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三批集中供地收官:近半成地塊觸頂搖號
這兩天,上海樓市比較熱鬧。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先是金山區樓市松綁,緊接著第三批集中供地迎來收官,并且上海總價地王TOP3在本輪被刷新。
先來看第三輪集中供地的幾個重點:
1、土地規則迎來大調整:核心區地塊重啟“招掛復合”,增設競報“高品質建設”環節,且明確最低裝修價格標準。
2、平均溢價率走低,但仍有47%地塊觸頂搖號成交,冷熱分化的格局與新房市場相似。
3、國央企“包場”搖號地塊,民企在總價較高的一線城市存在感進一步削弱。
第三批集中供地17宗地塊總成交金額675.7億元,至此,2023年上海前三輪集中供地涉宅土地總成交金額達1838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整體來看,上海土拍仍然堅挺,這進一步說明,一線城市仍是房企投資的重點。
在當前市場情況下,土拍規則升級的城市并不多,上海算一個。
第三批集中供地土拍規則很明顯的變化是,地塊報價至最高限價后,需先進行“綠色建筑及超低能耗建筑”和“公租房比例”的競拍,兩者均拍至最高限制后才進入搖號環節,且明確裝修價格標準,引導房企高質量建設。
相較于此前最高限價后直接搖號,新增的兩個環節對于房企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運營要求。
這也意味著,土拍除了考驗房企資金能力以外,開始從更多維度進行篩選。
規則的調整對增加了后期項目建造、運營成本,但也提升了央國企投資的競爭優勢。
從參拍房企也可以看出,央國企在上海依然強勢,比如保利在17宗地中參與了10宗競拍,象嶼和招商也參與了9宗。
雖然國央企積極參拍,但從地塊的角度來看,本輪地塊參與熱度不及第二批次,第二批次掛牌的24宗地塊中有9宗的參拍房企數量達到10家以上,而本批次的地塊參拍房企基本都在10家以下,僅有青浦趙巷地塊參拍房企超過20家。
上海第三批集中供地在10月份共進行了兩輪,兩輪共成交17宗地塊,總成交金額675.7億元,平均溢價率分別為6.67%和2.34%。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溢價率回落幅度較大,土拍熱度不及今年的前幾輪,其中第三批第二輪土拍溢價率與2022年第三批次相當。
主要原因在于,本輪集中供地中徐匯龍華地塊起拍價240億元、寶山地塊是大型TOD綜合地塊,兩宗地塊總價較高、用途復雜,拿地門檻較高,底價成交對整體的溢價率也有影響。
雖然平均溢價率回落,但是17宗地塊中共有8宗觸頂(搖號)成交,占比達到47%。
這組數據更能體現出房企拿地的熱情。畢竟,在土拍規則升級的情況下,增加競品質和公租房比例,還能有接近半數地塊觸頂搖號,十分難得。
另外,溢價成交的地塊比例也達到了18%。底價成交的地塊比例為35%,這些地塊基本上位于青浦、浦東和金山的偏遠區位。
整體來看,上海三批次土拍市場熱度平穩,與新房市場相似,冷熱分化的格局顯著。
從第三批次集中供地成交情況來看,17宗地塊中有12宗被國央企(包括聯合體)競得,央國企拿地的比例已達到七成。
其中,中海以240億元底價競得本輪總價最貴的徐匯龍華地塊,也成功刷新上海總價地王TOP3,招商、華潤拿地總價分別達到101.6億元和70億元,拿地金額排行靠前的房企均為國央企,體現了國央企雄厚的資金實力。
另外5宗也被城投公司拿下。其中,除了新長寧集團搖中長寧區程家橋地塊、同濟房地產以總價11.1億元、溢價率2.12%競得青浦朱家角地塊以外,其余均為托底拿地。
民企在總價較高的一線城市存在感持續削弱。
截止目前,上海三次集中供地共成交了60宗含宅用地,其中央國企占比達到七成。
具體企業來看,保利、招商今年在上海新增拿地已經達到了5宗,實現了在上海的大幅度補倉。其次象嶼、建發也各自增儲4宗;綠城、中國鐵建、華發和華潤則均有3宗地塊的收獲。
單個企業成交地塊數量似乎并不能說明問題,但把上述幾家企業競得的地塊加起來,已經達到了上海今年出讓的含宅用地幅數的一半。
這也預示著,未來上海市場集中度還將持續走高。
上海仍是房企投資的焦點。
當前上海土拍市場幾乎是央國企的“主場”,民企在總價較高的一線城市存在感持續削弱,未來新房市場的集中度仍會持續走高。
房企在資金有限的壓力之下,押寶核心城市優質地塊將成為常態,未來土拍熱度指標將逐步與新房市場趨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