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危機過去了,金地呢?
這些原本被視為擁有“不壞金身”的開發商們,如今,也被推到臺前,接受被眾人用放大鏡考量的命運。
來源/地產知識橘
最近,關于混合所有制房企的風波一直沒有停歇。
股債異動、流言四起、財務安全遭到質疑……
這些原本被視為擁有“不壞金身”的開發商們,如今,也被推到臺前,接受被眾人用放大鏡考量的命運。
干兒子轉正了
這周一,風暴眼中的萬科,站出來回應了。
面對近日資本市場上的傳言,萬科罕見地拉上了兩大國資股東——深鐵和深圳國資委進行背書。
兩大股東也不負眾望。
深鐵表態,將擇機購買萬科公開市場發行債券。
深圳國資態度更加強硬,稱萬科是深圳國資體系重要成員,認為企業基本面向好,必要時將通過“一切可能的手段”進行支持。
這下,就像多年“干兒子”終于被正名,投資者吃下了定心丸。
股市和債市自然喜大普奔,萬科的境內外債券紛紛迎來大反攻,一日之間,拉起了5%以上的平均漲幅——
風雨飄搖之下,這一輪危機,萬科算是挺過去了。
但另一家正在經歷股債雙殺的混合所有制房企,似乎,就沒這么幸運了。
二十年來的“首虧”
前些天,金地發三季報了。
說實話,成色不算好看。
營收下滑就算了,還虧錢——
第三季度,金地的歸母凈利潤是負的14.7個億。
要知道,這是近二十年來,金地第一次在凈利潤上錄得浮虧——
往年,就算是經歷全球金融危機,或是遭遇房企大規模出險的至暗時刻,金地依然可以保持賺錢的能力。
但如今,這樣好日子,已經逆轉。
更麻煩的,是金地的現金流。
在《金地,風來了?》里面,我們曾經分析過,截至6月末,金地的賬面現金合計近460億元,一年到期內的短債和債務合計415億元,能覆蓋。
但僅僅三個月之后,金地的現金加速下滑,只剩下339個億,而未來一年內要償還的短債和非流動負債不降反升,達到了420億元。
未來一年里,金地將要面對的,是高達80億的償債窟窿。
這就讓人很錯愕了。
金地的錢,到底去哪了呢?
錢都花在哪里了
從現金流量表上,或許可以窺探一番。
金地的經營性活動現金流,前幾年一直連續保持為正,高峰時達到上百億。
但到今年三季度,急轉直下,成為負值。
與之對應的,是籌資活動的現金流。
2018-2021年間,年年都有凈流入,但近兩年,每年都是超過200億元的凈流出。
這是什么概念呢?
也就是說,金地的經營面發生巨大變化,造血能力崩塌式下滑,輸血能力也每況愈下。
只有一件事情不得不做——
還債。
2022-2023年是金地的債務大年。
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單是歸還境內債、中票和ABS,金地在今年和去年就分別花了近173億元和102億元。
但之前,這個數字不過每年數十億。
如果加上境外債和銀行貸款,企業面對的債務壓力,就更大了。
一邊是債務壓頂,一邊,卻是市場環境遲遲不見好轉。
2023年1-10月,金地錄得銷售收入1329億元,同比下降27.5%。
這個降幅,怎么說呢,比起上個月又增加了兩個百分點。
金地面臨的經營困境,可想而知。
另一個自留地
生死存亡之際,當萬科的高管和股東們為了消除投資者疑慮,集體站出來秀肌肉的時候,金地的靈魂人物凌克卻趕在上月底交班了。
退休這件事很突然,但原因給得很體面——
首先是身體原因,其次也到了退休該交接的年紀,最后,已經找好了對公司熟悉的繼任者,公眾大可以放心。
但一個有意思的點是,盡管凌克從金地集團退出了,但并沒有從金地商置中退出。
目前,凌克還在金地商置保留執行董事的位置。
這金地商置也是一個有趣的存在——
公司規模不算大,但項目很好,高管是完全從金地集團“復制粘貼”過去的,他們每年從金地商置獲得的分紅,比金地集團要多得多。
舉個栗子,截至2022年末,凌克在金地集團的持股為380.8萬股,但在金地商置,是1.67億股。
由此推算,凌克近三年從金地集團和金地商置中獲得的分紅收入,分別是這個樣子——
高峰時,凌克能從金地商置拿到1500多萬人民幣派息,在金地集團,不過區區260多萬元。
兩者之間,足足差了5倍之多。
這樣看來……或許,無論金地將來怎么樣,但商置,是絕對不能倒的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