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億PE,來上海募人民幣了
新征程。
作者/ 王露 周佳麗?報道 /投資界PEdaily
投資界從中基協官網獲悉,漢領(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正式完成備案登記,業務類型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類FOF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類FOF基金”。
而背后基金管理人,正是漢領資本Hamilton Lane。1991年成立于美國費城,漢領資本至今執掌約9030億美元資產(約6.5萬億人民幣),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2022年,漢領資本成為上海第一家通過QFLP設立的S基金,去年上海辦公室開始運營。
此前,漢領資本亞太投資聯席主管、董事總經理夏明晨曾透露,漢領資本看好中國境內投資市場,正在部署境內人民幣基金。如今,新私募基金公司落地上海,也許人民幣基金將很快亮相。
PE豪門落地上海了
正募集人民幣
這一切早有端倪。
今年2月,有消息稱漢領資本計劃籌集首支人民幣S基金,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根據Secondaries Investor報道,漢領資本人民幣基金將瞄準中國的LP群體,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家族辦公室和其他金融機構,但規模尚未最終確定。
最新進展是,漢領(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正式完成備案登記。投資界了解到,該主體成立于2022年9月,由漢領資本100%持股,注冊地址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注冊資本2000萬元。
公示信息顯示,企業性質為外商獨資企業,機構類型為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區間為0-5億元。
當前全職員工8人,其中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夏明晨早年間曾供職于東京海上資產管理等機構,2014年加入漢領資本,擔任基金投資部董事總經理及亞太投資聯席主管,目前領導上海辦公室的業務發展。
另外,合規風控負責人王秋然,曾先后任職于美國博申律師事務所、北京市漢坤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北京金星云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2023年1月加入漢領。
這一幕醞釀已久。
早在2022年5月,漢領資本宣布獲得上海市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資格,成為上海市第一家通過QFLP設立的S基金。
所謂QFLP是指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通過資格審批和其外匯資金的監管程序后,將境外資本兌換為人民幣資金,投資于國內的PE(私募股權投資)以及VC(風險投資)市場。通俗地說,用境外資金,投國內。
彼時夏明晨就曾透露,除了利用QFLP試點資質進行人民幣基金的投資外,后續還將進行基金管理人的登記,完成后可向境內投資人募資設立人民幣基金。如今,腳步越來越近了。
管理9000億美元,上海辦公室已啟用
這是一家老牌PE豪門。
三十多年前,Leslie Brun創立漢領資本,從服務養老基金起家。不過,他于2005年離開了漢領資本,后來則由1993年加入公司的Mario Giannini掌舵。幾乎同時期,漢領資本發起第一支S基金——Hamilton Lane Secondary Fund,規模為3.6億美元。
相比黑石、KKR等巨頭,漢領資本在國內的知名度并不算高。成立至今,這家老牌PE在北美、歐洲、亞太和中東設有辦事處,擁有近700名專業人士。
同時,資產管理規模增長兇猛。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漢領資本總管理資產約為9030億美元(約6.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包括1200億美元的全權委托資產和近7830億美元的非全權委托資產。
而S基金正是漢領資本的重要投資業務。截止到2023年12月底,漢領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總計完成了370多宗S交易,旗下共有5期S基金,總規模近80億美元。
2021年,漢領資本推出第六支S基金Hamilton Lane Secondary Fund VI,目標規模是 50 億美元。今年2月,漢領資本聯合首席執行官Erik Hirsch在一次電話會議上透露,迄今該基金已募集了35億美元。
我們把視線拉回國內,漢領資本在華布局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漢領資本以LP的身份布局了眾多活躍在中國的美元基金,相當低調。
直至近年,這支團隊密集出現。2020年年2月,君聯資本對外宣布完成2億美元接續基金交易,該交易正是由漢領資本領投。一年后,漢領資本再次聯合領投君聯資本2.7億美元醫療續期基金。
印象深刻的是2023年,漢領資本宣布上海辦公室正式開始運營,凸顯了公司對于亞太區域業務發展的決心。而上海辦公室也是漢領資本繼香港、首爾、新加坡、悉尼和東京之后在亞太地區的第六個辦公室。
彼時,漢領資本副董事長和亞洲業務負責人Juan Delgado-Moreira表示:“我非常高興看到上海辦公室成功開設,感謝參加籌備工作的團隊和同事為此付出的努力并對他們表示祝賀。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私募市場。我們對亞太地區的資本市場發展和投資機會長期保持信心,上海辦公室的成立一定會進一步促進漢領資本中國業務的發展,加強我們在該區域的領先地位。”
從黑石到KKR
他們在上海開啟新征程
“漢領資本看好中國境內投資市場,在現有上海QFLP設立的S基金之外,同時在部署境內人民幣基金,致力發掘高潛力的價值創造投資機會,并為境內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中長期價值創造機會。”
這是去年11月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主題論壇上,夏明晨談到漢領資本在中國投資市場的最新進展。言語之間,透露著漢領資本繼續拓展在中國境內業務的決心。
漢領資本并非個例。最近我們看到:一批外資PE紛紛注冊新私募公司落地上海,開啟新業務。
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于KKR。今年3月初,KKR為實際控制人的開德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基協完成備案登記,業務類型與漢領資本一樣,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股權投資類FOF基金、創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類FOF基金”。
投資界獲悉,KKR新私募基金公司已于近日在滬開業,新辦公室位于上海興業太古匯中心一座42層。其實早在2017年,KKR上海辦公室就已經啟用,目前就在此次新辦公室的樓上,那是KKR繼北京和香港之后在大中華區開設的第三個辦公室。
與KKR同一天完成登記的,還有全球投資巨頭博楓Brookfield旗下的全資私募子公司——博楓(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外界可能對博楓還比較陌生,這是一家在中國頗為活躍的隱秘資管巨頭,坐擁900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
官網顯示,博楓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專注于房地產、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以及私募股權領域,2022年曾以LP身份出資紅杉中國新基建基金(SCIF),轟動一時。
當然還有黑石。去年8月,黑石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黑石(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基協完成登記。我們也發現,黑石在順利拿下QDLP額度后,其在上海的辦公室也做了進一步空間擴充,為在華開展新業務而準備。
毗鄰上海,蘇州也迎來了一家老牌PE——太盟投資PAG,已于今年2月將中國總部落戶在蘇州。
如此種種,是外資PE面對新環境的重要調整。不論是注冊備案新的私募基金,還是開展中國辦事處,亦或是籌備募集首支人民幣基金,這些都是他們在中國探索新業務的路徑。
人來人往,潮起潮落。走過中國創投波瀾壯闊的歲月,這群遠道而來的外資機構不約而同地調整自身姿勢,走向下一段征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