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松綁,一線城市調整還將持續
一線城市限制性政策松綁正在從非核心區展開。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5月6日,深圳發布通知,明確分區優化住房限購政策,在鹽田區等7個區范圍內購買住房,非戶籍人群購房社保年限“3改1”。
深圳上一輪放松限購政策是在三個月前的2月7日,彼時非戶籍人群購房社保年限由“5改3”。
一線城市樓市調整的頻次和力度均有所強化。
比如北京,4月30日住房限購政策迎13年來的首次調整,已擁有兩套房的京籍家庭可在五環外再買一套。
在此之前,上海也已于1月30日放開外環外非滬籍單身購房限制。
整體來看,一線城市在限購政策松綁上仍然比較謹慎,對市場的推動作用也有限,一線城市樓市政策調整還將持續。
“五一”小長假結束后第一個工作日,深圳迎來了部分區域住房限購政策調整,從分區優化住房限購政策、調整企事業單位購買商品住房政策、提升二手房交易便利化三個方面進一步優化房地產政策,降低非核心區購房門檻。
具體來看:
1、非深圳戶籍家庭、單身限購1套,在鹽田區、寶安區(不含新安街道、西鄉街道)、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7個區范圍內購房,社保、個稅年限調整為1年。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寶安區(新安、西鄉)社保、個稅年限仍為3年。
2、上述7個區域內,深戶多子女家庭最多可買3套
3、符合條件的企業恢復購房資格
4、支持商品住房“收舊換新”和“以舊換新”
政治局會議之后,一線城市因區施策的預期進一步強化。從一線城市調整路徑來看,北京、深圳調整比較頻繁,深圳近三個月已兩次調整限購政策,兩次調整后非戶籍家庭購房門檻由5年社保降至1年。
而北京也在過去三個月至少調整了3次限購政策,先是松綁通州區的“雙限購”,隨后又取消了離異3年內購房限制政策,緊接著三類人群可以在五環外新增一套住房。
對比4個一線城市來看,目前僅北京和上海在非戶籍人口購房資格方面,依然堅持5年社保要求,深圳7個區域調整至1年,而廣州限購區域內社保也調整為2年。
一線城市樓市調整具有很強的信號意義,政策仍有進一步優化空間,未來有望按照“因區施策”原則,優化限購政策,非核心區域或有進一步放寬的可能。
深圳調整的時間節點也耐人尋味,在此之前,北京放松了五環外限購政策。
兩大一線城市優化限購政策的邏輯基本一致,即向外圍區域釋放增量需求。調整的大背景是,“4·30”政治局會議召開,其中提到“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深圳和北京的政策內容均指向消化存量房產,為什么這么說?
從商品住宅存量來看,截至2024年4月末,深圳上述7個區域(寶安區包含新安街道、西鄉街道)新房庫存總量占全市總庫存的比重達到73%,南山區、福田區和羅湖區庫存比重僅為兩成左右。
再來看北京,北京五環外新房庫存規模占全市總庫存比重更是超過八成。另外,上海外環外新房庫存規模比重也超過八成。
與此同時,從供應端來看,一線城市外圍區域已成為新增供應的主陣地。比如北京,據克而瑞北京機構提供的數據,自2023年以來,北京五環以外累計供應新房項目455萬㎡,占全北京供應量的73%。
同樣,CRIC數據顯示,深圳2023年以來新房供應也集中在上述7個區域,供應規模占深圳全市供應規模的77%。
在二手房價格與新房價格差距縮小的情況下,外圍區域限購政策松綁政策對新房項目去化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深圳政策還包括了支持“以舊換新”,而上海也加入“以舊換新”陣營中來,首批參加倡議的項目30余個,主要分布在嘉定、松江、青浦、奉賢、臨港等區域。
實際上,上海、深圳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也是“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之一。
“去庫存”的號角,已從一線城市外圍吹響。
從當前市場表現來看,一線城市上一輪政策調整和利率下調,疊加項目折扣力度加大,推動市場短期有所修復,四大一線城市4月成交好于一季度月均。但整體修復動能有所減緩,4月四大一線城市新房成交呈現出同環比齊跌,累計同比持降的態勢。
當前的市場僅依靠單一的政策已很難提振,還需要進一步優化二手房置換、優化信貸政策等,未來一線城市還有進一步調整空間,政策調整也將圍繞“去庫存”來進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