券作為財務顧問,以及年利達律師事務所作為法律顧問,推動解決境外債務問題。
此次傳言發酵,或與樓市較為“平靜”的行情,以及近期媒體報道恒大集團、融創集團在美元債重組過程中,相繼在美申請“破產保護”等消息有關。
但作為千億級別的“河南王”,建業地產如今的情況似乎也不容樂觀。
01
聲明并未平息輿論,反而是迎來了更多熱議。
建業集團的聲明內容,蜜友們可能看著有幾分熟悉,結構比較常規。? ? ? ??
首先是明確否認了近期的種種傳聞。
其次,要求相關自媒體立即刪除不實信息并消除負面影響,以及聲稱公司“保留依法進一步追究相關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最后,披露了公司的一些經營狀況以及表決心。比如今年前三季度,其累計完成交付23277套、339.1萬平方米,其中提前交付7585套。
堅持“保交樓”是值得肯定的。但聲明內容對傳聞中最為關鍵的債務情況卻避而不談,這也引發了更多熱議,甚至是質疑。? ? ? ? ?
圖片來源|網易新聞
網友們的擔心或與近年來一些房企的經歷有關。比如,同樣國慶假期尾巴上傳出的恒大、融創相繼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而這也并非首例,此前當代置業、榮盛發展等房企均曾在美元債重組過程中,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盡管多家媒體報道,“破產保護”并非破產清算,“申請認可程序對境內債務處置和保交樓工作影響有限”,但仍有不少網友留言對此表示質疑和不滿。
02
說回建業地產的債務問題,到底欠了多少錢?
建業地產的2023年中報拖到9月20日才公布。對比今年4月發布的2022年報來看,情況并不樂觀,債務問題甚至更加突出。? ? ? ? ?
財報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建業地產的總負債1286.94億元,比2022年底減少了5.1%;
但總現金(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受限制銀行存款)減少的速度更快,余額為37.79億元,比2022年底減少13.2%;
總借貸234.41億元,相比2022年底微降0.9%;
而凈借貸196.62億元,相比去年底增長1.8%;
凈借貸比率的數據更加夸張,2021年底為94.9%,2022年底飆升至580.2%,今年6月底升至1587.8%。這一數據反映的是公司融資結構中負債與權益的構成,簡單來說,該比率越高,公司負債水平越高,其面臨的財務風險也更高。
03
流動性問題突出,降負債任重道遠。
截至2023年6月底,建業地產的流動負債1269.31億元,對比同期總負債1286.94億元,更能清晰看到其債務結構,短債壓力明顯。
財報中明確提示了與持續經營相關的多種重大不確定性,其中就有披露于2023年6月30日,其流動負債凈額175.15億元,銀行及其他貸款95.00億元及離岸優先票據138.50億元將于未來12個月到期償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7.73億元。
概括來說,就是現金與短債之間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
報告期末,建業地產的流動比率進一步降低,由2022年底的96.3%降至86.2%;現金短債比進一步惡化,由去年底的0.34降至0.16。? ? ? ? ?
值得注意的是,流動負債中,優先票據由2022年底的62.35億元飆升至138.50億元。
中報顯示,建業地產的優先票據(美債)2024年和2025年分別有4筆和5筆到期,合計約138.50億元。
因今年6月,建業地產宣布暫停向所有境外債權人付款(即違約),拖欠優先票據付款導致其于今年6月30日發行賬面總值為1,925,803,000美元(約為138.5億元人民幣)的優先票據發生交叉違約,盡管相關貸款人還未提出要求即時支付,但財報也要防止這種風險,將這138.50億元優先票據分類為了流動負債。? ? ? ? ?
也就是說如果建業地產能夠有效推動境外債務重組,將明顯緩解目前的流動性問題。
04
除了流動性問題,業績壓力是另一座大山。
和不少房企一樣,建業地產在行業較為“冷靜”的行情下,不僅銷售業績承壓,上半年還出現了虧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回暖,其中,1—5月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約8.4%。但6月增速明顯減緩。
而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分化也較為明顯,可能不少蜜友對于市場回暖的感受不深。房企們的感受和業績也大致如此,尤其是區域性較強的房企。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上半年,近80家上市房企超6成業績預虧。建業地產也不例外。
中報披露,上半年,建業地產完成銷售額100.25億元,同比減少28.6%;
難能可貴的是實現營收80.74億元,同比增長10.6%;
尤其是毛利改善明顯為10.56億元,同比大增90.5%;
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7.6%提升至13.1%;
但最終卻錄得凈虧損11.6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虧損幅度收窄了近8成。? ? ? ? ?
營收兩位數增長仍凈虧損近12億元,建業地產解釋原因有二:
其一,受宏觀經濟形勢及房地產市場下行的綜合影響,其收入規模尚未復蘇;
其二,存貨減值準備上升。
不過,財報中披露的存貨撇減今年上半年為7.93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約9.43億元;以及視作出售及出售附屬公司凈虧損額比去年同期減少約4.79億元。
不過,建業地產2022年就埋下了巨虧近76億元的深坑。
作為一家有著30余年歷史的老牌房企,建業地產的歸母凈利潤在2019年達到頂峰,為20億元;營收在2020年達到頂峰,為433億元,歸母凈利潤降至18億元。
2022年,建業地產業績“大暴雷”:營收由前一年的近420億元降至241億元;歸母凈利潤由2021年的6億元變為巨虧75.6億元。
截至8月份,建業地產業績也不太理想。
據公告披露,8月,其物業合同銷售額約為6.5億元,同比減少62.5%;今年1-8月,其銷售額約為110.8億元,同比減少38.1%。
國慶假期,一些地方樓市迎來小高潮。
比如廣州,合富研究院統計數據,國慶假期其新房成交環比增長150%;諸葛找房數據,同期上海、武漢日均成交量103套、215套,分別同比增長284%和219%。
業績改善的希望還是有的,但現實的銷售壓力依然明顯。
對于房企們而言,無論是業績壓力還是債務壓力,如何“活下去”依然是關鍵問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