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百億股權遭凍結!最新回應來了
自救路上又有新麻煩
作者/李非林?來源 /債市觀察
一直在風口浪尖上博弈的碧桂園,又有大事件。
就在昨天,碧桂園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碧桂園”)被爆出新增多條股權凍結的信息,股權被執行的企業合計凍結股權超百億,消息一出再次引發市場軒然大波。
今日,碧桂園方回應《證券時報》表示,因與合作方在成本測算、預分配利潤等方面存在爭議,合作方向法院申請了財產保全。
據悉,此次碧桂園股權凍結主要涉及的是區域公司的合作項目。
另外,碧桂園方回應,此類爭議屬正常商業糾紛,法院尚未作出最終判決,凍結的股權價值與爭議標的并不等同,針對合作方的超額保全,碧桂園已準備向法院提出異議。
圖源:天眼查
據介紹,目前碧桂園今年的重點工作還是努力保交付,截至3月15日,已有272個項目被納入“白名單”,分布于全國各地,獲批貸款約17.32億元。
股權凍結 債券展期
據天眼查公開顯示,碧桂園3月13日及3月21日被凍結了多條股權,凍結金額從0.39億元至67.05億元不等,合計超百億元。涉及被執行的企業包括廣州粵東碧桂園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匯信二十二號投資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市帕拉丁五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廣州碧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其中,深圳市帕拉丁五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涉及的凍結股權金額最大,為67.0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執行法院均為山東法院,分別為山東省濟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省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圖源:天眼查
就在剛過去的3月12日,因銷售恢復情況不達預期,資金調撥承壓等原因,碧桂園2021年發行的一只20億規模債券“H1碧地01”未能如期兌付利息,引起了債權人不小的波動。
碧桂園曾表示,將在30天寬限期內通過做好銷售、盤活資產、削減不必要的行政管理開支等方式,盡最大努力籌措資金。但30天寬限期未到,又遭遇多條股權被凍結的麻煩。
事實上,從去年碧桂園債券違約一切就變得風聲鶴唳。去年8月,碧桂園發公告稱,在上交所、深交所發行的多只債券將于8月14日起停牌,原因是就公司債兌付安排事項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
債市觀察梳理發現,當時碧桂園停牌債券包括:19碧地03、20碧地03、19碧地04、21碧地01、21碧地02、21 碧地03、21 碧地04、22碧地02、22碧地03,以及碧桂園控股子公司廣東騰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發行的16騰越02,據相關媒體報道,碧桂園還有一只未公開發行的私募債也同步停牌。
據Choice金融數據顯示,碧桂園私募債“16碧園05”于2023年9月2日到期,發行金額58.3億元,當前余額39.04億元,年利率5.65%。
在宣布上述債券停牌的前一天(8月11日),碧桂園股價下跌至0.98港元,跌破1港元面值,跌幅超5%。
圖源:罐頭圖庫
以恒大債務爆雷為標志,樓市下行兩年左右,碧桂園堅持到去年8月才啟動債務重組,已經比大多數房企要堅持的久。
截至目前,碧桂園已經完成9筆境內債展期,涉及本金合計147億余元。
在1月22日,境外債也有新進展,碧桂園宣布聘請畢馬威(中國)公司為主要財務顧問,推進境外債務重組,計劃在2月底前向債權人提交重組方案。
碧桂園所有的努力,都在貫徹8月10日預虧公告中提出四大自救措施,特別是“保交付、保信用”。畢竟,恒大都沒有扛住,碧桂園的壓力可想而知。
被債權人提起清盤呈請
上一次,碧桂園引發這么大市場關注,還是債權人之一Ever Credit Limited于2月27日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了對公司的清盤呈請,涉及約16億港元債務。而對碧桂園“發難”的Ever Credit Limited(永恒信貸有限公司)背后母公司為建滔集團有限公司(00148.HK)(以下簡稱“建滔集團”),為全球最大覆銅面板生產商之一。實控人為有香港“化工大王”、“制造業一哥”之稱,與影視明星同名的張國榮。
建滔集團旗下公司率先發難,可能與建滔集團自身業績下滑有關。2023年凈利潤同比下降45%以內,原因之一就是對碧桂園的借款作出虧損撥備,此外,公司位于華東地區未售住宅物業也作出減值虧損。
除了碧桂園之外,建滔集團還投資了富力地產(02777.HK)債券,但建滔集團2023年中期年報顯示,投資富力地產已累計虧損達15.81億港元。
面對建滔集團的清盤呈請,碧桂園在公告中稱,將積極反對清盤呈請,并將繼續與境外債權人保持積極主動的溝通,并與其盡快形成重組方案,同時將盡力與呈請人保持主動的溝通,并在對全部債權人公平的原則下,與呈請人友善協商,努力促使呈請盡快被撤回或駁回呈請。
此外,碧桂園稱,預期呈請將不會對公司的重組計劃或時間表造成實質性影響。希望各利益相關方保持對公司的信心,并支持公司繼續努力推進境外重組方案,最大程度地留存公司價值及保障全體利益相關方的利益。
來源:碧桂園公告
碧桂園“二代”賣賣賣
不過從新年伊始,碧桂園(2007.HK)的掌舵人、“二代”楊惠妍就毫不手軟的“賣、賣、賣”。魄力能與當年意氣風發之時毫擲百億“買、買、買”匹敵。但是令人唏噓的是,如今碧桂園是壯士斷腕,為了自救不得已而為之。
1月22日,廣州產權交易所公告顯示,碧桂園轉讓位于廣州的公寓、酒店、辦公樓及商業等5項物業資產,合計金額38.18億元。具體來看,本次轉讓的資產主要有:廣州增城區鳳凰城酒店、增城區碧桂園中心甲級寫字樓、增城區碧桂園鳳凰城永旺商業物業、番禺區碧桂園藏瓏府辦公樓、白云區人和公寓樓,均為碧桂園的優質資產。因此被媒體評價為“碧桂園拿出壓箱底”。
圖源:廣州產權交易所官網
值得注意的是,算上剛剛擺上廣州產權交易所的資產,半年之內,碧桂園“二代”楊惠妍正在甩賣的資產規模就接近百億,也就意味著未來起碼有數十億資金可以回籠。
1月17日,碧桂園澳大利亞子公司Risland Australia與買方Avantaus就出售悉尼剩余地塊達成協議,轉讓價格高達2.4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1.38億元)。據《南華早報》消息,接盤方Avantaus為有中國背景的私人開發商,該交易的核心資產為:項目的第三至第六階段總計約330公頃的住宅小區。
在去年12月13日,碧桂園公告,計劃以30.69億元的價格,將子公司持有的珠海萬達商管股權轉讓給了珠海萬贏或萬達商管指定方,消息一出,當天碧桂園股票高開5.19%;而在此之前,2023年8月25日,碧桂園將廣州亞運城項目26.67%股權,以12.91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了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僅計算碧桂園出售的以上資產價格就在93.165億元。而這一系列甩賣資產的動作,也與碧桂園“二代”、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惠妍在2024年工作會議上的表態一致,當時她說“目前正在盡力盤活資產”、“家族肯定與公司共命運”。
為了自救,碧桂園正在努力降本增效。去年12月12日,碧桂園公告,楊惠妍、莫斌、楊子瑩、非執行董事陳翀等高管主動提出降低薪酬請求,最新年度薪酬調整至12萬元,即月薪1萬元。調降幅度最大的是,碧桂園總裁莫斌從年薪300萬調至12萬元。
圖源:碧桂園公告
此外,樂居財經還報道了,碧桂園取消了高管配車、高管體檢報銷、高管免費食堂等待遇,全集團行政費用開銷均按歸零原則,非必要不支出,剛性支出通過整合集約等方式盡量縮減,2023年比2021年降低近60%。自從碧桂園爆發流動性危機之后,幾乎沒有券商再發布對碧桂園的研究報告了。但是根據2023年4月份的研究報告來看,券商分析師對于碧桂園甩賣資產、積極自救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資產負債結構得到修復、財務安全度提升、求生意志頑強,未來可期。
圖源:wind
另一方面,碧桂園甩賣資產的資金大部分用于“保交付”。根據碧桂園公布的數據,2023年全年,全國31個省249個城市,累計交付超60萬套房屋,累計交付面積7162萬平方米。按此數據來看,為全行業“保交付”第一名。
而據碧桂園方面最新消息,目前碧桂園今年的重點工作還是努力保交付,截至3月15日,已有272個項目被納入“白名單”,獲批貸款約17.32億元。
碧桂園的積極自救恰逢房地產回暖,“二代”楊惠妍這一仗不僅對于碧桂園生死攸關,對于在父輩余蔭下“接班”的楊惠妍意義更是非凡。如果能夠力挽狂瀾,對于其樹立自身威信也是有著正面、積極作用的。
對于碧桂園和楊惠妍而言,都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傷”。而一直處于風口浪尖上的碧桂園,就自救之路楊惠妍又將交出一份什么樣的答卷?拭目以待!
你身邊有買碧桂園房子的業主嗎?你如何看待碧桂園多條股權被凍結的消息?歡迎評論區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