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經理“封閉期”離職之謎
封閉期內主動離職有何隱情?
作者/ 鄭理?來源 /獨角金融
昔日“老十家”之一的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大成基金”),近日一位基金經理“清倉式”卸任旗下4只在管基金,引發關注。
5月17日,大成基金發布公告稱,基金經理吳翰因個人原因離職。目前,該基金經理已在基金業協會辦理了注銷手續。
本是一則很普通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之所以引起關注,主要原因在于,吳翰在離職前,有一只FOF產品的任職管理時長不足1年,并且這只基金目前還處于封閉期。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無特殊情況,在基金封閉期內未滿1年時,基金經理是不能離職的,在封閉期內基金經理變更,持有人無法因為基金經理的離職而選擇贖回產品。
有人離場,也有人進場。近一年以來,大成基金6名基金經理離任,同時又新增聘了10名基金經理。可以看出大成基金對加快人才梯隊的建設和投研體系的重視程度。
圖源:wind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頭部基金與中小型基金公司之間的溝壑日益分明,隨著新人的加入,大成基金能否苦練內功,做好業績,重振昔日“老十家”風采?
1
封閉期內基金經理離職,
大成基金能獨善其身?
吳翰離職前,其管理的大成頤禧積極養老目標五年(下稱“大成頤禧基金”)是一只以發起式形式成立的FOF基金,該基金成立于2023年6月29日,今年以來(截至5月29日)漲幅達3.57%,高于同類平均的-0.8%。
根據基金合同規定,該基金有5年的封閉期,認購該基金后,投資者需要持有5年才可進行贖回。2024年5月15日,吳翰卸任基金經理,總計管理大成頤禧基金不足1年,吳翰的任職回報為-2.82%。
基金經理清倉式離任,這對持有該基金的基民也會有一定的影響。2023年11月新修訂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投資管理人員注冊登記規則》,基金經理需承諾無特殊情況不在公募基金產品募集期、封閉期以及管理公募基金產品1年內主動離職。
據《每日經濟新聞》援引基金業內人士的分析,如果基金經理自己決定要走的話,其實基金公司也沒有什么辦法。
圖源:罐頭圖庫
基金經理在基金封閉期內離職,對基金的運作能否產生哪些影響?對此,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分析,一般情況下,基金在封閉期內,基金經理任職時間需要大于1年,少于1年不利于基金管理,在此期間離職,可能會造成基金風格的變化。對銜接者來說,如果銜接不上,可能會造成投資風格的變化,造成基金凈值的波動。
不過,因特殊情形需要變更,基金公司可以向協會提出申請,報送公司和基金經理本人作出的變更原因說明以及規則中所列的材料。
大成基金經理在基金封閉期內離職,并非頭一回。2023年7月,被稱為“成長股獵手”的大成基金經理謝家樂離職。
離職前,謝家樂管理的大成北交所兩年定開混合尚處于兩年的封閉期中,在基民無法贖回的情況下,謝家樂卸任,并留下2023年6月才管理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朱倩單獨管理。朱倩在接管后不到一個月,折合年化虧損超過謝家樂在管期間的虧損,引發基民不滿。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謝家樂是在管理的一只產品的封閉期內離職,但由于2023年7月監管新規還未發布,大成基金及基金經理受到的影響有限。
回到此次離任的經理吳翰身上,他在大成基金履歷比較豐富,兩次從大成基金離任,又兩次再回到大成基金任職,是一名“老將”。
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吳翰曾先后擔任大成基金產品研發與金融工程部首席產品設計師、副總監。隨后吳翰從大成基金離職。2015年4月,吳翰回到大成基金,先后擔任大成基金產品研發與金融工程部副總監、數量與指數投資部副總監。
2017年3月,吳翰再次從大成基金離職。2021年9月,吳翰又回到了大成基金,并于2022年8月2日起成為公司的基金經理。如今,吳翰又從大成基金離職。
梳理吳翰在大成基金管理FOF產品。在他離職前,共計管理FOF產品4只(多種份額合并計算),管理規模為1.35億元。其中3只基金任期內業績回報為負收益,僅一只養老FOF的Y份額取得了3.86%的任職回報。
《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投資管理人員注冊登記規則》中規定,無特殊情況管理公募基金產品處于募集期、封閉期內主動離職,且離職時間未滿24個月(含靜默期)不得注冊為基金經理。也就是說,吳翰短期內再注冊為基金經理的可能性不大。
吳翰離任后,大成基金旗下的FOF產品由基金經理陳志偉管理,陳志偉算是一位新人,任職基金經理時間不足1年。
2
46名基金經理,誰是閃耀“之星”?
人才隊伍建設是公募基金發展的基石,基金經理水平高低,決定了基金公司的成與敗。
淪落至30名以外的“老十家”,大成基金經過幾輪人才洗牌,包括明星基金經理趙世宏、李本剛的離職,一時間成了大成基金更大的痛。
圖源:罐頭圖庫
大成基金共有46名基金經理,百億權益基金經理有3位,分別是:韓創、徐彥、劉旭,被稱為大成基金的“三劍客”。
截至5月31日,徐彥管理的6只產品規模最高,達146.83億元,產品類型以混合型為主,任職年化回報13.1%,高于滬深300的2.1%。
圖源:wind
徐彥曾于2018年離職,2019年重新回歸后,盡管業績表現不及2018年,但其管理的6只(A和C類合并計算)產品均實現了正收益,成為大成基金的投研隊伍里一顆閃耀之星。
圖源:天天基金網
徐彥身上的標簽是“深度價值”,類似的基金還有中歐基金的曹名長、景順長城的鮑無可、富國基金的劉莉莉、工銀瑞信基金的楊鑫鑫等。
業績曾奪得偏股型產品冠軍的韓創,加入大成基金不到5年半。起初,韓創入行時先從基金研究員做起。2019年1月,韓創升任基金經理,管理大成消費主題混合、大成新銳產業混合2只基金。次年韓創初步整理出了自己的投資框架,主要圍繞三條原則,即行業景氣度,公司競爭優勢,合理的估值。
初擔任基金經理,韓創就迎來了“高光時刻”。他管理大成消費主題1年24天,獲得了38.68%的回報。此外,大成新銳產業混合在2020年以79.41%的漲幅排名175/1690,進入行業前10%;2021年,該基金以88.25%的漲幅奪得當年混合偏股型冠軍。
由此,剛成為基金經理2年的韓創風頭無兩,成為大成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
2021年,韓創先后接管大成國企改革靈活配置混合、大成產業趨勢混合、大成核心趨勢混合、大成景氣精選六個月持有期混合4只基金。
今年以來,韓創所管7只基金取得了不錯的收益。曾經的冠軍產品大成新銳產業混合再創耀眼成績,在613只同類基金中排名第一,近一年收益率9.29%,高于同類平均的-12.67%。
圖源:wind
截至一季度末,韓創在管基金主要重倉了賽輪輪胎、昊華科技、紫金礦業、云鋁股份、遠興能源等上市公司,與2023年一季度相比,重倉股票變化不大。
圖源:wind
劉旭將徐彥稱作導師,也是一位推崇價值投資的金牛基金經理。廈門大學管理學碩士,2009年~2010年在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任審計師,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任廣發證券研究所研究員(商貿零售方向),2013年5月加入大成基金,任家電、汽車方向的研究員。2015年7月開始擔任基金經理,劉旭在管基金8只,規模合計149.49億元。
好的業績,取決于基金經理對市場的判斷以及技術層面的分析,也與基金經理實力、經驗有關。
在投資過程中,韓創曾提醒,“無論持有人還是基金經理都應對收益保持理性的預期。”
3
“老十家”中消失的大成基金
作為“老十家”之一,大成基金管理規模屬于中型基金公司,被眾多后起之秀超越。
大成基金成立于1999年,總部設在深圳,是中國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中泰信托、中國銀河(601881.SH)、光大證券(601788.SH)分別持股50%、25%、25%,董事長為吳慶斌。
出生便握了一手好牌的大成基金,成立前十年內一直位于行業前十,最好時的規模還排過第二名。不過,2011年那個冬天,重慶啤酒的黑天鵝事件,大成基金作為主要的流通股東,這起事件給了后者沉重一擊,也是其業績走向滑坡的轉折點。
圖源:罐頭圖庫
彼時,本為西南一家二線啤酒品牌的重慶啤酒,因為乙肝疫苗的研發頗受市場關注。大成基金當時極為看好重慶啤酒。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大成基金通過旗下基金大成創新成長、大成財富管理2020、大成優選股票、大成精選增值混合、大成景陽領先股票重倉了該股票,在重慶啤酒前十大流動股東占據了5個席位。
2011年12月7日,重慶啤酒披露了疫苗“幾乎無效”的實驗結果,此后該股連續9個交易日出現跌停,股價從82.92元/股跌至19.96元/股。
此事對大成基金影響頗為深遠,之后的幾年,其規模一路下滑:2012年,大成基金規模曾排在行業前十,2013年末,大成基金跌出前十名;直到2015年,大成基金規模才穩定在千億元以上。
除了規模下滑,大成基金投研團隊動蕩不斷,數據顯示2014年后的一年多時間,大成基金發布了多達24次基金經理變更公告,有5位基金經理先后出走。而股東變更、高管變動也是大成基金這幾年的常態。
此前,大成基金除了中國銀河、光大證券、中泰信托持股外、廣東證券也持有25%的股份。
2005年,廣東證券將其所持有的大成基金23%股權轉讓給中泰信托,自此,中泰信托持股比例升至48%。
2016年,廣東證券將其持有的余下的2%股權全部轉讓給中泰信托,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股東持股格局:中泰信托持股50%,為第一大股東;光大證券和中國銀河各持股25%。
股權變動下,大成基金高層也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
2015年,原董事長張樹忠因工作安排離任,董事長之位由劉卓接任。劉卓此前曾在哈爾濱銀行任職,歷任執行董事、董事會秘書、副董事長等職位。
2019年,劉卓任期屆滿離任,中泰信托董事長吳慶斌接任該公司董事長職務。總經理層面,該公司先后經歷了于華、王顥、羅登攀的離任,目前大成基金總經理為譚曉岡。
大成基金逐步從重慶啤酒黑天鵝事件陰影中走出來。從管理規模看,大成基金每年都在穩步增長。
wind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至今(截至2024年5月31日),大成基金在管公募規模從1047.14億元增至2636.01億元。從產品類型看,債券型規模為838.47億元,貨幣基金規模796.41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661.31億元,股票型基金規模249.57億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期成立的南方基金、博時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已躋身第一梯隊,資源越來越集中于頭部的當下,昔日“老十家”大成基金逆襲難度越來越大。
市場瞬息萬變,難以捉摸。在基金投資中也鮮有“常勝將軍”。韓創曾經說過,投資是一個概率問題,不論對中短期行業景氣度的判斷,還是中長期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判斷,本質上都是個人的主觀判斷,這種主觀判斷存在出錯機率。
作為基金經理,投資過程中不僅要有獨立思考能力,還要有較好的洞察能力,更要積極勤奮。
你買過大成基金的產品嗎,收益如何?更看好哪位基金經理?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