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讓5%股份給神秘私募,起底廣東東陽光的“上市密謀”
一家鮮少在市場露面的小型私募居然以10億從粵商郭梅蘭母子手中接過了5%的股份。就在套現10億后,母子二人再度對旗下的醫藥資產進行挪騰,以推動醫藥資產的整體上市。不過,無論是A股東陽光還是港股東陽光長江藥業,都有其自己的隱憂。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套現10億元后,“東陽光系”再現資本運作,欲再將旗下核心資產整合推至資本市場。
3月11日,東陽光長江藥業的實控人郭梅蘭、張寓帥母子推動重組。具體來看,港股東陽光長江藥業母公司廣東東陽光藥業擬合并子公司東陽光長江藥業,此后廣東東陽光可能將以介紹形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此前廣東東陽光一直在尋求上市,不過進展并不順利。
之后,廣東東陽光又在2021年從A股上市公司東陽光手中以37億元接過了港股東陽光長江藥業。據悉,研發和面向國外市場的醫藥業務組成了東陽光研(廣東東陽光前身)。已在港股上市的東陽光藥主要面向國內的制劑業務整合。
彼時,業內人猜測該次整合,或是在為廣東東陽光上市鋪路。
此番若能順利在港股上市,意味著“東陽光系”的醫藥資產實現了研、產、銷一條龍整體上市。
小型私募10億拿下5%的股份
一家鮮少在市場上露面的小型私募竟以自有資金10億元拿下了東陽光5%的股份。
3月11日,東陽光公告稱,其中指出東陽光在3月11日收到控股股東深圳市東陽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通知,后者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元素沅溸私募轉讓持有上市公司的部分股份,這部分股份已完成過戶。
據悉,此前在去年11月23日,深圳東陽光實業與元素沅溸私募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前者將其持有的1.51億股以6.71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后者,涉及資金10億元。這部分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5%。公告指出,二者還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
轉讓前深圳東陽光實業持有上市公司東陽光7.27億股,持股比例為24.1%;轉讓后其持股數量降至5.77億股,持股比例也降至19.13%。
與此同時,持有上市公司1.51億股的元素沅溸私募成為東陽光持股5%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中指出,元素沅溸私募以自有資金受讓上述股份。私募排排網顯示,這家私募公司成立于2014年,目前規模在5億至10億元之間。股東為兩名自然人,林代莉、郭言,持股比例分別為65%、35%。
目前旗下運行基金僅有三只,即元素黃金閃耀、元素沅溸以及元素如是復合1號,今年以來的收益分別為9.02%、-0.05%、-0.24%。
此次拿下東陽光5%的股份算是這家私募在市場上的首秀,此前其極為神秘,且鮮少露面。
推動核心資產上市
除了通過私募套現之外,東陽光的實控人郭梅蘭、張寓帥母子近期更是意圖推動核心資產上市。
繼母子二人在A股套現后,旗下港股的上市公司東陽光長江藥業又緊隨其后公告,已獲母公司廣東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告知,后者與其全資附屬公司香港東陽光銷售有限公司已在本月8日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
香港東陽光是上市公司東陽光長江藥業的直接股東,持股2.262億股。
根據協議內容,香港東陽光將其持有上市公司的這部分股份轉讓給廣東東陽光,轉讓對價為9.14港元/股,涉及資金20.67億港元。
該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轉讓屬集團重組的一部分,或涉及廣東東陽光藥業與本公司之間的可能合并。
廣東東陽光表示,目前建議根據可能合并,將以介紹形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廣東東陽光藥業的新H股置換東陽光長江藥業的H股。目前正在準備可能上市的申請,備妥后將會向港交所提交。待可能合并完成后,東陽光長江藥業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將會被取消。
也就是說,此前上市擱淺的廣東東陽光準備再度沖擊上市。去年7月下旬,據澎湃新聞報道廣東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處于上市輔導備案階段。其官網也透露,該公司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進行股改,然后擬通過科創板或者香港主板上市。2021年,該公司的Pre-IPO輪估值為200億元。
可以看出,從2020年到現在,廣東東陽光藥業的上市進程一直都不太順利,如果能以換股的方式裝入港股上市公司,或者實現其上市夢。
而郭梅蘭、?張寓帥母子執著于讓廣東東陽光上市顯然也有自己的考量。廣東東陽光是東陽光集團里極被重視的醫藥資產。
從其近幾年的動作來看,一直在整合旗下醫藥的資產。
2021年,東陽光表示,擬向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香港東陽光銷售有限公司轉讓公司所持東陽光長江藥業的股份合計4.52億股,約占東陽光長江藥業總股本的51.41%,定價37.2億元。
完成上述交易后,A股東陽光也剝離了醫藥板塊,業務聚焦在電子元器件領域。
也就是說,“東陽光系”的生物醫藥板塊主要集中在兩家公司。其中,研發和面向國外市場的醫藥業務組成了東陽光研;面向國內的制劑業務整合為東陽光藥(東陽光長江藥業)。
彼時,董秘王文鈞表示,“廣東東陽光拿到東陽光藥這塊資產,對它上市肯定也是有好處的”
若此次能合并換股上市,郭梅蘭、?張寓帥母子旗下的醫藥資產就實現了整體上市。
單品撐起的90億市值
作為郭梅蘭、張寓帥母子資本運作的平臺之一,東陽光長江藥業靠單品撐起。
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2年,東陽光長江藥業的營收為62.24億元、23.48億元、9.14億、37.45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47.92%、-62.27%、-61.08%、309.83%;同期股東應占溢利分別為19.19億、8.39億元、-5.88億元、7660.30萬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03.57%、-56.25%、-170.00%、113.04%。
不過,2023年業績明顯有了好轉的跡象。3月12日,東陽光長江藥業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其在2023年預期錄得營收約62.95億元,同比增加68.09%;預期錄得歸母凈利潤約為19.00億元至21.00億元,同比增加2367.53%至2627.27%。
業績時隔三年再度回春,或是要歸功于營收的“頂梁柱”可威,其在2019年營收占比高達九成。資料顯示,該藥主要用于治療流感病毒感染。
2019年國內流感季延長,該公司可威的銷量一路上高歌猛進,其銷量超過59億元。
此后被證明此藥對新冠無效,其銷量也一落千丈。2020年到2021年分別下滑65.13%、73.19%。
去年再度被推上神壇,或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爆發。據悉,到2023年中期,可威銷售額已高達28.81億元,接近2022年全年的銷量。
而“東陽光系”旗下的電氣元器件平臺東陽光,雖營收早已跨入百億門檻,卻也有隱憂。
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3年9月末,東陽光營收分別為103.71億元、128.02億元、116.99億元、89.90億元;同期應對的歸母凈利潤為4.16億元、8.74億元、12.43億元、-2.22億元。
從營收板塊來看,自剝離醫藥板塊后,其業務分別為電子元器件、高端鋁箔、化工新材料、能源材料以及其他。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前四項業務分別占據總營收的比重31%、34%、24%、6.75%。
不過,其電子元器件在2022年到2023年上半年收入都是下滑的,分別下滑7.79%、23.31%。而另一重要的營收來源高端鋁箔的毛利率也不高,上述階段分別為9. 46%、5.83%。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