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首虧的牧原股份:揮之不去的質疑
5月27日晚,“豬茅”牧原股份詳細回復了深交所下發的年報問詢函,涉及的內容包括流動性風險、關聯交易等,該公司表示流動性風險可控且不存在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情形。
文 | 楊萬里??編輯 | 張佳儒? 來源|尺度商業
據了解,監管層此前就上述問題提問,牧原股份也進行了回復,但外界的質疑與擔憂一直存在。近年來,牧原股份反復在被質疑和澄清中循環,似乎未徹底獲得外界信任。
上述現象背后,可以從牧原股份披露的數據中尋找部分原因。
上市以來,牧原股份合計融資規模超過1100億元;截至2023年末,牧原股份有息負債超過76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310.76億元;近三年發生的與日常經營相關的關聯交易金額均超過54億元。數據是客觀的,牧原股份何時能完全打消揮之不去的質疑,即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以及關聯交易有無利益輸送,有待觀察。
業績方面,2023年,牧原股份歸屬凈利潤虧損42.63億元,創下2014年上市以來首次虧損紀錄。去年,牧原股份合計下跌14.23%。
當市場預期豬肉養殖企業即將走出行業低谷之際,牧原股份短期內股價回暖。從2024年年初至今,該公司累計上漲14.5%。截至5月31日收盤,牧原股份股價為47.15元,總市值為2577億元。
否認存在流動性風險,
但短期償債指標偏低
牧原股份經營范圍包括養殖業務、屠宰、肉食業務、貿易業務等。
據wind數據顯示,上市以來,牧原股份通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合計募資約1112.54億元。融資規模超千億就一定資金充裕?相反,近年來牧原股份的流動性風險一直被監管層和二級市場關注。
2021年3月15日,深交所在下發問詢函,要求牧原股份說明“公司貨幣資金是否存在質押、凍結等權利限制,是否存在與控股股東及關聯人的共管賬戶。利息收入遠低于利息費用的原因”。一天后,牧原股份回復稱沒有權利限制、沒有共管賬戶且具有合理性。
2022年10月26日,養殖股當日集體重挫。彼時,媒體報道稱“市場擔心養殖股會出現流動性風險”。牧原股份隨即作出澄清。
2023年9月28日、10月9日、10月19日,受傳言等因素影響,牧原股份分別下跌4.56%、7.63%、8.72%,短期內顯著下跌。牧原股份回應稱,“承包制是對考核激勵機制的嘗試與探索”、“未發生大規模裁員”。
在2023 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到外界對牧原股份的資金流等懷疑態度。牧原股份則表示,從去年開始主要經營策略是穩健增長,優化負債結構。
財務風險指標方面,截至2023年末,牧原股份資產負債率為62.11%,同比增加7.75個百分點,原因是經營虧損所致。同期,該公司有息負債為761.37億元,高于可比公司溫氏股份、新希望、巨星農牧、神農集團。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末,牧原股份的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310.76億元;194.29億元貨幣資金中有56.53億元受限,受限占比達29.1%。
負債金額達數百億,牧原股份的財務費用高于兩家同行公司。
2023年,牧原股份財務費用為30.54億元(占營收比重約為2.75%)。同期,新希望、溫氏股份等公司的財務費用分別為19.75億元(占營收比重為1.4%)、12.13億元(占營收比重約為1.35%)。
另一組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牧原股份流動比率分別為0.62、0.80、0.67,速動比率為0.18、0.31、0.23,數值呈現先升后降。一般來說,流動比率為2左右、速動比率為1左右比較理想。
牧原股份短期償債指標偏低,與其采取的“全自養、全鏈條、智能化”養殖模式有關,該模式具有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大的特點。此外,牧原股份通常不傾向于抵質押類型的中長期貸款,主要使用短期借款,導致短期借款比例相對較高。
今年5月份,深交所對牧原股份下發的年報問詢函中,追問該公司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牧原股份回復表示整體流動性風險可控。
有觀點認為,牧原股份的償債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豬價波動。如果后續豬價上行,有利于緩解養殖企業的資金壓力,改善現金流情況以及修復資產負債表。
關聯交易頻頻被質疑,
有無利益輸送?
除了流動性風險外,牧原股份的關聯交易也多次引發監管層關注。
2021年3月13日,某“大V”公開質疑牧原股份的財務真實性,質疑內容包括牧原股份與控股股東旗下建筑公司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等。
消息發酵后,一度引起市場熱議。有媒體曾就此事建立了《牧原股份是否財務造假引激變 公司火速回應》話題。
2021年3月15日,深交所對牧原股份下發問詢函,要求該公司說明“大量工程項目均由關聯方承建的商業邏輯及合理性”、“關聯交易的定價公允性”。一天后,牧原股份回復稱,“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與牧原建筑的關聯交易價格是公允性的”。
2022年5月18日,深交所對牧原股份下發年報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選擇向關聯方采購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可能造成利益傾斜的其他關系”等。2022年6月1日,牧原股份回復問詢函稱,“公司選擇向關聯方采購具有合理性”、“不存在利益傾斜的情形”。
2024年5月12日,深交所對牧原股份下方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關聯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是否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情形”。
據牧原股份披露,2023年,該公司因采購商品、接收勞務發生的關聯交易金額為34.92億元。關聯采購的前五大供應商包括“牧原建筑”、“牧原設備”、“正泰牧原”、“牧原物流”、“聚愛數字”。上述供應商中,有4家公司的實控人是秦英林,1家公司的受益股東包括秦英林夫婦。
近三年,牧原股份發生的與日常經營相關的關聯交易金額為約197.1億元、約65.53億元和約54.57億元,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牧原股份回復年報問詢函稱,“關聯交易價格公允,不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的情形”。該公司還表示,未來將從業務需求出發,合理規劃與關聯方的交易情況。
后市,牧原股份的經營表現及財務指標能否改善,我們將繼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