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行業標準!德眾藥業主導起草的《新品種廣藿香種植技術規范》已頒布并實施
2023年12月25日,國藥集團德眾(佛山)藥業有限公司領頭
2023年12月25日,國藥集團德眾(佛山)藥業有限公司領頭,嶺南師范學院、梅州市合百草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廣東百秋李生態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行業單位共同起草的T/FPHA 04-2023《新品種廣藿香種植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上發布,并于2023年12月24日起正式實施。《規范》描述了廣藿香生產全過程的通用規范,涵蓋產地環境、種苗培育、栽培管理、田間管理、采收與初加工等環節。《規范》為廣藿香種植生產企業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團體標準,在提高行業生產規范同時,也彌補了國內廣藿香種植技術領域的空白。《規范》的發布和實施,將引導和推進廣藿香規范化、標準化。德眾藥業時任質量總監杜藹媚、農業專家周靜康作為該團體標準主要起草人,在團體標準制定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
《新品種廣藿香種植技術規范》的重要意義
廣藿香全草都可以入藥,是一種常見的化濕中藥材。它有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表解暑的作用。廣藿香是鼻炎康片、源吉林甘和茶、加味藿香正氣丸等國家基本藥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成藥、醫療保險藥品的重要成分,被歷代醫家認為是暑濕季節的必備藥物。在民間,人們常用廣藿香葉煮水飲用,以達到清涼解熱的效果。《規范》的發布執行,保障了這些下游的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配方顆粒和百姓用藥的質量,持續推動了中醫藥全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
在推動廣藿香標準化、高質化種植方面,德眾藥業早有開拓。在中藥控股的帶領下,德眾藥業在廣東四會建立了南藥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按照規范種植廣蕾香等藥材。四會基地的藥材種苗經過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華南植物鑒定中心的基源鑒定,種植過程嚴格遵循GAP管理,并接入中國中藥藥材質量追溯系統,實現藥材全程可追溯,確保南藥的道地性和高品質。
德眾藥業四會廣藿香標準化生產技術示范基地青山綠水,環境優美,有著悠久的南藥種植歷史和傳統。基地規劃面積近3000畝,有5個廣藿香試驗品種、10個廣藿香試驗項目,并同步建設了南藥廣藿香種質資源庫、南藥多品種試驗園。基地采用中藥控股的溯源體系,可追溯用肥用藥量、除草、培土、采收方式、初加工等過程,還可追溯加工成飲片后的有效成分、重金屬、農殘等含量指標,全過程保障廣藿香藥材、鼻炎康片和源吉林甘和茶等藥品的品質。
從企標到行標
在提高我國中醫藥行業標準的道路上,這并不是百年老字號德眾藥業的第一個創舉。據《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資料顯示,德眾藥業同時還是維C銀翹片(雙層片)國家質量標準的起草單位,擁有國家認可的質量。
德眾維C銀翹片(雙層片)是一種以清代名醫吳瑭的《溫病條辨》中的“銀翹散”為基礎的中成藥,加入了維生素C等西藥成分,能夠疏風解表,清熱解毒。這款藥品已經上市30年,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知名度很高。據悉,《中國藥典》作為國家藥品監管體系的核心,旨在規范國家監督管理藥品質量的法定技術標準, 保證藥品質量可控,確保消費者用藥安全,具有無可動搖的權威性。
德眾藥業生產的維C銀翹片采用干法制粒度及雙層壓片工藝技術,成功將維C銀翹片產品有效期延長至三年,顯著提升了患者用藥安全水平。德眾藥業嚴格按照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要求生產,維C銀翹片主要藥材如連翹、桔梗、山銀花等的產地均經過嚴格考察,從源頭加以控制,使之符合國家規定,且出廠前嚴格按藥典標準檢驗,層層把關,確保藥品符合標準。
據了解,這種藥品還被廣東省科技廳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其自主研發的干法制粒和雙層壓片集合技術獲得了佛山市禪城區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同時,德眾藥業作為維C銀翹片的生產企業,也是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委托的維C銀翹片質量標準的制定單位,并且,德眾藥業生產的德眾維C銀翹片成功入選“2022-2023年中國家庭常備藥”榜單,該榜單活動由家庭醫生在線、全景新生代共同主辦,被譽為“家庭常備藥品風向標”。
以此為基,守正創新
此次領頭起草《新品種廣藿香種植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是德眾藥業在中醫藥領域的又一里程碑,未來,德眾藥業將以此為基石,繼續發揮百年老字號的深厚底蘊,為中醫藥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始終踐行企業“德在藥中,藥為大眾”的使命,始終牢記“用心做好藥,健康為大家”的運營宗旨,努力為老百姓(603883)打造更多優質家庭常備藥品,為全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健康保駕護航,為助力“健康中國”做出更多的貢獻。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廣告,相關素材由廣告主提供,廣告主對本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本網發布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廣告內容僅供讀者參考。)
來源:財經市場周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