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200億明星公司宣布:第三次裁員
孩子很努力,成績就是不好,怎么辦?
來源|鉛筆道? 作者丨祝枝杉
1月10日,亞馬遜旗下的直播平臺Twitch宣布裁員500人,約占員工總數的35%。
這已經是過去一年里,Twitch連續第三次裁員:去年3月裁了400人,去年10月初又裁了35人。
高管流失的速度也異常驚人:去年最后幾個月,首席產品官、首席客戶官、首席內容官、首席營收官接連離職。更早之前,長期擔任CEO的聯合創始人希爾將職位讓給了丹·克蘭西——曾經任職航空航天局,想在火星上探尋生命的人。
裁員最主要的原因是削減成本。盡管Twitch依托亞馬遜的設施,但運營一個每月支持18 億小時視頻直播內容的大型網站成本非常高。去年12月,丹·克蘭西在一篇博客文章里寫道:公司將停止在韓國的運營,因為那里的成本“昂得令人望而卻步”(吐槽一句,韓國網速驚人,網費嚇人)。
Twitch可以說是亞馬遜的“嫡長子”。2014年8月,亞馬遜花9.7億美元現金從谷歌手中“截胡”Twitch,是亞馬遜成立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亞馬遜CEO貝索斯非常看重這次收購,它是亞馬遜撕掉零售商標簽,全面轉型互聯網公司的起點(還記得芒格是怎么抱怨阿里巴巴的嗎)。但近10年過去,Twitch還在持續虧損。
Twitch創辦于2011年,最早是一個游戲直播平臺,如今極為常見的觀眾看玩家打游戲直播并實時互動的模式,是由Twitch推廣開來的。到亞馬遜收購時,Twitch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游戲直播網站和社區,月獨立訪問量達到5000萬,日活用戶700萬。關鍵是用戶粘性還非常強:59%的用戶每周在上面看直播長達20個小時。
之后,Twitch的路子越走越“寬”。直播游戲,OK,我穿個褲衩用怪異的姿勢打游戲行不行?到后來,有主播穿三點式直播打游戲,有主播轉型噴子,甚至有主播直播泡澡。干嘛這么拼?不斷擦邊還不是為了獲得流量,流量大才有更多訂戶。
據“觸樂”報道,Twitch做到了大部分公司想做都沒做到的事:讓許多通常不愿為內容付費的用戶,花錢訂閱他們最喜歡的主播頻道。付費訂閱模式逐漸成為Twitch的社區文化,主播會不斷生產高質量內容回饋訂戶,這樣好處是,即使頭部主播出走,仍然有次頭部主播不斷成長,繁榮的“平臺-主播-訂戶”生態讓Twitch形成良性循環。優質內容也吸引了廣告主,主播也能在直播間隙插播廣告,參與廣告流量分成。
聽起來很美好!的確,主播在Twitch上賺翻了。2022年,主播在上面共賺了10億美元。
主播加起來都能年賺10億美元,為什么Twitch虧了近10年?
根子就在成本,即使用了自家的AWS云服務,但“向世界上幾乎每一個角落提供高清晰度、低延遲、隨時可用的直播視頻是非常昂貴的”。克蘭西曾透露,每個流量比較大的視頻的網費成本高達1000美元/月。正如游戲博主三易菌所說,游戲直播最尷尬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匯聚流量,但這股流量卻是“有毒”的。
2022年,Twitch營收28.8億美元(當時約合人民幣200億),2021年26.75億美元,2020年18.9億美元。刨去給主播的分成、云成本等,每年仍然處于凈虧損。具體數額沒有公布。
另外,游戲直播長期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據背靠微軟的游戲直播平臺Mixer,在2019年花了5000萬美元挖角海外頂流主播Ninja和Shroud,兩年后就停止運營了。而接盤Mixer的Facebook Gaming也在2022年停止運營。換句話說,Twitch也僅僅是因為家大業大,有亞馬遜好爹,才幸存到今天。
亞馬遜現在也很尷尬。Twitch流量雖然大,又比不上谷歌家的YouTube,也比不上Netflix。YouTube依靠世界級的流量和谷歌的廣告能力,能靠廣告活著;Netflix也因為滿足觀眾看電視劇的剛需,有較強的收費能力。Twitch用戶規模大是大,畢竟是垂直的平臺,吸引廣告能力遠遠不如泛內容平臺,高清游戲直播需要又非常燒錢。
亞馬遜買Twitch的目的之一,是跟希望通過直播與云游戲結合,看著直播覺得手癢就可以直接來一局。但算盤打翻了,因為云游戲發展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沒法實現“看直播-玩游戲-付費”的閉環。
亞馬遜要如何處理這個很費錢的“兒子”,也很頭痛。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