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0家!代建行業掀起規模戰
在房地產行業下行的背景下,代建是為數不多仍保持熱度的細分賽道。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進入2024年,代建行業陣營仍在不斷擴容。前有招商蛇口宣布成立“招商建管”,后有融創正式對外官宣代建平臺“融者共創建管集團”,代建企業的競爭將愈發白熱化。截止到一季度,布局代建的企業已超過90家,TOP200房企下屬企業有70家,民營企業占一半。
2024年一季度TOP20代建企業新增簽約3464萬方,是2023年全年的29%。17家企業代建總合約規模超千萬,其中總規模超過一億平米的2兩家,超過5000萬平米的有3家。
代建行業“規模戰”一觸即發。
代建市場快速發展。
一個明顯的表現是,2024年以來房地產項目代建公開招標穩步增長。
根據招標信息監測,一季度代建中標項目總計達118個,同比增加32.6%,2023年同期這一數字是89個。增量創近年單季度最高。
對比2023年下半年,代建市場熱度明顯回升。
長三角是一季度中標代建項目的主要集中區域,118個項目中有73個項目在長三角地區,占比超過六成。珠三角、中西部和環渤海地區中標項目數分別占比14.4%、13.6%、10.2%。
三四線城市是代建增量的主要來源,一季度中標代建項目有59.3%位于三四線,占比接近六成。一線城市占比為11.9%。二線城市是28.8%。
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對代建需求并不多,開發商往往親自下場,所以代建下沉將是必然趨勢。比如嘉興、溫州、湖州等三四線城市活躍較高,其中嘉興一個城市的中標代建項目就有15個。
一季度中標代建項目基本都來自政府平臺委托,包括城投公司、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及其他國企,總計占比約94%。
城投+代建合作模式將成為未來增量的重要一部分。
根據綠城管理層在業績會上的表述,未來三年預計維持政府代建收入占比25%、城投類和紓困類收入占比30%、15%。
自2021年以來,城投公司成為拿地主力,但2021年至2023年城投拿地項目開工率不足三成,而城投參與拿地且已開工、開售的土地中,合作開發的比例達到34%。2023年已開工項目合作比例接近50%。
這意味著城投拿地之后獨立開發的能力和意愿均較弱。多數城投依然需要以盤活資產為主,尋求合作開發、代建、轉讓等機遇。在此背景下,將推動行業加速探索城投與代建企業合作模式。
代建行業正掀起一場“規模戰”,為拓展代建業務,提高市場份額和品牌競爭力,代建企業加快擴充合作資源庫。
除了與地方政府合作以外,企業之間“抱團”已成為代建企業擴張規模、搶占話語權的一條有效路徑。
從合作形式來看,代建企業已從原先的單項目合作拓展到集團戰略合作。比如金科開管于3月與綠城管理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圍繞代建業務在品牌、資源、資金、渠道等方面開展深層次合作。在此之前,金科開管曾與世紀金源集團騰云華力簽約合作。
行業競爭愈發激烈,代建企業之間的“抱團”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減少發展阻力,實現1+1大于2的效果。
另外,部分代建企業率先試水合伙人制度,以“直營+加盟”的模式擴大合作范圍,促進規模發展。
而隨著不斷有規模房企入局,代建企業的競爭將愈發白熱化。這也將倒逼各企業構筑自身核心管理服務能力,凸顯差異化特色。
目前來看,代建細分賽道已經形成,部分企業專攻不同領域,增強市場競爭力,其中代建綜合實力10強企業基本已確立自身定位和特色方向,比如綠城管理立志做最大的房產開發服務商,藍城集團是中國小鎮開發的先行者,金地管理聚焦商住、商辦、政府代建三大核心等。
代建業務潛在的增長空間巨大,一方面城中村改造加速落地,在保障房政策加速推進下,雙軌制下建設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市場調整穩定后每年新房市場規模大概在8億平方米左右,按照歐美發達國家代建參與度30%左右,整個新房市場也有2-3億平方米代建空間和規模。
由于優質的代建項目有限,未來房企在代建市場勢必將迎來一場激烈且艱難的市場份額之爭。
同時,代建行業也面臨多方面挑戰,比如相關的法律法規仍不健全,服務標準、權責界定等都有待完善。此外,企業自身模式都有完善和提升空間,特別是品牌和專業管理能力。
總的來看,如何做好復合的“第三方”,對于所有代建企業都是一個新的挑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