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億漢能到安徽最強獨角獸——深扒“光伏狂人”徐曉華
漢能出身的徐曉華,延續了此前高舉高打的激進風格,在未有巨頭布局的異質結路線,三年打造出一家百億獨角獸,最快將于明年遞表。在競爭愈加激烈,技術路線之爭未息的光伏賽道,這位“異質結狂人”是將占領先機,還是重蹈覆轍。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市場永遠不缺熱錢。
11月15日,華晟新能源宣布完成20億C輪融資,由“國家隊”中國綠發領投。這家安徽的光伏獨角獸年內已完成4輪合計超50億融資,吸金能力可謂驚人。
事實上,華晟新能源成立不過三年,由曾擔任漢能薄膜副總裁的徐曉華掛帥。在宣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華晟新能源的融資速度屢創紀錄,三年完成6輪融資,已成安徽最年輕的光伏獨角獸,最新投后估值百億級別,并有望在明年啟動上市。
在市場主流玩家對HJT仍保持謹慎觀望的大背景下,這家年輕的公司以激進的投入,接連刷新HJT(異質結)組件功率的世界紀錄,并大幅擴產成為“全球異質結龍頭”,目前在產能規模、出貨量和市占率都保持絕對領先。
與許多光伏老將一樣,掌舵者徐曉華也具有極強的個性——從不吝嗇公開表達自己對異質結路線的堅定擁護,以及對團隊分歧的極低容忍。
行業路線切換的歷史性關口漸近,徐曉華能否帶領華晟新能源殺出一條血路?
再添20億融資
融資紀錄再度刷新。
11月15日,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華晟新能源”)宣布成功完成C輪融資,由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綠發”)領投,中銀資產和中郵保險跟投,老股東無錫國聯金投致源與新興資產亦持續增持,募集資金超20億元。
公司表示,本輪融資將用于華晟高效異質結產品的持續擴產,以及對于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等前沿技術的研發。
據介紹,本輪融資領投方中國綠發是一家以綠色發展為主線,以綠色能源、幸福產業、低碳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為發展方向的央企。不久前,中國綠發與華晟新能源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將致力于光伏異質結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
華晟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7月,由創始人徐曉華與宣城當地國資聯合發起,目前已與中廣核、大唐、國能等國內巨頭開啟合作。專注HJT電池、組件開發應用和產品規?;a。
成立三年,公司已累計完成6輪融資,其中4起完成于今年,年內總融資額超過 50 億,B輪投后估值超100億,速度可謂驚人。
領投方以安徽地方國資為主,包括合肥產投、宣城開盛建設投資集團、中建材(安徽)新材料基金和安徽省屬企業改革發展基金母基金等。
此外,華晟新能源還吸引了招銀國際、普洛斯隱山資本、日初資本等20多家VC/PE機構和產業資本的關注,連風險偏好較低的險資——中郵保險,都參與其中。
今年5月,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全球獨角獸榜》中,華晟新能源成為登上該榜的首家異質結制造企業,是安徽最年輕的光伏獨角獸。
值得關注的是,華晟新能源已于去年9月公布其上市計劃,計劃于今年8月開始股改,爭取2024年啟動IPO申報,2025年實現發行上市。
若上述資本規劃順利推進,華晟新能源也有望成為安徽新能源行業中上市最快的企業。
“雙面”異質結狂人
華晟新能源創始人徐曉華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曾在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擔任副總裁,見證巨頭興衰。2020年下海創業,來到宣城創立了華晟新能源。
據公開資料,徐曉華曾多年負責異質結技術的研發。2011年起參與并主導了多項硅基薄膜和HJT電池研發和產業化項目,2019年初,團隊取得柔性銅銦鎵硒20.56%的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同年11月刷新了25.11%的異質結技術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從此打破了日本對此項技術長達20年的冠軍效率壟斷。
值得一提的是,徐曉華在漢能擔任的是管理而非技術崗,參與或主導了一些重要的投融資動作。其同時也是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金融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早在漢能時期,徐曉華就以強烈的個性令市場印象深刻。在漢能薄膜巨虧122億,面臨巨大輿論壓力的2016年,李河君辭任漢能薄膜發電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徐曉華等新一批高管隨之上位,其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
此后,對于漢能的布局,面臨的危機等爭議話題,徐曉華頻頻現身正面回應,主動接受過《財經》,以及各種行業媒體專訪。
區別于一些技術背景的創業者,徐曉華從未避諱對資本的追逐。鼎盛時期的漢能,以多路線同時布局,與積極的國內外并購聞名,一度構建了3000億新能源帝國。而時任漢能薄膜發電高級副總裁的徐曉華,將公司競爭力歸功于“格局和視野”,其次才是技術。
而從早年的采訪,也可以看出徐曉華的強勢風格——毫不掩飾對技術路線的“專一”,以及對成本的主動把控。
2019年,時任漢能薄膜發電集團副總裁、執行董事的徐曉華公開銳評:漢能的“五大技術路線”可能布局太多,多條路徑并進,投資過于巨大。同時,市場運營還沒有做起來,使得漢能的產品“叫好不叫座”。如果不進行變革,到最后,“漢能可能只是當了行業的先驅而已,最終的果實未必能吃到”。
近幾年,作為創業者的徐曉華,公開“營業”更為頻繁,爭議也隨之而來。
去年,公司邀請加盟的通威太陽能前董事長周丹,在今年8月因與其“理念分歧”而離職,也引起市場一陣討論。
資料顯示,周丹曾在通威工作11年。其2011年加入通威,先后擔任通威集團光伏投資負責人、通威太陽能財務總監,2021年8月2日,周丹掛帥通威太陽能董事長兼總經理。2022年5月6日,華晟新能源官宣周丹加盟,擔任CEO一職,負責整體運營管理,董事長徐曉華不再兼任公司CEO,將主要精力投入到產業戰略、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上。
一年后,周丹被曝出已經離職,徐曉華暫時接管華晟新能源全面運營工作。且周丹對媒體表示,事發突然,暫還沒有確定下家,會考慮一些創業機會,“所有的董事、股東都不知情。與其他高管沒有矛盾?!?/span>
孤傲的HJT龍頭
在TOPCon和HJT和IBC三大技術路線中,關于HJT何時替代TOPCon的討論不絕于耳。市場認為TOPCon短期性價比高,HJT中長期降本空間大,且后者因稀缺性,往往能獲得更高的市場討論度與資本熱捧。
但目前為止,TOPCon依舊占據市場份額的主流,甚至已成N型電池代名詞,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2022年,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TOP10企業,沒有一家純HJT技術路線的企業,卻沒有一家缺席TOPCon。
主流組件廠商中,深度布局HJT的僅有東方日升;通威、阿特斯兩家停留在試驗階段;隆基甚至在今年三季度大力吹捧BC電池,試圖彎道超車。
在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大背景下,缺乏明星企業背書的HJT路線,不免顯得勢單力薄。這對于年輕的華晟新能源,既是空白期的機遇,更是開拓市場的挑戰。
異質結領域,華晟新能源是國內走的最快最遠的一家。于是在媒體表述中,徐曉華常被形容為異質結路線的“孤勇者”。
2021年,華晟新能源追平了HJT電池單片效率的世界紀錄,達到25.26%。今年11月12日,其HJT組件功率再創紀錄,達到750.544W,轉換效率24.16%,這也是距上次破紀錄一個多月后,公司再創光伏HJT組件功率效率世界新高。
目前為止,華晟新能源已成功投產12GW的高效異質結電池和組件,交付了超3GW的高效異質結組件產品,并在硅片、電池、組件全產業鏈上進行了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布局。
徐曉華表示,到今年年底,華晟新能源將實現10GW異質結產能滿產,另有14GW產能在建或爬坡中。華晟將擁有近20GW異質結產能。無論是技術創新、產能規模還是出貨量及市占率,華晟目前在異質結領域都保持著絕對領先。
“異質結已經過了需要搖旗吶喊的時候,現在到了需要悶頭干出來的時候?!盚JT需要企業用行動證明自己,徐曉華的公開表述總顯得激情十足。
此前有媒體報道,華晟新能源今年出貨量目標為4GW,而上半年的出貨量并不理想。對此,徐曉華的回應也頗為強勢:“今年的出貨量和產能目標都沒有變。下一步是補強相關部門?!?/span>
業內人士指出,TOPCon路線成為N型技術的主流僅用了幾個月,HJT也需要這樣一個契機,可能是電池效率新突破,可能是成本極大壓縮,更可能是某家巨頭宣布“all-in”。
“我們希望看到其他企業在HJT技術上的突破。只要一家企業能做出來,就能證明技術路線可以走得通,其他企業很多就能復制。一家企業的成功,就是整個行動的成功。”某尚未布局HJT的頭部企業研發高管表示。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