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雨虹豪擲40億,“買單”董事長李衛(wèi)國的地產執(zhí)念
房產市場低迷的現狀,使得與其聯系緊密的東方雨虹股價受挫,公司董秘甚至在朋友圈大倒苦水。然而口袋并不富裕的東方雨虹,卻豪砸40億拿地,更是讓市場難解公司的目的。
來源/環(huán)球老虎財經
連續(xù)6輪競拍無果后,東方雨虹終于得償所愿。
10月18日,北京兩宗宅地開啟競拍,其中一宗為豐臺南苑棚改一期A地塊東區(qū),被東方雨虹拿下。據悉,該地塊被拍至地價上限40.135億元,溢價15%,東方雨虹則是通過搖號才拿下這塊地。
事實上,東方雨虹的日子并不闊綽,因為公司今年上半年業(yè)績觸底回升,實現了營收凈利的雙增長,但高企的應收賬款依舊嚴重影響著公司的現金流,此番拿出40億去買住宅用地,無疑會增加公司的資金壓力。
此外,業(yè)績的扭轉,并未扭轉東方雨虹在二級市場上的頹勢。作為深受地產行業(yè)影響的企業(yè)之一,東方雨虹的股價長期震蕩下行,甚至走出年內新低。
面對如此低迷的股價,東方雨虹的董秘先坐不住了,在朋友圈連發(fā)12個問題,表示自己“看不懂”,引發(fā)市場熱議。
東方雨虹40億拿地
作為防水大佬的東方雨虹,對拿地執(zhí)念頗深。據悉,僅今年6月份,東方雨虹便參與了北京5宗地的競拍,7月份東方雨虹再次參拍地塊,均鎩羽而歸。
具體來看,東方雨虹6月份先后參與了順義新城兩宗地塊,與海門海泰聯合競拍海淀雙新村棚戶區(qū)兩宗地塊、經開區(qū)X47R1地塊的拍賣,7月份又獨立參拍了昌平沙河高教園地塊。
耗巨資拿地的東方雨虹,其實是做防水材料的。公開資料顯示,東方雨虹致力于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研發(fā)、生產、銷售和防水工程施工業(yè)務領域,目前已形成以主營防水業(yè)務為核心,民用建材、砂漿粉料、建筑涂料、節(jié)能保溫、膠粘劑、管業(yè)、建筑修繕、非織造布、特種薄膜、乳液等多元業(yè)務為延伸的建筑建材系統服務商。
如此迫切拿地的防水大佬,不禁讓投資者對其目的產生疑問。5月份就曾有投資人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向東方雨虹提問,積極參拍北京地塊,是否是想涉足房地產開發(fā)。東方雨虹則明確表示“公司不涉及房地產開發(fā)業(yè)務”。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雨虹參拍北京順義地塊時,市場曾流出消息,表示東方雨虹是為了建設研發(fā)基地。然而公司此次耗資40億拿下的豐臺南苑地塊,為住宅用地。
事實上,東方雨虹在房地產領域僅僅只開發(fā)了一個項目。2021年4月,東方雨虹曾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廣州東方雨虹置業(yè)以約1.12億元的價格拿下過廣州花都區(qū)的一宗商住地塊。并計劃總投資3個億,將該地塊建設為集甲級寫字樓、高端居住、金融服務、科研、休閑和餐飲等多功能生態(tài)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該項目已在今年6月7日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雨虹是溢價15%拿下豐臺南苑地塊的,對于一家專注于防水材料的企業(yè)來說,花費如此巨額的資金拿地意欲何為又是否值得是一個問題。
捉襟見肘的現金流
更令投資者不解的是,如此豪爽的東方雨虹兜里其實并不富裕。
數據顯示,東方雨虹上半年的業(yè)績已較去年同期有了較大改善,無論是營收還是凈利,都有著不錯的增長。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yè)收入168.52億元,同比增長10.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3.34億元,同比增長38.07%。然而這并未能改善東方雨虹的現金流困局,相反,公司更缺錢了。
東方雨虹2023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東方雨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以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仍均為負值,貨幣資金和短期借款情況也不容樂觀。
具體來看,上半年,東方雨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9.4億;公司的貨幣資金僅有54.8億,較2022年末腰斬;短期借款更是達到55.9億。
導致東方雨虹現金流緊張的最大原因就是,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應收賬款金額高達136.8億元。據悉,東方雨虹總資產為492.7億元,這意味著東方雨虹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達27.76%,占到營收比例更是超過8成,創(chuàng)近年來新高。
事實上,近幾年東方雨虹的應收賬款不斷疊高。2020年、2021年、2022年,公司的應收賬款分別為61.01億、87.64億、108.79億,均是較為危險的數字。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雨虹也深知越滾越大的應收賬款對公司未來經營業(yè)績的影響。公司在半年報中聲稱,將實施“對到期應收賬款實行零容忍”,出臺相應的應收賬款管控策略,強力推行應收款全員全過程管理,充分調動全員收款積極性。
應收的錢收不上來,但東方雨虹卻愿意溢價15%買地塊,更令投資者不解。因為房地產屬于重資產,如果東方雨虹是為了打造新的盈利點尚可以理解,但這卻可能意味著東方雨虹存在轉型需求。而目前來看,這位防水一哥,似乎還沒必要把筷子伸到別的碗里。
總的來看,現金流為負的東方雨虹本身業(yè)務就存在大量的應收款和短期借款,自身貨幣資金又不多,而無論是拿地還是開發(fā)都需要占用大量現金,這無疑會讓公司的資金更加承壓。
員工持股計劃還扛得住嗎?
現金流不足,應收賬款高企,加之與其關聯密切的房地產板塊低迷,導致投資者對東方雨虹頗為警惕。反映在二級市場上便是公司股價的跌跌不休。
截止2023年10月19日,東方雨虹報收24.00元/股,跌幅為1.56%,總市值604億元,較年初高點跌去近4成。
面對如此低迷的股市表現,東方雨虹的董秘張蓓先坐不住了。10月17日,東方雨虹的董秘張蓓在朋友圈發(fā)出了12個“靈魂拷問”,以此表達自己對公司基本面向上,而股價卻持續(xù)向下的不解。
并表示,“股票這樣一個跌法,已經完全超出我的預期”“收入利潤均實現雙增的前提下,股價已經跌得快接近去年10月底的低點了!公司的基本面早已觸底回升,股價居然還在坑里待著!看不懂,看不懂,實在看不懂了!”
事實上,面對公司股價不斷下跌的情況,若真的自覺股價被“低估”,那么主要股東應該去增持和回購,為公司托底,但公司股東們卻紛紛選擇跑路。
公開信息顯示,2022年6月份,東方雨虹副董事長許利民等五名管理層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東方雨虹,其中許利民減持1000萬股;今年1月,公司董事張宏濤以每股35.35元的價格,減持20.1萬股。
機構同樣選擇減持,在今年二季度“高盛國際-自有資金”選擇減持,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摩根大通也減持超87.2萬股;UBS AG則選擇減持667.5萬股;陸股通今年以來共減持超5000萬股。
此外,2021年東方雨虹曾推出一項員工持股計劃,一共1403人員工參與,籌集自有資金13.8億,并通過海通證券融資1倍,以27.6億購買4947萬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500萬股來自其老板李衛(wèi)國。其通過大宗交易以53.79元/股賣給員工,價值超8億。
相較于當時超50元/股,現在東方雨虹的股價僅為24元/股,跌幅超過50%,在加了1倍杠桿的情況下,這也意味著本金賠光。
此外,李衛(wèi)國持有的東方雨虹有47.38%被質押,其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高能環(huán)境同樣也有47.56%被質押。
由此來看,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實控人李衛(wèi)國,手中并不寬裕。在地產“寒冬”中,卻執(zhí)著于拿地,到底打的什么算盤呢?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fā)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fā)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