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運維成本超30億,共享單車齊漲價卻仍難盈利
一年運維成本超30億,共享單車齊漲價卻仍難盈利
來源|翟菜花
在今年清明節期間,美團共享單車的漲價消息曾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據悉,節日期間,美團共享單車單價從每15分鐘 1.5 元 上調至 每 15 分鐘 1.8 元,每超過15分鐘費用增加1元。按照這一計費標準,騎行1小時的費用可達4.8元,已高于大部分城市1-2元的公交車價格。網友紛紛感嘆,遭到了來自共享單車的價格“背刺”。
在五一勞動節期間,青桔和哈啰這兩家共享單車品牌也曾經進行過價格上漲,但節日結束后又恢復了原來的價格。對此,共享單車品牌工作人員回應稱,在節假日期間人力成本和運維成本普遍上漲。由于共享騎行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并考慮到折舊和人力費用等因素,如果不對部分城市進行價格調整,就很難保持正常運營。因此,在一些城市中共享單車在節假日期間會有價格上浮的情況出現,而節后則會回歸到原來的水平。這已經成為業內的常態。
實際上,除了節假日之外,共享單車頻繁調價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尤其是在最近兩年。而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共享單車運營成本不斷攀升。
其中,硬件和運維成本的增加最為顯著。據媒體于2022年披露,全球供應鏈緊張和通貨膨脹壓力導致共享單車制造所需原材料(如鋁、鋼鐵和橡膠等)持續上漲,這無疑提高了共享單車的制造成本。
此外,共享單車作為高頻使用的交通工具,其運維成本也居高難下。由于損耗速度快、維修和折舊成本高昂,尤其是人工費用上升,給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制作一輛共享單車時所需成本約為700-1100元之間;若按照4年的使用周期計算,則每輛單車的年均攤成本在175-275元之間。此外,每輛車每日的運維開銷大約在0.5-1元之間,一年下來總運維成本達182.5-365元。兩者相加,一輛共享單車一年所需的成本為357.5-640元。按照哈啰、美團、青桔三巨頭的最新投放數據計算(哈啰1000萬輛、美團520萬輛、青桔600萬-700萬輛),它們一年的運維成本分別是35.8億-64億元、18.6億-33.3億元、21.5億元-44.8億元。
隨著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進一步推高了整體的運維費用,反映在價格上就是高峰時段增加的調度費用和管理費用,這間接引發了部分用戶的不滿。目前某投訴平臺針對“三巨頭”的最大比例投訴即為停車所導致的調度費和管理費。
成本高企下的共享單車行業,虧損是常態。據公開數據顯示,共享單車“三巨頭”所在的業務板塊都難以實現盈虧平衡。事實上,共享單車這類產品的本質是分時租賃,先通過燒錢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占據市場份額。而隨著政府相繼出臺政策引導共享單車規范后,整個行業也逐漸告別了市場擴張、打價格戰的階段,而是希望通過“降本增效”實現盈利。漲價、增加停車相關的維護費用等手段也成為共享單車企業的一致選擇。未來,共享單車行業很可能會迎來一波新的漲價潮,這不僅是為了覆蓋日益增加的成本,也是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可持續的發展。
盡管如此,共享單車在“最后一公里”市場中的優勢依然明顯。隨著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加劇和綠色出行理念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養成了騎行共享單車的習慣,這種習慣的形成和維持使得共享單車在市場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消費者應當理性看待共享單車的漲價現象,理解其背后的成本壓力和市場需求。共享單車車企則更應該看到用戶實際的需求和困境,通過技術手段和精細化運營控制成本,提升服務,共同推動綠色出行行業健康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