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累計成交同比轉跌!
韌性好于新房的二手房,正在迎來轉折。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前2月,重點城市二手房累計成交同比轉跌11%。要知道,去年同期這一數據是上漲41%,而2023年全年為同比正增23%。
二手房迎來成交淡季。
但3月以來,仍有個別城市二手房市場迎來了修復勢頭。
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反彈,近三周成交套數達到了階段性高位。前2月深圳二手房累計成交同比增長35%,是為數不多仍能保持正增長的城市。
CRIC監測的14個重點城市中,進入3月的第一周(2.26-3.3)二手房成交面積環比有11個城市上漲,第二周(3.4-3.10)環比上漲的城市只剩下7個。
實際上,二手房市場能快速復蘇與節后掛牌量增價跌密不可分,但是熱度能否延續,仍有待進一步觀察,整體修復仍需要一段時間。
重點監測的城市中,一部分熱點城市二手房成交出現修復行情。
深圳最為典型。春節之后,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大幅反彈,周均成交量已超去年四季度周均水平。據CRIC監測數據,2024年第8周-第10周(2.19-3.10)周均成交套數已達760套,超過了2023年四季度周均成交749套,達到了階段性高位。
深圳二手房市場之所以能維持熱度,主要原因是前期普宅標準調整、降首付等政策效應逐漸顯現,加上價格逐漸調整到位,帶動成交持續釋放。
另外,成都節后二手房成交修復也比較快,但第10周(3.4-3.10)成交轉入負增長區間。
個別城市的修復行情未能改變整體成交仍在下降的勢頭。
CRIC數據顯示,2024年第10周,14個重點監測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為122萬平方米,環比由升轉降,同比降幅達到了42%,累計同比下降14%,跌幅進一步走闊。
重點監測城市成交環比漲跌參半,北京、深圳、成都等均轉入負增長區間,尤其是深圳,終結了“三連增”的修復勢頭,周成交環比降18%。
另外,成交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逐周下降,第8周時有14個城市全線上漲,至第9周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為11個,第10周上漲的城市只有7個。
與去年同期的小陽春行情相比,“金三”成色明顯不足,第10周14個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負增,跌幅大多在3成以上,北京、廈門等更是腰斬。
二手房市場整體修復動能減弱。
實際上,前2個月二手房成交仍處于淡季。
單月數據來看,2月19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為460.9萬平方米,同、環比分別下降49%、52%,與去年1月春節月相比下降16%。
受春節假期備案影響,19個城市二手房成交同環比幾乎全線下跌。即便是與去年春節月相比,也有近八成城市處在負增長區間。
再往前看,1月成交表現好于2月,二手房成交韌性較強。CRIC數據顯示,1月重點17城環比持平,同比增長53%。有六成城市成交環比回升,深圳、南京漲幅均超10%。
值得注意的是,前2月重點19城累計成交數據由正轉跌,累計成交同比下降11%,近八成城市累計成交同比負增長。
實際上,2023年以來二手房市場表現出一定的韌性,去年前2月,重點城市二手房累計成交同比增41%,全年重點19城二手房成交超1萬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3.8%,即便是與2021年相比也有3%的漲幅。
當然,從累計成交數據來看,深圳整體表現亮眼,前2月二手房成交面積為53.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此外,佛山、蘇州、青島累計成交跌幅都在5%以內。
二手房市場韌性好于新房的勢頭仍未改變。
重點30城前2月新房累計成交同比下降50%,降幅持續擴大,整體修復行情仍不及二手房市場。
至于部分城市二手房市場修復行情能否傳導至新房,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目前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熱度上升,很大原因在于降價拋售快速變現,短期內或將不會購置新房,另一方面,居民購買力疲軟,受交付、價格、產品等多個方面影響,大部分剛需或剛改客戶選擇“賣舊買舊”,因此置換需求對新房成交支撐作用相對有限。
比如上海的曹先生,在政策利好的帶動下,于今年2月完成了置換,由于資金有限,加之“拎包入住”的需求,曹先生置換的房源選擇了二手房。同樣,位于上海的KK基于學區的訴求,也選擇了“以舊換舊”。
另外,二手房市場面臨修復動能不足的問題。
當前市場環境下,以價換量也難以撬動二手房成交的現狀普遍存在于大部分城市。
位于南通的袁女士作為剛改置換一族,希望在市場低點時置換更好的學區房,去年底將房源掛牌出售,兩個多月內多次降價,目前掛牌價僅高于買入成本價6萬左右,房子依然沒有賣出,她表示,低于成本價10%以內賣出是她的底線。同樣上述來自上海的曹先生,在去年8月將郊區的“老破小”房源掛出,最終經過4個月時間,為了能夠順利置換,以“低于買入價20%”的價格才賣出。
實際上,二手房房源掛牌量增加,量價齊跌等市場現狀加劇購房者觀望情緒。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當前寬松政策基本見底,對于整體樓市的支撐作用在減弱。
整體樓市仍處在筑底階段,前2月二手房累計成交同比轉跌,意味著市場修復動能減弱,即便以價換量也難以撬動成交。
目前,寬松的政策基本見底,對整體樓市的支撐作用也在減弱,后續能否出臺更為重磅的支持性政策也左右著供需兩端的市場預期,若能有實質性利好政策落地,也有望助力樓市止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