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訪華,特斯拉“求生”
4月28日下午,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乘坐灣流G550私人飛機抵達北京。
作者/張? 宇??編輯 /楊博丞? 來源/Donews
知情人士稱,馬斯克與中國高級官員會面,目的是討論在中國推出全自動駕駛(Full-Self Driving,簡稱FSD)軟件事宜。此外,知情人士還透露,馬斯克或尋求獲準將在中國收集的數據轉移到國外,用以訓練智能駕駛技術算法。
一周前,曾有中國用戶在X(原推特)上向馬斯克提問,“我期待特斯拉FSD早日進入中國,何時能實現?HW3.0系統何時能用上3D建模圖像?新倒車輔助功能何時能推送給中國的特斯拉HW3.0車主?”馬斯克對此回復稱,“這可能很快就能實現?!?/span>
2021年,特斯拉正式發布FSD Beta版,至今已經歷11次大規模更新,最新的版本是FSD V12,FSD V12完全采用神經網絡進行車輛控制,從機器視覺到驅動決策都將由神經網絡進行控制,解決了以往只能從高精地圖獲取智能駕駛關鍵信息的痛點。
不過,自特斯拉發布FSD以來,雖然已經在北美、歐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出,但卻遲遲未進入中國市場,而馬斯克在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期間訪華,在很大程度上說明FSD進入中國市場已經不能再推遲了。
當前,智能駕駛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的生死之戰,蔚來、華為、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都將智能駕駛視為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競賽的籌碼,畢竟智能駕駛不僅可以提升品牌影響力,更能形成高溢價,成為新能源車企的新利潤增長點。與此同時,比亞迪、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傳統車企也在加快相關布局,并計劃在2024年將城區智能駕駛功能落地。
顯然智能駕駛的拐點已經到來,FSD若遲遲無法進入中國市場,對于特斯拉而言或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特斯拉銷量大跌
2024年春天,特斯拉遭遇了一場巨大的危機。
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為38.68萬輛,同比下滑8.3%,環比下滑20.1%。這也是自2020年以來,特斯拉交付量首次出現季度同比下降。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2023年生產了94.7萬輛新車,其中超過60萬輛交付給了中國市場,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降到了13.3萬輛。作為對比,比亞迪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達58.6萬輛,而第二名吉利汽車為13.7萬輛。如果按照這一交付節奏,特斯拉能否完成2023年時的交付成績將是一個未知數。
特斯拉銷量大跌,導致其業績也一言難盡。美東時間4月24日,特斯拉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根據財報,特斯拉的總營收、凈利潤均出現同比和環比下滑。
具體而言,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的總營收為213.01億美元,同比下滑9%,其中汽車業務收入為173.78億美元,同比下降13%,而凈利潤為11.29億美元,同比下滑55%。
特斯拉在財報中強調,公司在第一季度經歷了許多挑戰,預期今年的交付量可能低于去年,仍預計2024年銷量增長率“顯著下降”。
為了應對銷量大跌帶來的一些列連鎖反應,特斯拉不得不裁減超過10%的全球員工,以削減成本并提高生產率,而受此次裁員影響的員工超過了1.4萬人。馬斯克在致員工的內部電子郵件中稱,裁員是經過徹底審查之后做出的艱難決定,并表示“這將使公司保持精簡、創新并進入下一個增長周期”。
與此同時,特斯拉還進行了降價救市。4月21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Y后驅版降價至24.99萬元,長續航版降價至29.09萬元,高性能版降價至35.49萬元;Model 3煥新版降價至23.19萬元,長續航煥新版降價至27.19萬元。此外,Model S、Model S PLAID版售價分別降至68.49萬及81.49萬元;Model X、Model X PLAID版售價分別降至72.49萬及82.49萬元。
不過,降價并非救市的萬全之策。一位新能源汽車業內人士向DoNews表示,特斯拉銷量不及預期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是國產新能源品牌快速更新迭代,在產品質量、創新技術、服務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不斷搶食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二是特斯拉的產品線過于單薄,數年前發布的車型已不再具備吸引力,并且難以支撐細分市場的需求。
當下,在銷量大跌之外,特斯拉還面臨著新的問題。美東時間4月26日,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宣布,已經開始對特斯拉展開新的調查,調查涵蓋美國2012年至2024年生產的配備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Model Y、X、S、3和Cyber truck車輛。據悉,特斯拉被調查的主要原因是在車輛被召回并進行了軟件更新后又發生了多起碰撞事故。
FSD入華已迫在眉睫
特斯拉面臨的挑戰不局限于短期的業績表現以及監管機構的調查,長遠來看,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優勢,難免會被新興新能源汽車品牌所取代。
但當下,特斯拉破局的關鍵或在于智能駕駛。中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汽車智能化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中短期智能座艙及智能駕駛對消費者購買意愿的影響更為明顯,高階自動駕駛將影響車企中長期競爭力。
根據中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預計,到2025年L2-L3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占總銷量超過50%,并在特定場景實現L4級車輛的商業應用。到2030年,L2-L3級車輛銷量占比預計超過70%,L4級車輛將在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道路廣泛應用。
方正證券分析稱,伴隨著多款智能化領先品牌新款車型持續推出,將帶來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滲透率快速提升,預計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在2024年有望迎來拐點。
為了破局,馬斯克必須促成FSD進入中國市場,帶動特斯拉進入下一個增長周期,這或許也是其訪華的重要原因。
此前,馬斯克表示,60億英里行駛里程是FSD實現質變的一個重要節點。2024年第一季度,特斯拉FSD的行駛里程已達12.5億英里,按照目前的速度,FSD累計行駛里程有望在5月底達到20億英里,并在一年之內達到60億英里。
為了增加FSD的覆蓋范圍,馬斯克除了力推FSD進入中國市場外,還在美國先后下調了FSD按月訂閱價和套餐購買價:FSD訂閱價格從每月199美元降至99美元,降幅為50.25%;FSD套餐購買價從1.2萬美元下調33%至8000美元。
在特斯拉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特斯拉方面稱FSD距離全面商用僅“一步之遙”,一旦實現,這項技術將成為特斯拉的“現金奶牛”,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
對于FSD的創收能力,高盛分析師也在研報中指出,從有利的方面看,隨著全球范圍內特斯拉電動車的增長,到2030年,特斯拉的軟件相關收入每年將達到數百億美元(主要來自FSD)。
FSD入華并不容易
馬斯克想要推動FSD進入中國市場,但這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壓力。
尤其是FSD涉及到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敏感問題,如果FSD在中國市場落地,數據采集、模型訓練與算力中心被看作關鍵。
中金公司曾表示,FSD如在中國推廣,整套數據閉環需在境內,需在數據采集、模型訓練方面進行準備,考慮BEV感知方案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本地化適配。在中國,FSD地圖測繪或需要與中國廠商合作,且特斯拉需搭建本土計算中心和組建在地算法適配團隊。
中信證券也指出,地圖數據高度敏感,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特斯拉究竟該如何獲取相關資質仍是個未知數,但想要短時間大規模鋪開并非易事。即使特斯拉獲取了數據采集資質,也大概率只能在中國本地進行模型訓練。這意味著,想要達到與美國同等的訓練效率,特斯拉需在中國建立超算中心,需要一定開發周期和成本。
此外,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國內新能源車企在智能駕駛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對特斯拉構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比如截至2024年4月,HUAWEI ADS智駕總里程已超過2億公里,NCA城市領航已覆蓋全國40000+城鄉鎮,實現了“全國都能開,有路就能開”;蔚來全域領航輔助NOP+累計驗證里程達到120.8萬公里,覆蓋中國大陸地區的726座城市(城市覆蓋率99%)實現主干路覆蓋不低于90%。
不過,FSD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了一些跡象。4月28日,中汽協官方發布《關于汽車數據處理4項安全要求檢測情況的通報(第一批)》,其中,比亞迪、理想、路特斯、合眾新能源(哪吒汽車)、特斯拉、蔚來6家企業的76款車型符合汽車數據安全4項合規要求。從具體車型來看,特斯拉國產Model 3、Model Y均符合汽車數據安全合規要求,是其中唯一一家符合合規要求的外資企業。特斯拉方面也表示,各地已陸續解除對特斯拉等智能網聯汽車的禁行禁停限制。
2024年是特斯拉進入中國市場的第十個年頭,如今特斯拉正處于困境之中,無論是從特斯拉發展空間的角度還是新能源汽車競爭的角度,推動FSD進入中國市場都是關鍵的一步棋,如果棋子落定,特斯拉將有望盤活全局,并開創新的增長周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