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明確試點,現房時代要來了?
在“保交樓”大背景下,試點現房銷售正在提速。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大約一年前的2023年年初工作會議上,住建部提出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進行現房銷售試點,不能出現新的交樓風險。
隨后山東、河南等多省市都在工作會議中提及現房銷售試點,其中河南省明確以鄭州、開封為試點,積極探索預售制度改革和現房銷售。至2024年1月,鄭州首宗現房銷售試點地塊成功出讓。這意味著,現房銷售試點邁出了關鍵一步。
據CRIC不完全統計,2023年下半年以來,至少13個省、市明確試點現房銷售。
探索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下,現房銷售制度仍面臨難以全面鋪開的問題,真正意義上的現房銷售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只能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試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現房銷售以外,還可以試點“開發商交房后再辦按揭尾款”,即購房者支付首付款后,尾款和按揭在開發商交房后再支付和辦理,能夠很大程度上保障購房者權益。
現房銷售并不陌生。
早在2015年,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市已出現個別現房銷售的地塊,尤其是在土地集中出讓以來,北京已出讓13宗包含現房銷售的地塊。除了一線城市,上一輪市場上行周期中,蘇州、杭州等城市也試圖通過“現房銷售”來控制土地市場過熱的勢態。
到了2023年,推進現房銷售有了新的意義,即保交樓。
2023年1月17日,在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提到“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現房銷售,繼續實行預售的,必須把資金監管責任落實到位,防止資金抽逃,不能出現新的交樓風險”,隨后廣東、山東、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積極反應,并開始推行現房試點,比如河南試點城市為鄭州、開封,湖南試點城市為長沙。
2023年9月,雄安新區取消了商品房預售制度,成為繼海南后第二個進行全面現房銷售的地區。
據CRIC不完全統計,2023年下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3個省/市提出關于現房銷售推進的有關措施。
從政策內容來看,除了成都已有較為具體的細則,其他大部分省市采取以鼓勵為主,輔以稅收優惠、緩繳配套設施費、鼓勵金融機構給予貸款優惠政策。
過去幾年,在探索現房銷售模式上,北京、上海和深圳已先行。其中,北京成為推出“競現房銷售”地塊最多的城市。
據CRIC統計,從2021年至今北京共有13宗含宅地塊中含有現房銷售的部分,按照現房銷售建面所占地塊總建面的比例來看,除了2021年12月出讓的朝陽區勁松地塊需要全現房銷售,其余地塊現房銷售比例主要分布在10%-50%之間。
北京現房銷售項目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項目位置較優或配套完善,屬于優質核心土地資源
2.?拿地企業以國央企為主
3.?預留盈利空間較高
受入市周期長帶來的市場波動影響,上海、深圳已入市現房項目銷售可謂喜憂參半。
先來看上海,廿八尊項目自2014年拿地到2020年項目開盤,歷經了6年時間,開發周期較長,占用資金較大,該項目開盤當天認購率達到了71%,并迅速售罄。
再來看深圳,2019年11月首次開盤的龍華金茂府認購率也在七成以上,但該項目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項目拿地是在2016年,當時市場處于上一輪上行周期,開盤時樓市處于高熱狀態,但是后續隨著限購、限貸、二手房參考價等政策出臺,后期項目銷售受到較大影響。
實際上,現房銷售雖然有所見即所得、購房者主動性增強等優勢。但是兩大痛點更值得被重視:首先,現房項目拿地至開盤時間過長,對于房企而言項目回款速度慢;其次,在較長的開發和建設周期中,外部市場環境或將出現不確定性。
現房銷售制度的推行,無疑將打破整個行業的運營模式。
各方參與主體,比如政府、房企,都將面臨現房銷售推進過程中帶來的“陣痛”。
從政府層面看,土地財政壓力或進一步加大,市場下行壓力下,現房銷售會進一步影響房企投資積極性。
從企業端來看,現房銷售較長開發周期下,房企還將面臨較大資金壓力,未來兩類企業或將從中先行,一類是運營實力與資金實力并重的國央企,一類是穩健發展、杠桿率可控、深耕地方市場的“小而美”開發商。?
從市場端來看,現房銷售制度能夠明顯降低交付風險,對一手房重新占領市場份額有促進作用;另外現房銷售有利于提升購房者的信任度和主動性;同時拉長項目的入市供應周期,有助于改善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
具體項目來看,城市核心區域的豪宅、高端項目較為適合作為試點項目推行。
除了現房銷售制度以外,針對當前交付產生的各類問題,剛需樓盤可以由此前首付款繳納完便立即辦理按揭貸款的模式,逐步調整為開發商交房后再辦理貸款。
試點“開發商交房后再辦按揭尾款”與現房銷售制度類似。一方面倒逼企業加快施工進度;另一方面,現房辦理貸款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購房者權益,若存在產品質量問題,可以及時發現并進行相應調整。同時還可以督促房企加強對產品力的關注,促進良性競爭;第三方面,購房消費者的信心和預期向好,購房支付力也會更強。
在探索行業發展新模式背景下,試點現房銷售將任重道遠。
然而真實意義上的現房時代,還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現房銷售制度的推行難以快速、全面鋪開,只能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逐步試行。同時探索現房銷售之外的其他可行性政策,比如試點“開發商交房后再辦按揭尾款”,最大限度保障購房者權益,同時促進行業良性競爭。
房企也需要盡快轉換思路,以適應未來新制度下運營方式的轉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