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協鑫“深度聯姻”的TCL中環,為何“低價”剝離合資硅料公司?
從家電到光伏,從新能源到半導體,李東生不斷以資本撬動企業發展,打造了如今龐大的TCL系。如今牽手協鑫朱共山,出售硅料公司,增資半導體公司背后,有何布局意圖?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一手出售,一手引資,TCL再現長袖善舞。
9月29日,TCL中環發布了《TCL 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轉讓參股公司股權的公告》,擬以不到7億的對價,“清倉”新疆戈恩斯股權。后者是 TCL中環與協鑫宣布聯姻后的主要合資公司,去年凈利潤超80億元。
與此同時,此前頻傳“單飛”的中環領先,則在吸納協鑫系的鑫芯半導體后,啟動增資擴股,股權結構調整加速。
作為老牌單晶硅片巨頭,中環被TCL混改三年以來,正逐漸剝離硅料、以及半導體等“邊緣業務”,不斷聚焦主業。
圍繞這一核心資產,李東生也得以拓展光伏版圖,合資、融資、IPO,TCL集團正加速打造A股新能源帝國。
7億甩賣“現金牛”?
公告顯示,TCL中環與武漢金控下屬成員國通信托擬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公司所持有的參股公司新疆戈恩斯27%的股權轉讓給國通信托,經雙方協商確定交易金額為6.97億元。
新疆戈恩斯成立于2016年,曾用名是新疆協鑫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由TCL中環與協鑫合資成立,主要業務是硅料的生產和銷售。
交易完成后,協鑫仍是大股東。
股權變動前,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徐州中平協鑫產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和TCL中環分別持有38.5%、34.5%和27%的股份。
而受讓方國通信托隸屬武漢國資,于2010年重組成立,目前由武漢金控持股67.51%,東亞銀行有限公司持股19.99%,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2.5%。
在硅料暴漲的去年至今,新疆戈恩斯成為TCL中環的現金奶牛,貢獻百億凈利。
2022年,戈恩斯收入136億,凈利潤82億。2023年上半年,戈恩斯營收41億,凈利潤20億。雖然硅料價格今年大跌,凈利規模依舊相當可觀。
按TCL中環2023年中報,新疆戈恩斯的總資產為184.56億元,占股份27%,則中環的權益資產為49.83億元;新疆戈恩斯的凈資產為157億元,占股份27%,則中環的權益凈資產為42.4億元。
但上述不到7億的出售對價,不僅對戈恩斯的資產、營收體量,對于TCL中環的貨幣資金加交易性金融資產128億,也是杯水車薪,故引發市場“白菜價賣核心資產”的質疑。
對此,TCL中環表示,交易價格以標的公司注冊資本及盈余公積為作價依據。依據新疆戈恩斯2022年審計及2023年6月30日財務報告,新疆戈恩斯注冊資本為17.2億元,盈余公積為8.6億元。
不過,中環最終落袋的或不止7億。
據公告,在本次交易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日前,標的公司產生的股東權益(包括但不限于未分配利潤、資本公積、轉增注冊資本等)均由中環按相應持股比例享有。而僅以上半年利潤20億估算,27%股權已對應5.4億元。
資本運作加速
TCL中環剝離與協鑫合作的子公司,或并非分手信號,雙方的協同合作正愈加緊密。
去年初,中環股份曾與協鑫科技簽訂多晶硅采購長單。今年4月,TCL中環方宣布,與協鑫方在內蒙古簽署了一份120億元的合作框架協議,包含顆粒硅、硅基材料綜合利用的生產及下游應用研發、電子級多晶硅等項目,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也出現在了簽約現場。
一年過去,上述百億內蒙顆粒硅項目已然投產。
根據9月21日協鑫方公告,繼徐州、樂山、包頭之后,旗下內蒙古鑫環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基地)10萬噸顆粒硅產能正式投產,符合N型產品生產需求。達產后,產能將達12萬噸,超出此前10萬噸預期。TCL科技在該項目中持股40%。
據悉,協鑫顆粒硅產線毗鄰TCL中環拉晶產線,從生產到出貨再到應用,能在一個園區內完成閉環,將極大節省雙方生產、物流、人力等成本。“雙方的戰略合作或將為光伏產業鏈協同發展樹立新的典范。”協鑫技術人員表示。
除了上游原料的采購與共同開發,雙方還在半導體上有所交集。
同樣在9月29日,TCL中環公告稱,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對控股子公司中環領先引入戰略投資,以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加速公司產能建設,為經營提供資金和產業資源支持。
本次增資共計近9億元,其中先進制造基金增資近5億元、轉型升級基金增資近4億元。公司及中環領先其他股東均放棄本次增資的優先認繳出資權。增資完成后,TCL中環持股比例由36%變為35.21%,中環領先仍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資料顯示,中環領先成立于2017年底,2022年和2023年前5月,中環領先營業收入分別為33.94億元和14.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25億元和-2718.84萬元。
今年初,中環領先宣布以新增注冊資本方式收購鑫芯半導體100%股權,交易對價為77.56億元,完成后鑫芯半導體股東合計持有中環領先32.5%股權。公告顯示,該標的此前控股股東是睿芯基金,其控股人是協鑫系企業。
在這次增資擴股中,中環領先交易定價為2.672元/注冊資本,以2023年5月31日為基準日,評估股東權益價值400.56億元,較賬面值167.19億元增值233.37億元,評估增值率139.58%。
增資擴股的同時,睿芯基金將其持有的中環領先7.12億元注冊資本轉讓給蕪湖信石信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轉型升級基金、金石成長股權投資(杭州)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等七名受讓方,股權轉讓價款合計為19.02億元;昊芯基金將其持有的中環領先1.12億元注冊資本轉讓給寧波民銀新動能私募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股權轉讓價款為2.999億元。
先是從協鑫手中77億元收購半導體硅片標的,又啟動一輪增資與股權調整,中環領先頻繁的資本運作下,市場猜測TCL中環欲分拆改子公司單獨上市。
“逆行”的李東生
作為TCL創始人,生于1957年的李東生在資本市場創造了無數神話。
1993年,在李東生的帶領下,TCL通訊(已退市)成為中國“電話大王”,正式登陸A股。1996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TCL完成國企到股份制的改造。五年后,公司銷售收入增長五倍并實現整體上市。
2009年,李東生將目光轉向上游的液晶面板,與深圳國資合作成立深圳市華星光電公司。這是當時深圳建市以來單筆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總投資達245億。在經過一輪TCL增資后,2013年,深圳國資退出華星光電,韓國三星15億入股15%,TCL的股份變成85%。
2017年,TCL集團對華星光電的持股保持在86%,后者也隨之成為集團的核心資產和主要利潤來源。在華星光電投產后,營收從2011年的1.31億,快速增至2017年的305億,成為當時中國第2、世界第6的面板廠商。
2018年底,TCL集團宣布重磅重組,以47.6億元向TCL控股,出售家電、通訊、消費電子等智能終端以及相關配套業務,核心業務變為半導體。
而上述以“剝離不良資產”的名義拆分的業務,已化名通力股份,于今年7月IPO過會,意味著繼奧馬電器、TCL科技、TCL電子、華顯光電和TCL中環后,李東生或將收獲第六個IPO。
在諸多上市公司中,以百億拿下的中環,或是李東生的近年最核心的運作標的。
混改完成后,上市公司即開啟一輪再融資“囤糧”。2020年8月,TCL中環增發2.48億股融資約50億元;2021年11月,公司增發1.99億股融資約90億元;今年4月,TCL中環發布公告擬發行不超138億元可轉債,三次融資合計約278億元。
2022年6月,“天津中環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TCL 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證券簡稱也由“中環股份”變更為“TCL中環”,意味著這家有著60多年發展歷史的企業未來或將聚焦光伏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在隆基、晶科、晶澳、天合等瞄向“一體化”,瘋狂外部收購時,TCL中環卻主動剝離硅料“邊緣業務”,成為唯一一家未向上布局的頭部光伏企業。
另一方面,TCL中環在下游分布式光伏的布局也在收縮。半年報顯示,光伏電站業務同比下降了18.47%。與此同時,TCL電子上半年,光伏電站業務收入突破16.86億港元,同比增長高達878.5%。
憑借與光伏界另一位資本大佬——協鑫朱共山的緊密配合,TCL中環成為光伏巨頭中的“異類”,不走“一體化”大而全之路,而是逐漸成為產業鏈中心,加速業務分割與調整,未來是否有半導體拆分預期,有待后續觀察。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