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千億級上市房企主動申請重整
2024年開年,各地出險房企項目進入白名單的消息層出不窮,金科股份也在月初公布數據稱,全國有53個項目入圍“白名單”,包括重慶、河南、山東、廣西、湖北、遼寧等地均有落地。
文/樂居財經 作者/張林霞
金科表示,大批量項目成功入圍白名單,意味著政府對項目基本情況及金科在保交付工作上的認可。后續隨著新的融資到賬,項目開發運營的資金壓力將得到進一步緩解,有助于進一步保障“保交樓”工作的順利推進。
然而,項目資金緩解并不代表企業度過難關,對于非頭部的民營房企而言,并沒有引入增量資金。
昨日晚間,金科股份正式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重整申請相關資料。這也是自去年五月,繼逃廢債風波后的第二次申請重整。
但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申請人為金科自身。
被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或破產申請,已是近兩年不少房企都有的經歷,但主動提出重整申請的上市房企,金科股份算是頭一例。
自被債權人申請重整以來,金科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這份主動向法院申請的操作,在眾多“躺平”房企中,顯得十分另類。
金科認為,本次主動申請重整標志公司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公司重整申請材料被法院接收后,公司將合法合規穩步扎實推進重整工作,系統化解決公司債務風險,推進公司加快實現良性循環。
金科成立于1998年,穩坐重慶第一開發商席位,位列龍湖之前,連續多年成為重慶企業排名第一的代表性民企,事業已遍布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規模快速增長。
2022年12月30日,金科一只美元債存續規模3.25億美元,票息6.85%的美元債構成違約,金科正式爆雷。
自進入2023年后,金科連境內債務也開始違約。
2023年5月,金科首次被債權人申請重整。當時,重慶端恒建筑認為金科雖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作為上市公司,仍有一定的重整價值,故向重慶五中院申請對其重整。
金科明確指出重整是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風險的有效方式,目前市場已有大量上市公司重整成功案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果。
因此,金科隨后便緊鑼密鼓的準備重整及預重整事宜,不僅啟動了全面的自查工作,甚至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拉來了四大AMC之一的中國長城資管,參與預重整工作。
2023年6月,金科與長城資管的全資子公司長城國富簽訂戰略投資框架協議,長城國富有意向獨立或與其他合作方組成投資聯合體作為重整投資人參與金科股份的預重整程序。在此后金科披露的重整公告中,長城國富的身影便高頻出現。
2023年下半年,金科平均每月都有新的重整消息及動態披露。直到10月末,金科與長城國富組成的專項小組,正式開始準備重整與預重整的申請文件,重整動作進入短暫的靜默期。
今年2月21日,金科完成向重慶五中院遞交重整申請的相關資料。隨著法院立案受理,才算正式走上重整之路的第一步。
2023年以來,已有泛海控股、隆基泰和、中天金融等房企均在積極推動破產重整。但是,泛海控股只是進入預重整階段,后續被終結,華夏幸福也停留在庭外債務重整階段。因此,金科這次直接跳過預重整直接進入重整階段,對于企業本身來說算得上是重大利好。
重整成功之下,金科可以在繼續保證經營的同時,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清償全部或部分債務。這能幫助其理清復雜的股權、債權關系,更快引入戰投。
一位不良資產管理的從業人士表示,這很明顯是金科的自救行為,在債務違約、甚至是資不抵債的情況下選擇破產重整,能給企業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先自行處置債務問題,不至于一下進入清算的環節。
金科的股價在春節之前曾一度跌至1.14元,距面值退市警告僅一步之隔,但在開工后的幾日,隨著政策和降息的利好,已呈現逐步回升態勢。
樂觀地說,金科至少目前保住了上市公司主體,還存在轉股重整的可能性,對于那些已經退市的主體,可能只有破產清算一條路了。
截至今日收盤,金科股份報1.62元/股,漲幅1.89%,全天成交量366.9萬手,最新總市值86.5億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