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風云|恒逸石化實控人涉內幕交易,公司遭遇股價、業績雙殺
內幕交易在A股屢見不鮮,民營石化巨頭恒逸石化同樣難逃內幕交易。
作者? |? 段楠楠? ?編輯? |? 馮羽??美編? |? 吳宜忠? ?審核? |? 頌文? 來源|創業最前線
內幕交易在A股屢見不鮮,民營石化巨頭恒逸石化同樣難逃內幕交易。2月22日,證監會披露了恒逸石化三份內幕交易處罰書,涉案人員共5人,累計內幕交易成交金額超過1億元。
作為年營收超1500億元的明星民營企業,恒逸石化實控人對外泄露內幕消息,對散戶而言,顯然極不公平。不過在內幕交易背后,恒逸石化不論是經營還是股價,均失去往日風采。內幕交易風波過后,恒逸石化是否能痛定思痛,重整昔日雄風?
?內幕交易的本質是“偷”
2月22日,證監會官網一紙罰單,讓風平浪靜的恒逸石化泛起波瀾。文件顯示,2017年3月,恒逸石化控股股東浙江恒逸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逸集團”)設立并購基金,擬通過項目公司收購破產化纖企業項目資產。
若該項目公司具備被上市公司收購條件,恒逸石化將具有優先購買權。2018年1月5日,恒逸石化因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股票停牌。
2018年4月3日,恒逸石化公布了具體方案,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恒逸集團旗下資產,此外恒逸石化還計劃購買雙兔新材料100%股權。
經證監會認定,該內幕消息最早形成于10月上旬,公開于2018年3月。經證監會認定,在內幕信息敏感時期,陸長水、張維仰、邵林平、繆玲紅、陳建平5人,分別通過與內幕信息知情人聯系,獲取或傳遞內幕信息進行恒逸石化的股票交易。
其中陸長水是恒逸石化實控人邱建林的外甥,邱建林為陸長水的堂舅,據悉陸長水于2017年12月從邱建林處獲得相關內幕消息。
此后陸長水又將該消息透露給長江商學院CEO班同學張維仰,雙方口頭約定,如果盈利,張維仰將部分盈利分享給陸長水。此后張維仰籌集資金于2017年12月累計買入恒逸石化505萬股,耗資1.045億元。
2018年5月,恒逸石化進行了“高送轉”以及派息,張維仰獲得紅股入賬202萬余股,股息入賬313萬余元,合計獲得人民幣1297.5萬。該部分資金被證監會悉數罰沒,并處以1298萬元罰款。
此外,邵林平、繆玲紅夫婦通過被并購方雙兔新材料總經理戚建爾獲悉了恒逸石化相關消息,繆玲紅2018年1月累計買入恒逸石化21萬股,成交金額為500萬元。
邵林平、繆玲紅夫婦通過“高送轉”以及分紅,合計獲得人民幣28萬余元,該違法所得被證監會悉數罰沒,并處于28萬元罰款。此外,陳建平被證監會處以60萬元罰款。
2月23日,證監會首席檢查官、稽查局局長李明召開新聞發布會明確表示,內幕交易本質上就是“偷”。
對于參與恒逸石化相關內幕交易人員而言,利用與普通散戶的信息不對稱,提前買入來收割普通散戶,本質上就是“偷”普通散戶手里的資金。
?需求疲軟,公司遭遇業績、股價雙殺
除內幕交易外,恒逸石化自身發展也不盡如人意。
公開資料顯示,恒逸石化是一家石油煉化一體的大型石油化工企業。公司通過對外采購原油、PX(芳烴產品,一種化工原料)、MEG(乙二醇、一種石油化工有機原料)后加工成汽油、滌綸絲、錦綸切片等產品。
圖 / 恒逸石化年報
作為國內大型煉化企業,過去幾年,恒逸石化收入一直維持著較高速度增長。2019年,恒逸石化收入僅為796.2億元,2022年增長至152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4.09%。
但收入的增長,并未讓恒逸石化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2019年,恒逸石化歸母凈利潤高達31.90億元,2022年恒逸石化虧損10.8億元。
對于公司大幅虧損,恒逸石化表示,由于原油價格飆升,公司原材料采購成本快速上升,加之公司終端需求疲軟,主要產品價格持續下滑。
以2022年布倫特原油期貨為例,在地緣政治影響下,2022年布倫特原油期貨最高漲至139.13美元/桶,最終年底報收85.99美元/桶,較2021年整體上漲10.56%,恒逸石化原材料采購成本大幅上升。
此外,公司化纖類產品下游主要應用于紡織、服裝類產品。近幾年,由于國內服裝消費整體疲軟,恒逸石化化纖類產品價格并不理想。
以公司化纖類產品錦綸切片為例,2018年錦綸切片價格還在2萬元/噸左右,到2024年2月,錦綸切片價格下降至1.49萬元/噸左右。
此外,公司另一大主力產品PTA價格較2018年也有所下降。2018年,PTA期貨價格最高觸及8000多元/噸,此后PTA價格一路下行,2020年最低跌至3800多元/噸。截至目前,PTA價格有所回升,維持在5900元/噸左右。
在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主營產品價格下跌雙向擠壓下,恒逸石化盈利能力逐步走弱。2019年,恒逸石化毛利率為7.07%,2022年下降至2.32%。在毛利率不斷下滑影響下,2022年,恒逸石化出現虧損。
由于歸母凈利潤下滑,恒逸石化股價也大幅下跌。截至2024年2月29日,恒逸石化股價報收6.92元/股,較2021年下跌超64%。
為了挽救不斷下跌的股價,恒逸石化連續多年持續回購。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恒逸石化回購4次,累計回購金額超26.7億元,累計回購股份比例7%左右。此外,公司控股股東多次在二級市場上增持。
僅從恒逸石化回購以及增持金額來看,恒逸石化及其控股股東為了維護股價不可謂不盡心,但依然未能阻擋公司股價大幅下跌。未來,恒逸石化要想扭轉股價頹勢,恐怕還需要等待下游需求持續回暖。
?舉債擴張,靜待行業“春暖花開”
目前,恒逸石化經營遇到的問題,是行業所面臨的共同困境。以國內另一家民營化工巨頭榮盛石化為例,2021年,榮盛石化歸母凈利潤還高達128.24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榮盛石化歸母凈利潤僅為1.076億元。
與恒逸石化類似,榮盛石化同樣面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主營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的雙重困境。
而擴大經營規模則是石化企業尋求業績增長的一條出路。
作為重資產行業,化工企業想要擴張,只有通過“加杠桿”的方式,來擴大自身經營規模。這點對于恒逸石化來說,也是一樣。
恒逸石化身為明星化工企業,一直與榮盛石化、恒力石化被市場稱為“民營化工三巨頭”。不過與榮盛石化、恒力石化相比,恒逸石化經營規模要小很多,市值僅為恒力石化、榮盛石化四分之一左右。
為了擴大經營規模,近幾年恒逸石化大舉對外擴張,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恒逸文萊總投資150億美元的PMB石化項目。該項目主要生產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及PX、苯等化工品,恒逸石化持有該項目70%股權。
恒逸石化在國內也投資了多個化工項目。由于連年對外擴張,恒逸石化負債規模在逐年增長。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總負債為181.4億元,截至2023年年9月底,公司負債總額增長至837.4億元。同期,公司資產負債率也從50.68%上升至72.42%。
龐大的負債讓公司大量的利潤用來支付借款利息,2022年,恒逸石化僅利息支出就高達26.83億元。
與其他周期行業類似,大化工類產品本身進入門檻較低,要想持續增長,只有擴大經營規模一條路。
但在擴張時,企業也需留意行業是否景氣。目前來看,由于服裝消費持續低迷,未來一段時間,恒逸石化化工類產品或將持續低迷,這對于負債率較高的恒逸石化而言,并非好事。
此外,恒逸石化在多個領域與榮盛石化、恒力石化存在競爭關系。但從公司股東背景以及企業自身經營狀況來看,恒逸石化想要獲得競爭優勢并不容易。
行業下行時,股東背景是否強、成本管控是否嚴格都是企業能否生存下來最重要的因素。
2023年,榮盛石化控股股東將10.00%的股權轉讓給了全球最大的石油企業沙特阿美,讓榮盛石化在股東背景以及成本管控上要領先恒逸石化。
相比之下,恒力石化雖然利潤在逐年下滑,2022年公司仍有23.18億元歸母凈利潤,2023年大幅上升至69億元。從這點來看,恒力石化經營情況要遠好于恒逸石化。
2023年,由于原材料價格下滑,加之下游需求有所恢復,恒逸石化成功扭虧為盈,實現扣非后凈利潤4500萬元至6500萬元。但與高達800多億的債務相比,恒逸石化僅幾千萬扣非后凈利潤顯然不夠看。
對于恒逸石化而言,積極的擴張策略讓公司陷入債務困境。要想化解當前的困境,唯有靜待行業復蘇。不過,恒逸石化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等到春暖花開,「創業最前線」將持續保持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