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控人套現,毛利率下滑,鹽津鋪子的高增長能保持多久?
早在2017年,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便提出了要做“零食界華為”的目標。雖然公司踩中量販渠道變革紅利快速崛起,但隨著新興渠道日益擁擠,品類競爭趨于紅海,業績高增長能維持多久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目標似乎也依然遙遠。
近年來,在消費降級、零食業內卷越發激烈的大背景下,多個零食巨頭紛紛陷入困境,而鹽津鋪子卻以黑馬姿態,業績“逆勢增長”。而另一邊,近期實際控制人之一的張學文卻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減持不超過公司1.5%的股份。
早在2017年,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便提出了要做“零食界華為”的目標。雖然公司踩中量販渠道變革紅利快速崛起,但隨著新興渠道日益擁擠,品類競爭趨于紅海,業績高增長能維持多久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目標似乎也依然遙遠。
靠渠道變革逆襲
實控人在鹽津鋪子業績持續高歌猛進之時減持,無疑給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
縱觀A股幾大零食巨頭,其實鹽津鋪子近幾年的日子要“滋潤”得多。
鹽津鋪子早先以涼果蜜餞起家,所謂鹽津,是一種地方加工工藝,也是南方蜜餞的代表。此后鹽津鋪子先后開發出包括辣鹵零食、深海零食和休閑烘焙三大類別多種品類的休閑食品。
在零食行業激烈的內卷之下,鹽津鋪子卻保持著較好的業績增長曲線,是妥妥的成長股類型。
具體來看,鹽津鋪子的營業收入自2018年以來增速一直較快,除了2021年錄得16.47%外,其余年份增速均在25%以上。
凈利潤上,2021年公司同樣經歷了短暫調整,同比下滑了37.65%,2022年后再次恢復高增長,明顯跑贏其他頭部零食企業。2024年一季度凈利潤1.6億,超越了良品鋪子和來伊份,躋身到行業第一梯隊。
在股價上,鹽津鋪子也相對抗壓。截至6月19日,股價距離歷史高點仍有近35%的跌幅,市值縮水接近70億,目前為130億,相比良品鋪子、來伊份跌幅超80%的數據要好看的多。
鹽津鋪子業績之所以逆勢高增長,與自身的渠道變革密不可分。
2021年是鹽津鋪子的轉折之年,業績遭遇急剎車,曾經作為主力的商超渠道陷入瓶頸。此前公司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店中島”模式,即開在商超KA里的直營“食品店”。
由于“店中島”模式門檻較低,再加上電商和社區團購等新興渠道的快速興起,傳統商超流量紅利漸微,也使得鹽津鋪子的渠道優勢不再。
此后鹽津鋪子迅速調整戰略,較早布局了零食量販這一新近崛起的賽道,同時也加快了電商、新零售等渠道的開拓步伐。
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鹽津鋪子的直營渠道收入占比還在50%以上,但到了2023年,營收占比僅為8.13%,是占比最低的渠道。同時,以量販渠道為代表的經銷渠道收入占比迅速增長到71.74%。
2021年,恰恰也是零食量販渠道的崛起之年,根據《2023中國零食量販行業藍皮書》顯示,2021-2023年渠道開啟了“蒙眼狂奔”模式,全國平價門店數量從2500家預計增長至2.5萬家,短短2年時間暴增了10倍。
可以說鹽津鋪子吃到了零食量販第一波紅利,但當下該渠道的競爭也趨于白熱化,公司盈利能力不斷受到挑戰。
紅利放緩擔憂
在零食量販賽道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以“性價比”為核心的平價零食的時代紅利,各大零食品牌也迅速嗅到商機,希望從這一新興賽道中分到一杯羹。
舉例來說,2022年良品鋪子推出了零食集合店品牌“零食頑家”,并在2023年開啟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降價;三只松鼠在2022年就已經踐行“高端性價比”戰略,打造了自有品牌的社區零食店;洽洽食品、甘源食品、來伊份等零食品牌也紛紛表示加強了與零食量販品牌商的合作。
對于零食量販渠道紅利逐步消退的擔憂,還體現在門店數量上。
據《2023中國零食量販行業藍皮書》,預計2025年門店數量將會突破3萬家,相對于2023年的2.5萬家僅新增了0.5萬家,增幅僅為20%,和過去幾年門店狂飆的情況相比,擴店速度大幅放緩。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品牌對量販渠道的爭奪日益激烈,品牌之間的價格競爭自然也無法避免。
這一點在鹽津鋪子的毛利率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近年來,鹽津鋪子呈現了明顯的“以價換量”的趨勢,早在2016毛利率曾高達49.19%,此后一路下滑,到2024年一季度便降至32.1%。
這其中不乏有行業價格競爭因素,但在2021年公司涉足零食量販渠道后毛利率加速下跌,而在此前的2020年尚為43.83%。
從鹽津鋪子的產品結構來看,前兩大主營業務辣鹵零食和休閑烘焙毛利率下滑地較為明顯。辣鹵零食由2021年的39.23%下降至2023年的35.66%,休閑烘焙同期則由36%降為28.92%。
與之相對的,鹽津鋪子兩大業務的銷量出現了明顯大漲。以第一大業務辣鹵零食來說,三大細分板塊休閑豆制品、休閑魔芋和肉禽制品的期間銷量增幅分別達74.86%、381.89%和81.39%。
需要說明的是,與同行多數采用代加工模式不同,鹽津鋪子作為一家集產銷研一體的零食品牌,毛利率理當是公司的優勢所在。
但當下,其毛利率排名卻在不斷下滑。據同花順數據,早在2020年鹽津鋪子毛利率在休閑食品中排在第4位,高于來伊份和良品鋪子;但到了2024年一季度卻降到第9位。
更值得關注的是,鹽津鋪子的單品戰略效果也待觀察。
單品紅利持續性存疑
在風云變幻的零食行業,產品更新迭代周期很快是不爭的事實,疊加門檻較低的特性,品類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
在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上,相比三只松鼠的堅果、洽洽食品的瓜子,鹽津鋪子更缺乏與品牌強相關的代表性產品,營收更多的依靠大單品戰略。
目前,鹽津鋪子先后推出了魔芋、辣鹵、烘焙、蛋類多個熱門品類產品,品牌包括魔芋素毛肚“大魔王”、蛋類零食“蛋皇”、休閑烘焙品牌“憨豆爸爸”、蒟蒻果凍品牌“蒟蒻滿分”等。
問題在于,大單品由于受到產品的生命周期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增長逐漸放緩。
其中,鹽津鋪子重點打造休閑烘焙的甜食品牌“憨豆爸爸”,2019年和2020年所屬的休閑烘焙品類的收入增速分別達90.26%和66%,但到2023年已經降到了12.75%。
同樣的還有深海零食品牌“31°鮮”,2020年和2021年深海零食品類收入增速為48.73%和37.23%,但到了2023年卻降至10.65%。
而魔芋類“大魔王”和蛋類零食的“蛋皇”品牌是鹽津鋪子當前的主推品牌,也是營收增長最快的兩大單品。魔芋類制品2022年同比增長了120.32%,2023年增速有所下滑,為84.95%;“蛋皇”品牌的動銷較好,所屬的蛋類制品板塊2023年增速達594.52%,收入規模也達到了3.19億。
從品類壁壘的角度看,魔芋和蛋類同樣是技術壁壘不高、同質化嚴重的產品,包括三只松鼠、良品鋪子以及衛龍等零食品牌均有布局,未來鹽津鋪子單品紅利的維持性存疑。
此外,鹽津鋪子的業績表現雖然亮眼,但距離此前設定目標依然較大。在2017年鹽津鋪子上市時,董事長張學武便提出了百億營收目標,但到2023年已時過6年,目標仍未過半。
食品安全問題也是鹽津鋪子備受關注的點之一。早在2020年,鹽津鋪子曾卷入薯片致癌風波;2021年還因黑糖話梅產品的重金屬鉛含量超標3倍多被通報。再往前看,2017年旗下產品甘甜話梅被檢測出違規含有安賽蜜添加劑;2018年,公司生產的山椒鳳爪被檢測出菌落總數超標。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鹽津鋪子的投訴累計已經超過300條,大多是產品的品控問題,諸如“有異物”、“變質”、“漏包”等情況。
因此,當零食量販渠道逐步轉為存量競爭時,就已經進入到比拼性價比,卷產品和品牌的中場時刻。鹽津鋪子雖然抓住了上半場紅利,但前景仍然存在變數。從這個角度看,或許更能理解實控人為什么減持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