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的盡頭是賣房?
體面養老,到底要多少錢?養老的盡頭,真的是賣房?
文/樂居財經 來源/王敏
昨日(1月15日)晚間,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意見》提出了4個方面26項舉措,養老產業鏈有望全面受益。
這是我國首個以“銀發經濟”命名的政策文件,《意見》包括培育銀發經濟經營主體、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發展抗衰老產業、大力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等。
銀發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齡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涉及面廣、產業鏈長、業態多元、潛力巨大。
《意見》強調,發展銀發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福祉。各地區、各部門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完善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細。
其中包括,強化老年用品創新;打造智慧健康養老新業態;大力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抗衰老產業;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推進適老化改造;強化財政金融支持。
去年10月,民政部發布《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萬人,占總人口的19.8%,其中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0978萬人,占總人口的14.9%。
如果再把時間線拉長到2050年,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預測》,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5億,中國將進入到重度老年化社會。
東吳證券在去年12月發布的研報中曾預計,2026年我國銀發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2萬億元。
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銀發經濟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19萬億元,屆時將占總消費的28%,占GDP的9.6%。
這意味著,未來十幾年內,銀發經濟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今日(1月16日)上午,養老概念盤初活躍,迪馬股份(600565.SH)3連板。
在半年前的業績說明會上,迪馬股份董事長黃力進曾表示,隨著我國社會的老齡化持續加大,康養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巨大,公司持續看好“銀發經濟”的發展。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初心——丁祖昱評樓市2024年度發布會”上表示,康養產業“建圈強鏈”,產業鏈平臺組建創歷史新高。企業投資迎持續性高位增長,資本市場看好銀發經濟,各路資本加速入局,2023年18家公司累計獲超17.5億元康養融資,康養概念股保持上漲。
丁祖昱認為,養老屬于“微利”+“長周期服務”行業,在進入規模走高、變檔提速的快速發展期同時,也將來迎來競爭加劇、行業洗牌的分化期,步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
實際上,近年來,包括房地產企業、養老服務機構、保險機構與其他投資機構已經在積極布局養老產業。
據機構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20家保險企業在探索、布局居家養老服務賽道,如中國平安居家養老、中國太保的“百歲居”、中意人壽“悅養老”居家康養服務等。
此外,大量房企巨頭均在近年入局康養地產,包括保利、綠城、萬科等房企。
據新康養研究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百強房企中涉足康養產業投資的已有68家。
從養老床位數量上來看,據克而瑞數據統計,截至2023年8月,30家入局康養的典型房企中,有8家典型房企床位規模進入TOP50榜單。
可以預見的是,市場對于銀發經濟相關產業未來需求旺盛,養老服務將會是一個龐大、發展快速的朝陽產業。
萬億產業蓄勢待發,就看大家如何把握機會?
溫馨提示,關愛老人,品質和服務永遠至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