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摜蛋被吐槽的博時基金,又有產品發清盤預警了
明星基金經理業績跑輸同類平均。
作者/鄭理??來源/獨角金融
7月下旬,一張“巔峰對決,誰是摜君”的照片,展示了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博時基金”)25周年摜蛋比賽,員工們分成八桌圍坐在一起,全神貫注地比拼著牌技。由此也引發了基民吐槽:“虧那么慘還有心情打慣蛋?”
圖源:網絡
基民的吐槽并非無跡可循。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7年老基、曾經的“雙冠軍基金”被清盤。不僅如此,隨著三季度的收官,回頭再看博時基金管理的產品業績表現,與整個行業一樣,前三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表現疲軟,而風景獨好的債券型基金,19年老將過鈞管理的8只產品,其中7只偏債基金近一年業績也出現虧損。
進入十月份,A股市場正式進入四季度,市場將如何表現?投資者又該如何根據基本面調整投資策略,以此平衡市場帶來的風險?
又一只基金拉響清盤警報,
此前已有9只產品遭清盤
近日,因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博時安譽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基金發布了提示性公告。根據《基金合同》約定,產品生效后,若在任一開放期結束日次日,基金資產低于5000萬元,根據基金合同約定將對產品進行清算并終止。
上述產品最近一個開放日是在9月11日至10月16日,若該產品開放期結束日的第二日即10月17日,出現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情況,將按照《基金合同》的約定,基金將進入清算程序。
截至6月末,該產品持有人數333人,其中機構投資者持有份額1.52億份,占比92.95%,個人投資者持有份額0.12億份,占比7.05%,此外基金管理人持有1.01萬份,占比0.01%。
從持有人結構看,很有可能是機構投資者在最近一次開放日大量贖回了產品份額,導致其資產低于5000萬元,因此提示有被清盤的可能。
今年來,博時基金已經有9只產品發生清盤,這些基金清盤前的共同特點,就是基金規模低于5000萬,最終走向清盤的命運。
博時基金首只清盤的產品發生的時間是在2023年1月19日,產品名稱為博時時代精選混合,該產品存活時間不到4個月時間。從產品成立時的募集規模看,僅2300萬元,資產凈值下降至合同約定的金額以下,最終倉促清算。
該基金基金經理是郭康斌,2019年加入博時基金,歷史上管理5只產品只有1只業績為正,4只產品虧損幅度超過20%。
3月19日,公因連續50個工作日基金凈值低于5000萬,博時弘泰定開被清算。不過,該基金從2016年成立,基金凈值一度大漲超過60%,為何也難以避免被清盤的命運?
成立之初,博時弘泰定開凈值高達10.92億,2018年6月的開放期,產品慘遭巨額贖回近10億,隨后該基金持續上漲,不過,2021年產品更換基金經理后又遭巨額贖回,從此之后該基金就開啟了保殼之路。此外,在清盤前,該只產品重倉了新能源、銀行、煤炭、互聯網等,與其押錯賽道,導致虧損最終清盤。
讓人意外的是,作為基金中的基金,FOF類型的“博時金福安”,也走到清盤這一步。
博時金福安為混合型基金中基金,屬于中等預期收益的投資品種,由2位美女基金經理麥靜、王慧共管,麥靜是博時基金多元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如今管理著5只基金產品。
截至2023年6月30日,博時金福安的持倉中以債券型基金為主,第一大重倉是同公司旗下的博時富添純債。
從歷史表現來看,2020年-2021年,博時金福安單位凈值超過1,到了2022年和2023年,單位凈值開始震蕩下行,清盤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9月7日,其單位凈值為0.9732。
在9月份,曾在2018年市場中拿下業績“雙冠軍”的博時鑫瑞基金也被清盤,該產品是成立7年的老基金,也是公募行業首只清盤的冠軍產品。
當市場不佳、運作不善,加上新基金密集發行帶來的基金產品逐漸增加,導致同質化現象凸顯,當產品收益不及預期,迷你基金扎堆出現,進而引發清盤風險。短期內,“迷你基”集中清盤可能還會持續,產品優勝劣汰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新成立67只基金,貢獻167億規模
一邊清盤,博時基金一邊也在發新產品。獨角金融梳理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博時基金有67只產品成立(A、C類產品分開統計),其中債券型基金21只,被動指數型基金17只,偏股混合基金8只,新產品總計給博時基金貢獻了約167億元的規模。
最新成立的產品是博時雙季益六個月持有期債券,基金經理楊永光。楊永光近5年管理的基金以混合類為主,且未管理過債券型基金。如今,楊經理再次管理債券型產品,是否會分散其精力影響混合類基金業績?這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博時基金成立于1998年7月13日,是中國內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從持股比例看,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9%,為博時基金第一大股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5%、上海匯華實業有限公司持股12%,位列第二、三大股東。
從初創起步到蓬勃壯大,博時基金已走過25載春秋歲月,翻看其歷史業績與規模,在固收這條長河里,博時基金成為業內翹楚。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博時基金公募基金規模為9429.83億元,在155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6位。
2004年-2005年間,博時是最早發行貨幣基金的公募公司之一。2013年,博時成立了市場上第一只短債基金,2015年,乘著銀行非標資產轉型的東風,博時主動輸出債券管理能力,從而一舉奠定了“固收大廠”的地位。
據wind統計,截至10月10日,博時基金旗下債券型產品規模3498.72億元,在同類產品中規模排名第一,近一年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為1.91%,高于同類平均的1.74%。
盤點博時基金88名基金經理中,有些基金老將所管產品業績表現不錯。
從業時間超過9年的固收專戶總監張李陵,目前管理規模247.29億元,管理的產品均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其中,近1年以來,博時雙季樂六個月持有期債券A收益率3.13%,在100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4。
另一名基金經理過鈞,從業年限超過19年,從2009年開始管理的博時信用債券任職回報227.19%,年化回報8.79%,回報排名第1。此外,其管理的另一只產品博時新收益靈活配置混合,2018年-2022年五年期業績A類份額收益率為101.91%,C類份額收益率為100.89%,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13.26%,也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
不過,從近1年業績表現看,過鈞管理的偏債類產品以虧損為主,這可能與其重倉的科技板塊有關。
圖源:易維視
也有其他百億基金經理業績表現不盡人意。曾鵬管理的產品近一年收益均為負,其中兩只產品虧損幅度達20%以上,管理的10只產品5只跑輸同類平均。而曾鵬也是博時基金的投研總監,為何也難以擺脫產品虧損?下半年持倉策略是否有相應調整?
曾鵬曾公開表示,上半年的投資屬于市場看著很熱鬧,但好像就是賺不到錢,漲得多的不敢追,在低位的又擔心有坑。上半年偏股主動基金同樣跑輸大盤,整個公募產品獲得相對收益有難度。但對于下半年的市場,曾鵬認為不用過于悲觀,因為今年下半年整個經濟是企穩的,投資機會好于上半年。
展望四季度,博時基金認為,在結構配置上,當前市場底部區域應注重攻守兼備,建議“順周期+成長”兩頭杠鈴配置。一方面,關注順周期與高股息的交集,具備上行期權同時可加強組合防守能力;另一方面,增配科技成長,進一步增強組合的進攻性。尤其是經過三季度的持續消化,TMT等部分方向當前性價比與微觀交易結構有明顯改善。
成立二十五載,博時基金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在堅守價值投資理念下管理的資金不斷壯大,在行業發展的風云變幻中成為名副其實的“財富管理大廠”。但變革的步伐沒有止境,博時基金如何在公募基金產品百花爭艷之下,繼續得到投資者認可,考驗投研團隊的智慧。
不知道投資者們是否愿意把資金托付給博時基金?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