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熱議智能汽車數據安全合規 推進數據產權立法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數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數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各大代表的提議也讓智能汽車數據安全再次成為熱議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提議:對數據資產進行明確分類,對數據使用權、經營權的明確,進一步發揮數據要素資產的價值。
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建議:完善“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功能安全和預期功能安全”等相關標準制定和管理規范。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建議:規范車端數據使用,提升智能駕駛產品安全水平。建議進一步細化智能駕駛數據采集、存儲、使用等環節合規措施及產品標準的實施細則。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尹同躍建議:加強智能網聯與自動駕駛數據合規管理,完善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當前,隨著自動駕駛、智能網聯進入規模化上路階段,對數據產權、數據利用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成為必須。
數據安全不容忽視
一輛智能網聯汽車配備了大量攝像頭、雷達等傳感設備,每天可收集海量數據。而隨著大模型的上車以及自動駕駛能力的提升,智能汽車涉及的數據量將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如此龐大的數據量,也意味著以數據驅動的智能網聯汽車,需要頻繁面對數據泄漏、網絡攻擊等安全隱患問題。
自動駕駛汽車對道路信息的采集
另外,2022年8月,國家自然資源部下發了《關于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維護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自動駕駛汽車收集道路環境信息屬于“測繪行為”,意味著車上產生的敏感信息必須要進行脫敏、清洗合規處理。據有關機構測算,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研發車輛每天的單車采集數據量可達到4TB-7TB,而自動駕駛運營階段的單車每日數據回傳量則可達到300M以上。如何兼顧數據的安全合規與利用效率,車企、圖商與自動駕駛方案商等企業之間如何相互配合等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專有云平臺將成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汽車數據安全保障,不僅是車企要面對的必答題,也是眾多第三方科技企業發揮自身優勢的練兵場,這其中,既包括騰訊、奇安信等一貫以來專注互聯網安全的企業,也包括專注于汽車行業的為辰信安、聯友科技等新晉廠商。
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劉澍泉表示:在數據安全合規的前提之下,如何兼顧成本可控和數據開發利用效率,成為智能汽車行業的核心挑戰。因此,構建靈活動態、安全合規的專有云平臺成為有效路徑之一。
為此,騰訊打造了平臺化、SaaS服務化、安全合規的騰訊智能汽車云,并在上海、懷來設立兩個智能汽車云專區,這是行業首個專為智能駕駛打造的一站式云,基于云專區,騰訊智能汽車云能夠實現全棧與公網隔離,從根本上杜絕外部攻擊風險,保障從研發到量產的全流程數據安全。同時,云上組件將針對行業特殊需求進行定向優化,真正做到“專云專用”。
智能汽車云專區
云專區的設立,一方面可以面對不斷出臺的新規要求,動態升級相關工具鏈,確保敏捷響應最新的安全合規要求,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車企的數據利用成本,滿足自動駕駛研發到量產階段的效率需求。
截至目前,以科恩實驗室為代表的騰訊安全團隊已在智能網聯汽車網絡安全領域輸出多個如特斯拉、寶馬、豐田等網聯汽車的國際級研究成果,并為20余家整車企業提供網聯汽車安全解決方案和專家服務。例如,騰訊與上汽成立了聯合安全實驗室,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網絡安全規范、攻防技術、安全運營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攜手打造集車輛安全,云安全等多個領域于一體的“網絡安全底座”。
數據產權是數字化時代的核心議題,它關系到數據的創造者、持有者和使用者的權益,也關系到數據的流通和交易,以及數據的安全和隱私。解決數據產權問題對于保護數據主體的權益、促進數據產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促進數據的共享和利用,推動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來源/中國市場報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