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人保資產總裁上任2月“火速”離任!臨時負責人挑起“大梁”
公募業務規模縮減超7成。
作者/謝美浴?編輯/付影?來源/ 獨角金融
近日,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人保資產”)發布公告稱,黃本堯不再擔任公司總裁職務。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8日,黃本堯才從人保資產臨時負責人“轉正”總裁。
與此同時,人保資產董事會指定黃明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其于2023年10月獲批擔任人保資產副總經理。
圖源:人保資產公告
前任總裁在位僅兩個多月,副總經理臨時“掌舵”,萬億人保資產發生了什么?
1
人保資產總裁缺位,臨時負責人“挑大梁”
2023年7月,人保資產原總裁曾北川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再擔任公司總裁職務,董事會指定時任黨委副書記、副總裁黃本堯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
具體而言,人保資產彼時確認黃本堯為公司股票投資管理能力、股權投資計劃產品管理能力、集合資金信托投資、境外投資業務、資產支持計劃業務等行政責任人,對上述投資能力與具體投資業務的合法合規性承擔主要責任。
圖源:罐頭圖庫
直到今年4月,黃本堯“轉正”人保資產總裁之位。但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多月后,即5月22日,黃本堯就因工作原因辭任人保資產執行董事,轉而就任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壽集團”)黨委委員。
如今,人保資產最新任命落地,在中國人保系統成長起來的保險“老將”黃本堯正式卸任,公司副總經理黃明出任臨時負責人。
黃明履歷豐富。公開資料顯示,他曾任廣東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三部負責人、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權益投資部基金分析師、首席分析師、副總經理,銀行/外匯業務部副總經理、總經理,基金投資部總經理,權益研究投資部總經理;太平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助理總經理、投資總監等職務。
官網信息顯示,目前人保資產高管隊伍由黃明,黨委委員、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楊鸝,總裁助理、董事會秘書徐鼎,黨委委員、總裁助理、合規負責人袁新良組成。與2024年一季度報相比,已沒有韓松和嚴巍的名字。
圖源:人保資產官網
2024年一季度報中,韓松為人保資產執行董事、黨委委員、副總裁,兼任公司合規負責人、首席風險管理執行官、機關黨委書記;嚴巍為人保資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人保資產高管團隊或許還在排兵布陣。
圖源:罐頭圖庫
另一面,數據顯示,2023年,人保資產營業收入15.26億元,同比增長7.92%;實現凈利潤4.98億元,同比增長3.11%,成為2023年中國人保投資板塊內唯一實現凈利潤正增長的子公司。
今年一季度,根據未經審計的數據,人保資產營業收入3.87億元,凈利潤1.53億元。截至2024年3月31日,總資產51.77億元。
圖源:人保資產2024年一季度報
業績向好的人保資產,旗下公募基金業務卻仍存挑戰。“扛起大旗”的黃明能否帶領人保資產“蝶變”,留給市場遐想空間。
2
最新公募規模112.87億元,一年6名基金經理離任
人保資產作為國內第一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2003年成立時就將公募基金納入配置范圍,并在2010年成立基金投資部。
2017年,人保資產獲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2018年末資產管理規模達到高峰428.9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值得一提的是,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將公募業務獨立運作是人保資產近幾年的又一大動作。早在2020年10月23日,人保資產就遞交了設立人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申請,但目前仍處于第一次反饋意見階段。
而自2020年“踩雷”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集團”)后,人保資產公募業務已出現大幅縮水。
方正集團“爆雷”緣起2019年12月,其在上清所公告稱,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19方正SCP002”超短融債券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到2020年4月30日,方正集團披露,截至當年4月21日已確認的債權金額合計1126.76億元,其中普通債權合計1027.6億元,有財產擔保債權合計99.16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彼時多家保險、信托、券商、公私募基金以及基金子公司等400多家機構或產品戶均申報了方正集團債權,人保資產旗下產品也在其中。
當年6月1日,人保資產發布公告稱,“人保添益6個月定期開放債券”終止《基金合同》并依法履行基金財產清算程序。據《證券時報》梳理,人保資產旗下“踩雷”方正債券的至少有9只公募基金產品。
這也導致人保資產的整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直線縮水,2020年一季度末,人保資產公募基金資產規模為148億,較年初的224億縮減了三分之一。
截止2023年12月31日,人保資產公募基金規模為133.65億元,對比2022年93.56億元有所增長。但到2024年一季度,該數據又縮減為112.87億元,較2018年高點則縮水73%左右。
圖源:人保資產2023年年報
公募基金規模縮水并非人保資產一家面臨的問題,從行業層面,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末,國內公募基金的總規模為27.36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縮水了2355.53億元。
另一方面,人才流失也困擾著人保資產。Wind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人保資產共有14位基金經理離任,近一年離任基金經理數為6人,高于行業平均數1.85人。
目前,人保資產旗下共有11位基金經理,低于行業平均數22.88人;基金經理平均年限3.22年,亦低于行業平均數4.51年。
圖源:Wind數據
2024年1月,人保資產旗下公募事業部還進行了“換帥”。具體來看,賈鳴受命出任總經理,原公募基金事業部總經理蔡紅標則因工作安排辭職離任,轉任公司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此前,蔡紅標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被問到,如何看待人保基金近年來遇到的人事更迭、骨干流失、規模萎縮等問題。
蔡紅標表示,“人事更迭是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的,有水土不服的問題,有能力與公司的發展階段不相適應的問題,還有信心不足的問題。客觀來講,人事頻繁更迭,的確容易形成管理上的空窗期,容易發生一些問題。”
3
未來將在股票配置上加大比例
從公募業務業績狀況來看,最近一年,人保資產管理的21只公募產品中,11只近一年收益下跌,其中“人保行業輪動A”、“人保研究精選A”和“人保轉型新動力A”跌幅超過20%。
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人保資產有9只公募基金產品規模不超過5000萬,面臨清盤風險。而“人保中債1-5年政策性金融債”和“人保民享利率債”兩只產品雖規模超過20億元,但均已被部分贖回。
圖源:Wind數據
不過,公募基金只是人保資產業務版圖的冰山一角,官網顯示,其主要業務還包括保險專戶管理、組合類產品、另類投資及國際業務。截至2023年末,人保資產管理規模1.6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7%。
具體來看,2023年,人保資產“一對一”簽訂受托合同委托方31家,資產規模達1.13萬億,占總管理規模比例約70%,較2022年同期1.06萬億規模有所增長;資產管理產品委托方由2022年的88家增至144家,資產規模3789.98億元,同比增長53.7%。
此外,債權投資計劃委托方37家,資產規模505。26億元;股權計劃委托方7家,資產規模1168.44億元;公募基金委托方22家,資產規模133.74億元。
圖源:人保資產2023年年報
今年1月,黃明作為人保資產副總經理,在“2024年全球市場展望與投資策略”專題研討會上發言表示,在固定收益市場方面將特別關注ABS、私募REITs及類REITs產品;重點關注優質產業債,特別是交運、公用事業等領域;同時密切關注銀行的資本補充債。
“預計2024年這類債券的供給可能會增加,成為我們的重點配置對象。未來三年,這類債券的供給預計將達到1萬億至1.5萬億,這對我們而言是個良機。”黃明表示。
截至2024年一季度,人保資產重倉債券包括政策銀行債、國債和同業存單,其中政策銀行債“獨占鰲頭”,人保資產持有14筆該類型債券,合計債券余額超2萬億。
圖源:罐頭圖庫
在權益市場方面,黃明稱對于保險資金將堅持長期和價值投資策略,高度重視低估值、高分紅的股票長期投資回報,并表示未來將在股票配置上加大比例,長期穩定持有。人保資產公告顯示,截至今年1月,公司的股票投資規模超過10億元。
截至2024年一季度,人保資產重倉股票包括貴州茅臺(600519.SH)、寧德時代(300750.SZ)、招商銀行(600036.SH)、中國平安(601318.SH)、紫金礦業(SH:601899)、美的集團(000333.SZ)、五糧液(000858.SZ)、恒瑞醫藥(600276.SH)、工商銀行(601398.SH)、長江電力(600900.SH)等。
你認為黃明出任人保資產臨時負責人后,他的“三把火”會怎么燒?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