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介入古井貢的國厚資產,始于“不良”陷于“不良”
國厚資產的回應源于此前連續發布的三條公告。1月2日,國厚資產連續發布3則公告,分別涉及“債務違約”、“證監會警示函”以及“資產查封凍結情況”。
出品|達摩財經
1月5日,國厚資產在官微發布消息表示,此前公告所涉內容均已按照監管要求完成整改,公告中提及的到期未能及時償還的債務,是在檢查時點下發生的,現已通過和解或清償的方式得到了解決。其他因業務合作產生的債務糾紛,各方也在積極通過司法方式解決。
國厚資產的回應源于此前連續發布的三條公告。1月2日,國厚資產連續發布3則公告,分別涉及“債務違約”、“證監會警示函”以及“資產查封凍結情況”。
國厚資產公告顯示,截至1月2日,公司未能按時償還包括昆侖信托、東方資產旗下東興投資等9家金融機構及企業共計2.9814億元的到期債務。
此外,因涉及多個訴訟,國厚資產名下部分資產被凍結、查封、扣押。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被凍結貨幣資金6129.96萬元,去年仲裁訴訟及查封扣押或凍結案件共8起,涉案金額超20億元。
關于債務違約的原因,國厚資產表示,主要是由于公司部分資產包處置不達預期,導致公司資金回收不達預期。同時公司投資的部分股權,由于宏觀經濟影響,未能按照計劃退出,使公司出現流動性緊張。另外,由于融資環境近幾年發生較大變化,公司有息負債不斷被壓縮,宏觀去杠桿導致公司再融資面臨一定的挑戰,以上導致公司未能按時償還部分債務。
一時之間,國厚資產陷入流動性危機的話題引發業內熱議。
業績持續下滑
國厚資產成立于2014年4月29日,注冊資本27.92億元,由博雅投資等優勢資源企業共同發起設立,是安徽首家具有金融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資質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博雅投資持有國厚資產32.44%的股份,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博雅投資實際控制人為李厚文,2011年至2014年,李厚文擔任深圳前海大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2014年至今擔任國厚資產董事長。
國厚資產自成立以來,一直以不良資產經營業務為核心,收購、管理、經營和處置各類金融企業和非金企業的不良資產,并通過追加投資、債務重組、債轉股、企業重整、困境企業托管與救助等多種方式,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國厚資產曾處理多個不良資產被人熟知。2019年,國厚資產斥資10.3億元增資長安保險,成為第一大股東。同時,公司還接手了合肥爛尾項目“國開公館”。在A股市場,李厚文及國厚資產在蓮花健康等多家上市公司資本運作事件中屢屢現身,是市場上知名的“白馬騎士”之一。
截至2021年12月末,國厚資產凈資產為52.7億元;累計收購不良資產超1500億元,涉及工農中建等數十家銀行和近千家企業,包含*ST中天、中南文化、鑫科材料、*ST康美等多個上市公司;參與管理各類基金100余支,規模達1000億元。
事實上,國厚資產的問題從2020年就開始初露端倪。2019年末,國厚資產總資產達到154.4億元峰值,之后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2023年上半年,國厚資產的總資產已減少至126.8億元,對比2019年末下降近18%。
2022年,受提前收回不良資產投資,公司投資聯營企業虧損及匯兌損益等因素影響,國厚資產業績出現了大幅下降。
財報顯示,2022年,國厚資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為5.49億元,僅為2021年的三分之一;同時,凈利潤也由盈轉虧,全年歸屬母公司股東凈虧損3.57億元,同比2021年大降193.13%;其中,不良資產處置凈收益也從1.18億元,銳減至-1.3億元。
2022年,穆迪還將國厚資產的評級從“B1”下調至“B2”,理由為,其資產較大一部分資產已抵質押,且高級無抵押債務在結構上的受償順序處于有抵押債務之后。
在2022年如此糟糕的業績表現基礎上,2023年上半年,國厚資產業績再度下調。2023年上半年,國厚資產營業收入4.1億元,同比降33.83%,凈利潤1.14億元,同比降11.8%。
值得注意的是,國厚資產在2023上半年就已出現流動性危機的征兆。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國厚資產有6200萬元銀行貸款發生逾期,合并報表范圍內共計7200萬元銀行貸款發生逾期。在安徽證監局對國厚資產出具的警示函中,也曾提到“22國厚01”債券部分募集資金被用于臨時補流,未按約定期限歸還。
百億收購導火索?
面對業績的大幅下滑,國厚資產的資金壓力愈加明顯,2023年的一次收購更讓國厚資產的流動性危機加劇惡化。
2023年4月24日,國厚資產發布關于進行重大投資的公告稱,公司與控股子公司蕪湖昱頂計劃作價100億元收購上海浦創100%股權,以此實現對安徽古井集團30%股權收購。上海浦創曾在2009年以4.65億元的價格拿下古井集團40%的股權,是古井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此次收購達成后,國厚資產將成為古井集團僅次于亳州市國資運營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截至2023年9月30日,古井集團持有古井貢酒51.13%股份,為第一大股東,通過收購古井集團30%股份,李厚文也將成為千億名酒集團的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國厚資產對古井集團收購計劃也早有跡可循。本次交易前,上海浦創由同華創盟、義烏楓瀾分別持股49.505%和50.495%。天眼查數據顯示,經股權穿透后發現,義烏楓瀾與同華創盟的現任或歷史股東中,多人與國厚資產都有一定關聯性。早在2018年6月,同華創盟50%股權就轉讓給由鄭盼盼擔任法人的杜申商貿,而鄭盼盼則是安徽文峰置業前職員,后者創始人正是李厚文。
對古井集團來說,2009年引入上海浦創,其目的就是想要推動混改的進程,但過程并不順利。國厚資產收購上海浦創股權后,或將為古井混改注入新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對國厚資產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但是收購后,國厚資產的主業將向投資傾斜,為收購上述股權,國厚資產提前收回部分債權投資,若后續股權收購完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在公司資產中的占比將大幅提升,投資業務占比將超過不良資產業務占比。
彼時,聯合資信也指出,這筆項目需要高額投資款,國厚資產截至到2023年5月末依然存在較大資金缺口。截至2023年3月末,國厚資產貨幣資金余額3.74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為2.91%,而2022年末公司全部債務余額65.99億元,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籌資活動前現金流入三者各自對全部債務的占比均不足100%。
2023年4月,國厚資產曾發布公告表示,收購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及自籌資金,自籌資金為向銀行申請并購貸款的方式取得。當時,國厚資產稱已經完成合計48.2億元的股權轉讓款支付。
截至2023年6月末,國厚資產總資產為126.8億元,總負債76.18億元,凈資產50.62億元,資產負債率60.08%。期末,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有息債務余額為63.6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國厚資產將迎來債券集中兌付期。
截至1月4日,國厚資產在境內債市仍有4只存續債券,存量規模21.62億元,存續中資美元債2只,涉及余額1.876億美元。經統計,2024年,國厚資產將集中迎來5筆債券到期,金額合計約22.77億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