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阿里:餓了么,我不賣了!
對于餓了么在未來的歸屬問題上,阿里方面直接否認了要被收購的傳聞。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柯基的柯
2月7日晚,阿里巴巴集團發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阿里巴巴第三季度營收2603.5億元,低于市場預期2612.47億元,上年同期2477.56億元,同比增長5%,為三個季度以來的最低增速。
在隨后的財報電話會上,對于近期頻繁出現的非核心資產出售的問題,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明確回應稱,傳統實體零售業務不是阿里的核心業務,對這類業務進行退出也是合理的做法,但這需要時間,根據市場情況慢慢來實現。
對于餓了么在未來的歸屬問題上,阿里方面直接否認了要被收購的傳聞。
在進入到2024年之后,包括餓了么、銀泰在內的諸多非核心資產被爆出要被阿里出售的消息,尤其是餓了么,在一個月之內兩次被傳即將被抖音納入麾下。
由于餓了么所處的本地生活賽道紛紛被各路互聯網巨頭下注布局,使得這個估值約在百億美元規模、且在競爭中落于美團外賣下風的中腰部互聯網公司,其最終歸屬居然能夠撬動同時抖音、阿里以及美團三大互聯網巨頭的神經。
只靠打車,撐不起本地生活
雖然餓了么的市場份額一再被美團蠶食,但阿里如果失去餓了么,本地生活的故事也就難以為繼了。
2021年7月,阿里宣布進行組織架構大調整,將高德、餓了么和飛豬整合為生活服務板塊“飛高了”,由阿里本地生活CEO俞永福分管,向時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匯報。
在這之后,高德地圖再次進行品牌升級,將“生活服務”明確為公司新戰略方向,正式升級為“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臺”,試圖“用一張地圖承載衣食住行”。
來到2023年3月,餓了么到店業務(原“口碑”)與高德的合并案終于靴子落地。此后,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將統一整合在高德地圖的入口中。
倘若真正失去了餓了么,用戶通過高德看到了某個店鋪的信息和口碑,接下來就只能開展一些團購等到店服務,但無法點外賣。經過多年的市場教育,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已經非常習慣通過一部手機去解決所有的吃喝拉撒問題,倘若沒有外賣業務的支持,勢必會讓本地服務的體驗大打折扣。
因此,阿里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上再度否認餓了么被收購的傳聞,稱餓了么是阿里一個重要的“近場”資產。
如果沒有餓了么,那么阿里本地生活的“近場”業務,就只剩下網約車服務。以目前網約車的市場格局來看,滴滴的地位依舊不可動搖。根據洞見數據研究院、易觀分析等平臺公開披露的信息,即便在App下架期間被其他競爭對手瓜分了近20%市場份額,如今的滴滴仍然保有70%左右的市場份額,仍是國內網約車行業的頭號玩家。
在去年上半年,高德還因“壓榨”司機一度沖上了熱搜。去年3月開始高德打車就掀起了第一次降價,在廣州、深圳、成都、重慶等地開始了調價,部分司機在網上發布吐槽視頻表示一塊錢一公里的運價直接開始和公交車競爭了。
此前的網約車燒錢大戰,是平臺通過補、優惠等方式對用戶、司機兩端進行燒錢,現在隨著資本的陸續離場,倘若繼續保持低價策略,就只能降低單價的發方式來吸引用戶選擇。
從用戶層面來說,此舉無疑降低了出行成本,在出行上會有更多可能性,進而幫助高德打車吸納更多的用戶;從司機的維度來看,每天工作的勞動報酬降低,對高德產生厭惡情緒,變相造成平臺的司機流失。
網約車平臺是要梳理出行市場的供需關系,要維護住用戶與司機兩個基本盤,供需兩端倘若有一方出現大面積抵觸情緒,勢必會造成平臺的業務波動。
因此,阿里不能將“近場”的所有未來都押寶在滴滴依舊具備統治地位的網約車業務上。餓了么的存在依舊具有豐富用戶體驗、分攤經營風險的戰略級意義。
餓了么還在阿里,對美團很重要
進入到2018年之后,抖音便開始耕耘本地生活業務,且逐步加碼投入,目前已經對美團構成了實質性威脅。
早在2018年,抖音就開始了在本地生活領域業務的試水;2021年底,抖音本地生活業務成為獨立一級部門;此后其給自己設立的年度GMV目標,不斷地往上跳。
2022年10月,抖音本地生活服務商大會上披露,抖音生活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77個城市,合作門店超過100萬家,涉及吃喝玩樂、旅游住宿、個護美發等80多個細分品類。與2021年相比,抖音生活服務平臺上的銷售商家數增長了22倍,整體交易金額增長30多倍。據相關媒體報道,2022年抖音到店業務的GMV超過700億。
根據“抖音生活”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數據,2023年抖音生活服務平臺總交易額同比增長256%,有超450萬家門店在平臺獲得生意增長。
海通國際研報預計,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總交易額將接近美團的三分之一。
去年11月末發布Q3財報后,美團的股價便一路走低。這份財報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是,與抖音的競爭,導致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經營利潤率下降、對Q4外賣業務的增長預期降低,以及新業務虧損沒有明顯改善。
可以說,基于7億月活的流量池,除了外賣這種需要“近場”資產支持的業務,抖音已經對美團進行了全方位的追趕。
與此同時,餓了么以及阿里的本地生活業務在阿里集團內部存在邊緣化風險。
去年11月,吳泳銘首次作為阿里巴巴集團CEO參加季度財報分析師電話會,當時他便表示,對于核心業務,將保持長期專注力和高強度投入,確保產品始終緊跟用戶需求去迭代進化,保持長期生命力和競爭力;對于非核心業務,則將通過多種資本化方式,盡快實現資產價值。
因此,當餓了么要被抖音收購的傳聞出現之時,外界普遍看好這次交易,認為餓了么的加入能很大程度彌補抖音在本地生活服務板塊配送環節的弱勢,持續對美團的業務施壓。
早在2022年8月,抖音就曾與餓了么合作,面向平臺上的用戶提供從內容種草、在線點單到即時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務時,抖音同期也從深圳試點做起了“小時達”服務。
從當下物流產業的環境來看,除了通達系、順豐、京東、菜鳥以及極兔等電商物流遠場服務下的參與者,在近場履約能力方面,唯二具備競爭優勢的便是美團與餓了么。
對于美團而言,餓了么雖然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內,相關核心數據在逐步轉優,但打法和套路已經相對熟悉,如果來到抖音的體系里,將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
在阿里內部搶奪“即時零售”
以目前阿里更加聚焦電商、云計算等主體業務的趨勢來看,餓了么若想繼續在阿里體系內保持一定聲量,則需要更為新穎的故事。
阿里在2023年的“1+6+N”改革后,集團的定位為投資控股公司,功能多為管理好資產和資金。作為一個“投資控股人”的角色,阿里有必要將“壞資產”拋售或減持來提升集團資產組合的價值。這也是蔡崇信和吳泳銘所擅長的領域。
去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曾對外詳細介紹了阿里未來的三個重要優先級方向: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幾乎就在吳泳銘對外表述阿里未來業務核心的同時,餓了么即時電商品牌商家大會在去年11月落地。會上,餓了么正式宣布即時零售是平臺重點戰略方向。
“即時零售”是關于外賣更宏大的敘事,從吃喝日用到買菜買藥,可以“外賣購萬物”,中國商業聯合會的統計顯示,過去5年即時零售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65%,大幅超過整個電商行業的8.9%,2023年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504億元,超過外賣市場的萬億規模已經指日可待。
從阿里內部的資源與權重分配上看,即時零售的業務分散在不同業務板塊之中,比如盒馬鮮生、淘鮮達、餓了么、天貓超市等產品都在即時零售行業的各細分領域占有一定規模,并且這些業務在去年均開始加碼“小時達”服務。
餓了么在第一時間就拋出“即時零售”,頗有快速占領輿論高地,形成既成事實的味道。2023年12月22日,吳泳銘發出了一個調令,餓了么原首席運營官諶偉業(花名:處端)調任淘天集團,負責淘寶事業部、淘天商家平臺部和淘天客戶滿意部。
從阿里集團要平衡全局的角度來看,“即時零售”對于其他業務板塊是可有可無,不必大張旗鼓地進行,對餓了么以及本地生活業務板塊來說,背靠阿里集團的電商以及物流體系,“即時零售”將進一步豐富本地生活業務的“近場”服務能力。
至少,“即時零售”可以幫助阿里的本地生活業務講個好故事、賣個好價錢去上市。終究,本地生活等業務板塊的獨立上市,才符合阿里集團的最核心利益。
參考資料:
電商報 《本地生活,抖音志在必得》
雪豹財經社 《從2.6萬億高空跌落,美團回到2018》
金角財經 《當高德打車成為“司機公敵”?》
藍鯨財經 《抖音、美團再戰2024,本地生活萬億市場還有誰》
每日經濟新聞 《抖音、美團再戰2024,本地生活萬億市場還有誰》
鈦媒體 《用低價搶了1800億生意,抖音“逼瘋”美團?》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