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大動作!首個黑產違法犯罪預警防范全鏈條平臺正式上線
“愛馬”平臺上線,打擊金融黑產又一重要進展
“代理維權”、 “專業反催收”、 “征信修復騙局”……若問當下金融行業所面臨的共同難題是什么?打擊金融黑產顯然首當其沖。
近日,由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馬上消費”)自主研發,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旗下的馭鑒數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主體運營的全國首個黑灰產違法犯罪預警防范全鏈條平臺--“愛馬”平臺正式上線。據悉,該平臺運用多方隱私計算技術,不僅建設黑產案件線索對碰平臺,同時建立多方黑產線索碰撞機制,全面防范和打擊金融黑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打擊金融黑產這條道路上,一個個清晰的脈絡已逐步呈現。
“愛馬”平臺上線,打擊金融黑產又一重要進展
技術在進步,金融黑產行為也愈發多樣化、職業化。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全國以修復征信、債務優化為主業的公司注冊數量有數萬家,職業化“非法代理維權”從業人員達數十萬人,造成消費者財產損失達百億級。
亂象叢生,黑產猖獗,合力打擊,刻不容緩。無論是從監管、還是行業,或者具體某個公司機構層面,打擊金融黑產都是當前所必須解決的主要課題。
從落地行動來看,當前金融行業在打擊金融黑產方面的主要策略在于從源頭把控治理,以科技手段加持。比如,近年來,各大金融機構所推行的開設“新市民課堂”、“消保課堂”等專欄行為;相關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建立“黑產模型”,以應對頻發的非法代理投訴現象等行動;通過聲紋識別、知識圖譜、大數據等科技應用,精準識別黑產組織,建立黑名單聲紋庫和號碼庫,第一時間為相關部門提供涉黑線索等。
“愛馬”平臺的上線,則是打擊金融黑產的又一重要進展,其主要功能已體現一二。
從數據端來看,“愛馬”平臺構建了 1+N 形態構成星型結構的黑產數據共享平臺,利用隱私計算技術對各家成員機構的黑產數據進行碰撞,進而發現命中多家機構的黑產,提前進行疑似黑產查詢服務和黑產預警服務。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該平臺采用多方安全計算和聯邦學習等為技術基礎架構,不存儲隱私數據,采用求交的方式進行黑產的挖掘,保證安全、合規和效率平衡。
戰略創新,金融黑產治理標準協作平臺有望成型
戰略創新,都是有準備的。
早在2023年AIF聯盟第一次會議暨系統平臺啟動儀式上, “愛馬”平臺就已宣布開始試運行。其中,首批試點單位包括馬上消費、平安普惠、海爾消金、度小滿、樂信、數禾科技、江蘇銀行等7家。
值得關注的是,試運行期間的“愛馬”平臺表現較為亮眼:累計發現可以用于聯合打擊數據近百個;通過平臺碰撞的線索打擊案件30起,落地打擊13起,抓捕16人。
數據的背后所彰顯的不僅是防范治理金融黑產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發者“馬上消費”在打擊金融黑產方面的領軍能力。
就在今年年初,馬上消費聯合AIF聯盟成員助力警方破獲了一起大型“反催收”詐騙團伙案,4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及偽造印章罪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在該案件中,馬上消費聯合AIF聯盟成員在犯罪證據收集、尋找被害人、法律分析定性等方面為警方成功破案提供關鍵支撐。
數據更可詮釋一切。截至2024年4月初,由馬上消費牽頭成立的AIF聯盟成員已達94家,協助警方受理打擊非法代理維權案件57起,對138名金融黑產分子采取強制措施。而由馬上消費研發的“愛馬”平臺試點以來,累計導入黑產數據3w+條,累計發現可以用于聯合打擊數據近百個;通過平臺碰撞的線索打擊案件30起,落地打擊13起,抓捕16人。
一系列碩果之下,隨著 “愛馬”平臺的正式上線,也更有理由相信,馬上消費牽頭從技術、制度、商業多方面為行業提出的首個標準化應對黑產解決方案,未來有望成為金融行業黑產治理標準協作平臺,一個較具戰略性的防范體系將逐步成型。
數字化、專業化,構建起聯防聯動的組織體系
但如《北京商報》報道所述,“打擊金融黑產是一場持久戰中,絕非單打獨斗所成,也非‘單純地聯合’所至,它需要的是真正的‘合力共治’,即要與監管部門、司法部門“多管齊下”,建立起自上到下建立聯動機制。”
所以,如何落到實處?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在其發表的《嚴厲打擊金融黑灰產》一文中指出,“目前,打擊金融黑產主要存在跨區域跨領域協同治理機制不完善、組織體系不健全、信息共享不暢通、交叉性風險甄別防范不到位、應急處置能力不強、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所以,構建起一個自上而下的數字化聯防聯動的組織體系至關重要。”
全方位布局,專業化、系統化的行業聯動,正是“愛馬”平臺的核心價值所在。
該平臺不僅為黑產的聯合和處置提供抓手,實現聯防聯動,同時服務于全鏈條業務前中后端,構建形成有助于甄別嚴重破壞金融秩序、為從業機構研判從事非法黑產活動的個人或組織的專業化應用系統。
技術加持,聯防聯動,以“愛馬”平臺為代表的違法犯罪預警防范全鏈條平臺勢必將成為打擊黑產道路中的有力武器。
雖任重道遠,但行則將至。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