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折“抄底”捷信消金不良資產包,沈國軍的“銀泰系”現身AMC江湖
260億不良資產如何“消化”?
作者/姚悅?編輯/付影?來源/ 獨角金融
沉寂許久的“浙商大佬”沈國軍有了新動向,這次是在AMC江湖。
近日,中國首家外商獨資、也一度是國內最大消費金融公司之一的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捷信消金),在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前,最后“甩賣”了一批不良資產。這筆價值260億元被稱為“史上最大規模”的個貸不良包,引得一眾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下稱:AMC)競相爭搶,最終“花落”江西瑞京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瑞京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江西省第二家、贛州市唯一一家的地方AMC,背后正是“浙商大佬”沈國軍及其麾下的“銀泰系”。
捷信消金此次轉讓的價值260億元個貸不良包,因體量過大曾被認為會被聯合收購。現在被“獨享”后,該資產包會被如何“消化”,也隨即成為市場關注的新焦點。
一年多前,“銀泰系”開啟“賣賣賣”模式,市場還一度猜測沈國軍是否要“退隱”;一年多后,近20億元拿下“最大個貸不良包”,這位昔日“資本獵手”是否已找到“新獵場”?
1
260億個貸包0.68折“甩賣”,
地方AMC競相爭搶
據《華夏時報》報道,5月29日,捷信消金價值260億元的不良資產包在北京線下進行招投標。該資產包起拍價17.7億元,相當于打了0.68折。浙商資產、江西瑞京資產、天津濱海正信、重慶富城等地方AMC都參與了招投標。
捷信消金成立于2010年,是中國首家外商獨資的消費金融公司,還曾一度成為國內最大消金巨頭之一。但近年來,捷信消金不僅業績下降,資產規模也在縮減,甚至還多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上述原因綜合導致資金流短缺的捷信消金,近兩年開始不斷加大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捷信消金此次轉讓的這筆價值260億元的不良資產,一旦交易成功,將打破個貸不良資產轉讓規模紀錄。而這次拍賣完成,也意味著捷信消金完成清倉表外業務,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此前,被認為最有可能“接盤”這筆資產的是浙商資產,因為其已是捷信消金的“老主顧”。據“第一財經”報道,早在2021年,捷信消金就轉讓過規模108億元的資產包給浙商資產,最終浙商資產拿到86億元的規模。到了2023年,浙商資產又定向獲得來自捷信消金的本息合計170億元的資產包。
然而,浙商資產并沒有“殺入決賽”。最終的懸念則在瑞京資產和海南新創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南新創建)之間揭曉。
圖源:罐頭圖庫
競拍結果還一度“烏龍反轉”。
捷信消金此次不良資產轉讓并沒有在銀登中心公開競價,而是采取了線下競價的方式。與在銀登中心公開競價不同的是,本次是現場非透明報價、競價。
綜合《南方都市報》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競拍機構在競價前被告知的是,每一輪報價后,招標方會詢問非最高出價者或者同出價者是否加價,再決定其能否有資格進入下一輪。但競價時,規則卻在競拍機構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成了即便是最高出價者,也會被叫入現場反復報價。
結果,進入“絕殺”環節的海南新創建和瑞京資產,也都不知道最后誰報了最高價,而且招標方也沒有現場告知,導致市場最初傳出的是海南新創建競拍成功的消息。
但幾天后就出現“反轉”,贏家成了正準備坐車離京的瑞京資產。瑞京資產最終叫價19.6億元,相較起拍價溢價10.73%。據《華夏時報》報道,因為規則原因,雙方在互不知情的情況下,產生了一個多億的報價差距。
不過,相較于資產包260億元的價值,瑞京資產相當于約0.75折拿下。
“惜敗”給瑞京資產的海南新創建,是新創建集團的子公司,由于控股股東注冊地在香港,因此海南新創建被認為是內地首家港資控股的地方AMC。而新創建集團則是鄭裕彤家族旗下新世界發展的子公司。
2
“最終贏家”瑞京資產的“朋友圈”
“最終贏家”落定,瑞京資產將如何“消化”這個超級體量的個貸不良包,也隨即成為市場關注的新焦點。
有從業者對自媒體“消金界”表示,想要處理260億量級的不良資產,“最少需要50家80人以上的隊伍”。且由于規模過大,此前不少人還猜測會是“聯合收購”。
此外,當前個貸不良資產處置并不容易。據“第一財經”援引AMC從業者的表述,個貸不良資產涉及主體較多,且數據龐大,處置起來較麻煩,相對而言風險和成本都高于對公不良資產,價格一直喊不上去。
“消金界”在2020年推測萬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亟待爆發時,就這樣說道,“在從業者眼中,想要迎上風口,最重要的環節,還在于必須打通人脈。
無獨有偶,在談及AMC需要的核心實力時,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也提到市場和人脈資源,“廣泛的市場渠道和人脈網絡有助于資產的快速處置。”
圖源:罐頭圖庫
獨自“抄底”捷信消金的瑞京資產,又擁有什么樣的“朋友圈”?
據天眼查顯示,瑞京資產第一大股東為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銀泰投資),持股35%;第二大股東為贛州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30%;第三大股東為贛州瑞京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持股17%,(據“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該合伙企業是銀泰投資的高管激勵持股平臺);實控人則為沈國軍。
圖源:天眼查
關于沈國軍,天眼查最先介紹的是“馬云好友”,其次是“菜鳥網絡前CEO”、“銀泰商業創始人”。
沈國軍的商業軌跡也確實與馬云的“阿里系”有不少交集。
據了解,2010年,沈國軍參與成立網商銀行,也是馬云云鋒基金的發起人之一;2013年,菜鳥網絡成立,銀泰持股32%,沈國軍出任CEO;2015年,阿里增持銀泰股票,成為銀泰第一大股東;2017年,沈國軍和馬云聯手把銀泰商業私有化,退市后成了阿里的新零售板塊。
瑞京資產的第一大股東銀泰投資,就是沈國軍1997年成立的中國銀泰投資公司,也是沈國軍“銀泰系”的核心平臺,沈國軍持股92.5%。
瑞京資產的第四大股東環球恒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環球恒泰,持有瑞京資產15%股權)也頗有背景。另據天眼查顯示,目前環球恒泰對外投資公司僅瑞京資產一家。環球恒泰第一大股東為唐挺,持股70%;第二大股東為紫金中浩(浙江)投資有限公司,持股30%,實控人為唐越。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唐越與唐挺是兄弟倆。
此外,環球恒泰的歷史股東還有江湖人稱“錢多多”的錢峰雷,此人也被認為是馬云密友。據天眼查顯示,錢峰雷于2014年1月退出,退出時持股60%;該筆股權由唐越接手,后者又在2018年4月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瑞京資產與美股上市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小贏科技(NYSE:XYF)關系微妙。
據“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小贏科技在2018年底斥資2.25億元入股瑞京資產,總計持股15%。不過,據小贏科技披露,其所持瑞京資產的股權,是由名義股東代持。代持瑞京資產的名義股東,由唐越控制。
“設立江西瑞京的初衷,可能是給小贏科技平臺撮合的貸款提供擔保。”“網易清流工作室”提到,瑞京資產2018年1月成立,3月與小贏科技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為平臺撮合的特定貸款組合提供擔保服務。在借款人違約的情況下,江西瑞京直接對投資人進行賠償,并取得貸款債權。
2018年9月,小贏科技在美上市。2018年11月,上述擔保模式停止。擔保模式停止后,小贏科技又反過來支持江西瑞京的業務。
3
沈國軍找到“新獵場”?
早年,沈國軍辭去建設銀行公職下海創業,逐漸搭建起聞名資本市場的“銀泰系”,其本人更因頻頻圍獵A股公司,被稱為“資本獵手”。
截至2020年,“銀泰系”旗下控股或參股的公司超過100家,其中包括京投發展(600683.SH)、百大集團(600865.SH)、武商集團(000501.SZ)、銀泰黃金(000975.SZ)、南都物業(603506.SH)、恒林股份(603661.SH)等多家直接或間接持股的上市公司。
圖源:罐頭圖庫
但近兩年,曾經以精準、彪悍風格打造“銀泰系”的沈國軍,卻逐漸開始從A股市場“撤退”。據不完全統計,沈國軍已經陸續賣掉了銀泰黃金、溢價轉股新世界、減持南都物業等旗下諸多標的。2023年5月10日,沈國軍減持湯姆貓后,市場上也鮮有其身影。
彼時,市場就開始猜測沈國軍是否要“退隱”。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有認為其“大撤退”為時尚早的觀點,亮出其早年發過的微博內容“虎要上撲時頭必須下壓貼地面,跳得更高。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目前個貸不良資產規模正在快速攀升。
據“第一財經”統計,不止捷信消金一家公司,截至2023年底,共有23家消金公司開設了不良貸款轉讓賬戶,包括捷信消金、中銀消金、中原消金、興業消金、海爾消金、中信消金、寧銀消金、杭銀消金、北銀消金、南銀法巴、尚誠消金、螞蟻消金、招聯消金等。
另據中國銀登中心披露的數據,2023年個人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成交規模為965.3億元,同比2022年增長了449.4%。
你覺得沈國軍會繼續“大手筆”收購不良貸款資產包嗎?歡迎留言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