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盤風險逼近!開年39只ETF拉響紅色警報,大盤寬基指數卻贏麻了
ETF市場大浪淘沙。
來源/新經濟e線
2024年3月2日,華泰柏瑞基金發布關于華泰柏瑞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資產凈值連續低于5000萬元的提示性公告稱,截至2024年2月29日日終,該基金連續4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
其公告進一步披露,根據基金合同的規定,基金合同生效后,連續2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應當在定期報告中予以披露;連續5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情形的,基金將根據基金合同的約定進行基金財產清算并終止,而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來源:基金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華泰柏瑞國證疫苗與生物科技ETF成立于2022年8月11日,基金募集規模約49070.35萬元。但截至今年3月1日,該ETF規模已驟降至不足1700萬元,僅剩下1654萬元。前后僅一年多時間,該ETF規模縮水47416萬元,縮水率高達96.63%。與此同時,自上市至今的約一年半時間里,基金業績也出現大幅虧損,總回報率為-27.16%,同類排名1243/1631。如今,基金最新單位凈值僅有0.7284元。
新經濟e線調查發現,以股票ETF為代表,今年開年以來累計已有39只非貨幣ETF密集拉響了紅色警報。截至今年3月1日,由于基金資產凈值連續低于5000萬元,上述ETF均面臨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從而被迫清盤。
其中,居首的易方達基金今年來就有13只ETF因觸及清盤線先后披露了預警公告,包括12只股票ETF和1只QDII-ETF。按ETF預警數量計,易方達基金占比已超過三成,在ETF管理人中位居榜首。
近兩成股票ETF或出清
新經濟e線注意到,截至2024年3月1日,按Wind統計的最新股票ETF資產凈值排序的話,多達113只股票ETF已跌破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或面臨出清風險。按全市場730只股票ETF計算,上述113只股票ETF的數量占比已接近兩成,約15.48%。
其中,最新ETF基金資產凈值低于2000萬元的股票ETF合計有22只,占比約19.5%;2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的股票ETF合計有30只,占比26.55%;3000萬元至4000萬元之間的股票ETF合計有32只,占比28.32%;4000萬元至5000萬元之間的股票ETF合計有29只,占比25.66%。
新經濟e線調查發現,伴隨近三年來的ETF發行熱潮,在該段時期發行的行業主題ETF亦成為面臨出清的重災區。Wind統計顯示,在今年來發布清盤預警的39只ETF中,僅去年一年成立的ETF數量就有20只,超過“半壁江山”。
如成立時間最短的華泰柏瑞中證有色金屬礦業主題ETF,該ETF剛于2023年11月30日成立,基金募集規模為24788.41萬元。去年12月14日,該ETF正式上市。從上市公告書來看,截至2023年12月7日,該ETF前十大持有人中,上海清鵬和泰咨詢策劃有限公司位列第一大持有人,其持有1000萬份。而券商席位則有五席,分別包括財通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中信證券,各持有約700萬份、700萬份、600萬份、600萬份和400萬份,各位列第二大至第六大持有人。余下四席分別有三位自然人和一家私募機構上榜,其持有份額分別在100萬份至200萬份不等。
來源:基金公告
然而,不市不到三個月時間,華泰柏瑞中證有色金屬礦業主題ETF便遭遇市場大幅拋售,規模快速跳水。截至2024年3月1日,該ETF規模驟降至不到2000萬元,僅1941萬元,規模減少了22847.41萬元,降幅高達92.17%。
同樣,在易方達基金今年來預警的13只ETF中,就有7只為2023年全年新成立的產品,分別包括易方達MSCI美國50ETF、易方達國證信息技術創新主題ETF、易方達中證100ETF、易方達中證電信主題ETF、易方達中證信息安全主題ETF、易方達中證軟件服務ETF、易方達中證綠色電力ETF,其成立時間分別介于去年4月至去年11月間。
截至2024年3月1日,今年來公司上述預警的7只ETF中,僅易方達MSCI美國50ETF一只QDII-ETF擺脫了清盤危機。就在今年1月11日,該ETF曾發布提示性公告稱,截至2024年1月9日,基金已連續3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若截至2024年2月6日日終,基金的基金資產凈值連續50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則觸發上述《基金合同》規定的終止情形,《基金合同》應當終止,基金管理人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基金合同》等規定對基金進行清算。所幸的是,截至今年2月29日,該ETF已快速增加至7.45億元。
相比之下,易方達國證信息技術創新主題ETF、易方達中證100ETF、易方達中證電信主題ETF、易方達中證信息安全主題ETF、易方達中證軟件服務ETF、易方達中證綠色電力ETF等6只股票ETF仍在清盤紅線以下徘徊,其最新規模均不足4000萬元。
不僅如此,易方達基金今年1月31日剛成立的易方達國證新能源電池ETF也已快速跌破5000萬元的清盤紅線。截至2024年3月1日,該ETF規模已縮水至2011萬元,較成立之初的22074萬元,降幅高達90.89%。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除了行業主題ETF外,此前備受市場關注的增強指數ETF也出現了叫好不叫座的情況。作為首只雙創50增強ETF,廣發中證科創創業50增強策略ETF于今年2月22日發布提示性公告稱,截至2024?年2月21日日終,基金的基金資產凈值已連續45個工作日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該ETF成立于2022年12月28日,首發規模為23682.4萬元。截至今年3月1日,該ETF規模已不足1600萬元,僅1594萬元。
大盤寬基指數贏麻了
不過,與上述情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盤寬基指數卻贏麻了,發行市場和二級市場熱度飆升。3月1日,備受市場關注的核心資產指數新產品——首批10只中證A50ETF全部結束募集。來自渠道的相關數據顯示,10只ETF認購總規模接近170億元。
2月28日,摩根基金、平安基金旗下的中證A50ETF率先宣布提前結募,大成中證A50ETF也于2月29日提前結募,均觸發20億元的募集上限。華泰柏瑞基金也于3月2日宣布,旗下中證A50ETF累計有效認購申請份額總額超過20億份(折合為金額20億元),將采取全程比例確認的方式進行部分確認處理。
據3月1日的配售結果公告顯示,摩根基金對2月19日至2月28日的有效認購申請采用“全程比例確認”的原則予以部分確認,募集期內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結果為87.787%。平安基金、大成基金則分別對2月28日、2月29日的有效認購申請采用“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給予部分確認,確認比例分別約為79.65%、83.39%。
此前,中證A50指數剛于今年1月2日發布。據中證指數公司介紹,中證A50指數編制聚焦行業龍頭,便利投資者“一鍵配置”各行業優質龍頭企業。并且,該指數引入ESG可持續投資理念、互聯互通篩選等要素,便利境內外中長期資金配置A股核心資產。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中證A50指數近一個月已上漲9.33%。該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近一個月也全部收漲,特別是恒瑞醫藥近一個月漲幅高達13.54%,美的集團、紫金礦業同期漲幅也在10%以上。
此外,新經濟e線獲悉,今年以來,場外資金持續借道大盤寬指數基金入市的趨勢更加顯著。今年前兩個月,全市場寬基股票ETF年內份額已增長超1500億份,資金凈流入近3500億元,其中滬市寬基ETF吸引資金凈流入超2400億元,滬深300、上證50ETF分別凈流入2275億元、259億元。
截至今年3月1日,跟蹤滬深300單只ETF規模突破千億大關的產品已達3只,包括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最新規模分別高達1893.59億元、1187.25億元、1013.52億元。其中,后兩只產品為今年來首度突破千億大關。相較去年年末的474.94億元和413.43億元,這兩只ETF環比新增規模分別高達712.31億元和600.09億元,環比增速高達149.98%和145.15%。
Wind統計表明,以被動指數基金為例,全市場跟蹤滬深300的產品規模從去年年末的3785.47億元激增至今年3月1日的6310.35億元,環比新增2524.88億元,增幅近七成,達66.70%。
在上證50ETF中,華夏上證50ETF一枝獨秀。截至今年3月1日,該ETF規模從去年年末的802.99億元增加到1130.42億元,環比增速超過四成,一舉躋身全市場第三大千億規模ETF。全市場來看,同期跟蹤上證50的被動指數產品規模也從去年年末的948.06億元增加至1258.83億元。
與此同時,最新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寬基指數ETF還有4只,分別包括華夏滬深30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南方中證50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分別達946.57億元、826.06億元、771.84億元、604.43億元。
相比之下,在行業主題ETF中,國聯安獨家跟蹤的國聯安中證全指半導體ETF今年來持續被資金拋售,該ETF份額相比年初高位下降了約50億份。截至今年3月1日,該ETF規模從去年年末的262.87億元縮水至211.07億元,環比下降51.8億元,降幅近兩成。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如今,各大管理人對ETF產品的重視程度正不斷提升,指數化投資的熱浪是一浪高過一浪。考察ETF規模占所在公司總規模之比這一指標,居首的華泰柏瑞基金已超過一半,高達51.14%,緊隨其后的華寶基金也超過四成,達47.87%。而作為ETF管理人龍頭老大的華夏基金,其占比也接近三成,約28.37%。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