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業績之壓:經銷商兩年減少1000家,遭多家券商下調盈利預測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業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經銷商減少約1000家。海天味業指出,經銷商減少原因為公司對網絡的主動優化、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競爭力的小規模經銷商被市場所淘汰。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作者|廖紫雯
?
民以食為天,與餐飲息息相關的醬油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一瓶醬油的生意能做多大,“醬油巨頭”海天味業對這個問題一定有著較大的話語權。
?
日前,調味品行業巨頭海天味業發布2024一季度及2023年業績報告,披露一季度業績回暖、2023年全年營收、凈利雙下滑等情況。
?
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業在兩年左右的時間里,經銷商減少約1000家。海天味業指出,經銷商減少原因為公司對網絡的主動優化、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競爭力的小規模經銷商被市場所淘汰。
?
一季度回暖與2023營收凈利雙下滑
2024年第一季度,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味業,603288.SH)實現營收為76.94億,同比增長10.21%;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9.19億,同比增長11.85%。業績出現一定回暖。
?
2023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收為245.59億,同比下降4.10%;實現歸母凈利潤為56.27億,同比下降9.21%。
?
營收細分來看,2023年,海天味業醬油、調味醬、蠔油分別實現營收為126.37億、24.27億、42.51億,分別同比下降8.83%、6.08%、3.74%;毛利率分別為42.63%、35.49%、29.00%,分別同比增加2.34個百分點、同比減少1.79個百分點、同比減少4.65個百分點。
?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在整個餐飲市場迎來極大復蘇的2023年,海天味業的下滑更多是自身原因造成的。2023年,中國的調味品市場有一定的增長,整個中國的餐飲行業收入增長雙位數,全年收入達到五點三萬億。餐飲行業的增長必將帶來調味品行業的增長,兩者是唇齒的關系,整體去看,海天味業營收的下滑,特別是醬油下滑百分之八點多,這已經說明海天味業在整個傳統的醬油行業里面處于比較老化。
?
數據端來看,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中國餐飲行業全年收入達52890億元,同比增長20.4%。
?
朱丹蓬指出,“整個醬油這一塊,市場百花齊放,整個壟斷的局面會被打破。復合調味品一定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因為新生代作為主流的消費群體,他們對復合調味品的需求是增大的;對于餐廳低端而言,對于復合調味品的剛需度也在持續的上升。所以未來整體而言,醬油作為主品類,它的整體是穩定的,但是復合調味品個性化的這一塊肯定是有增長。”
?
此外,海天味業醬油、調味醬、蠔油等三大主要產品銷售量也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滑。2023年,公司醬油、調味醬、蠔油銷量分別為229.82萬噸、28.35萬噸、86.11萬噸,分別同比減少8.17%、0.41%、1.92%。
?
庫存方面,三大產品出現較大增長。詳細來看,2023年,公司醬油、調味醬、蠔油庫存量分別同比增長152.54%、165.68%、61.93%。
?
海天味業指出,報告期末,公司產品庫存同比上升,主要是本期春節延后,備貨集中在本期末所致。
?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對《港灣商業觀察》表示,海天味業2023年受負面輿論影響,營收出現下降,這體現得比較明顯。調味品市場競爭激烈,品牌備受負面輿論干擾,營收下降,凈利率毛利率也逐年下降,反映出企業運營能力出現問題,競爭優勢下降。
?
2022年9月,海天味業醬油產品曾陷入“添加劑雙標”事件的輿論風波。當時,有網友指出,海天味業在國內銷售的部分醬油產品中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如谷氨酸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等。而在國外銷售的海天醬油,僅標注水、大豆、小麥等天然原料,以及食鹽、砂糖等調味劑。后續公司對外澄清指出雙標主要由于各國國標存在差異。
?
朱丹蓬表示,近兩年來,海天味業輿情不斷,從‘醬油生蛆’到‘添加劑’,都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影響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終端消費者不像餐飲業對醬油有那么高的忠誠度,加之調味品市場競爭本就十分激烈,因此海天味業下滑也不足為奇。
?
同時,朱丹蓬指出,未來,90后00后等新生代將成為調味品主流消費群體,他們消費更具個性化,消費選擇會進一步分散。因此調味品賽道難有全能冠軍,只有單項冠軍,哪怕強如海天味業,肯定也是需要圍繞幾個主要品類做精做深,不可能全線開花。隨著調味品賽道不斷擴容以及龍頭企業發揮規模化經營效應,海天味業營收增長以及市占率提升仍有較大空間,只要公司持續圍繞品質提升與服務改善下功夫,加強食品安全管控,未來增長仍可期。
?
醬油等業務業績承壓的情況下,有投資者提出“能否介紹一下公司未來3-5年醬油、蠔油、調味醬未來市場份額的展望?”
?
海天味業表示,醬油、蠔油、發酵醬的使用已融入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得益于調味品消費頻次高、具備一定需求剛性的特點,三大品類有一定穩健發展的基礎,伴隨著當下消費需求的多樣性、餐飲行業的復蘇態勢初顯、預制菜等關聯產業的生態形成等因素,可能會為其未來發展創造一定空間。
?
同時,公司指出,但調味品行業競爭激烈,絕不是單純看“量”的發展,更重要是看“質”的發展。“民以食為天”,調味品企業來不得半點投機馬虎和急功近利,只有堅守初心,用堅定的耐力去不斷提升品質,真材實料,食品安全,才能共同推動調味品行業的長遠發展;也只有在調味品生產研發中有長期技術沉淀和持續創新、能敏捷響應市場需求、且具備一定規模化生產能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發展和競爭中行穩致遠。
?
事實上,營收整體來看,時間線拉長,據雪球數據,2018年-2022年,海天味業營收增速分別為16.80%、16.22%、15.13%、9.71%、2.42%;歸母凈利潤增速分別為23.60%、22.64%、19.61%、4.18%、-7.09%。
?
2024年,海天味業計劃營收目標為275.1億、歸母凈利目標為62.3億,分別同比增長12.01%、10.72%。
遭多家券商下調盈利預測
業績承壓的情況下,多家券商對海天味業給出下調盈利預測。
?
天風證券指出,由于目前大環境仍充滿機遇和挑戰,根據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略調整盈利預測,預計24-26年營收分別為270.70/295.96/323.03億元(24-25年前值為302/339億元),增速為10%/9%/9%,歸母凈利潤為61.08/65.85/71.07(24-25年前值為75/86億元),增速為9%/8%/8%,對應PE為36/33/31X,維持“買入”評級。
?
平安證券指出,公司終端需求恢復不及預期,業績承壓。根據公司2023年年報,略調低業績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6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1.54億元(前值為68.21億元)、67.67億元(前值為76.45億元)、75.33億元(新增),EPS分別為1.11/1.22/1.35元。對應4月26日收盤價的PE分別為35.1、31.9、28.7倍。公司作為調味品龍頭,在品牌/產品/渠道方面競爭優勢突出,市場份額持續提升,依舊看好公司長期發展,維持“推薦”評級。
?
中泰證券表示,根據公司年報,考慮到需求較為疲軟,下調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別為265.66、288.07、309.59億元(2024-2025年原值為289.37、320.85),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1.25、68.11、74.21億元(2024-2025年原值為71.46、81.97),EPS分別為1.10、1.22、1.33元,對應PE為35.3倍、31.7倍、29.1倍,維持“買入”評級。
?
東吳證券指出,公司業績基本符合預期,但考慮公司仍處于改革陣痛期,下調公司24-26年收入預期為275.9/305.7/336.83億元(此前24-25年預期為285/317億元),同比+12%/11%/10%,下調24-26年歸母凈利潤預期為62.6/71/79.9億元(此前24-25年預期為68/76億元),同比+11%/13%/13%,對應24-26年PE分別為35/30/27x,維持“增持”評級。
?
國聯證券表示,考慮到行業需求略承壓,調整公司2024-2026年營業收入分別至268.12/289.56/312.7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17%/8.00%/8.00%,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1.72/67.47/73.80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69%/9.33%/9.37%,EPS分別為1.11/1.21/1.33元/股,3年CAGR為9.47%。鑒于公司為基礎調味品龍頭企業,積極變革,經營有望改善,參照可比公司估值,給予公司2024年39倍PE,目標價43.29元,維持“增持”評級。
?
經銷商兩年減少約1000家
海天味業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也存在公司直銷等其他銷售方式。海天公司及其子公司超過92%的銷售收入來源于向經銷商銷售調味品。?
海天味業于2023年財報中指出,公司高度重視建設一支能力突出、合作穩定的線下線上優質經銷商隊伍,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經過多年積累,公司經銷網絡布局廣、渠道多樣。同時,公司加快數字化營銷建設,基于經銷商、批發商以及終端零售店等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用數字化技術方案實現與目標用戶的有效觸達及聯動,賦能線下銷售轉型升級的同時,渠道費用投入亦更加精準。
?
2021年末-2023年末,海天味業經銷商數量分別為7430家、7172家、6591家。今年一季末,公司經銷商跌至6506家。
?
在4月29日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有投資者指出“經銷商從2021年開始就減少,兩年減少約1000個,這是主動優化還是被動為之?減少經銷商的邏輯和考慮是怎樣的?”
?
對此,海天味業表示,經銷商數量與營收之間不是呈正向比例關系,經銷商數量的減少一方面是公司對網絡的主動優化,不簡單追求經銷商數量的增加,更注重經銷商的發展質量,扶持核心經銷商上規模發展一直是公司所堅持的;另一方面在存量經濟下,競爭也更加激烈,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競爭力的小規模經銷商被市場所淘汰。
?
伍岱麒指出,經銷商大幅減少,說明企業凝聚力下降,經銷商認同度下降,可能因利潤空間下降導致客戶利潤不足無法良好運轉,負面新聞又導致了營收的下降。渠道商認可度下降,流失對企業而言,影響很大,除了營收下降,庫存上漲外,還有可能導致終端網點減少,消費者能見度下降,更損失產品銷售的機會,會引發營收的下降。
?
另一方面,2023年全年,海天味業線上、線下渠道實現營收分別為219.26億、8.89億,分別同比下降、減少3.86%、10.06%。
?
有投資者指出,“去年線上渠道營收同比下滑10%,相比于過去幾年在電商的高兩位數增長來說,是首次下滑。公司在年報中表示這是優化線上渠道的產品矩陣所致。那么,具體是怎樣優化的?電商下滑的趨勢是否會持續?”
?
對此,海天味業表示,去年受到綜合因素的影響,公司的線下線上營收均出現了下滑,經過去年對產品、渠道等多方面的變革,今年第一季度線上營收增加了20.67%,公司會持續做好新渠道的建設和開發。(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