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郵名將”國曉雯清倉卸任,誰挑“公募第一股”大梁?
“公募第一股”再失一位“名將”!
作者/姚悅?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近日,中郵基金(834344.NQ)公告稱,基金經理國曉雯“清倉”卸任兩只產品。而據《中國基金報》消息,“國曉雯大概率將從中郵基金離職”。
圖源:中郵基金公告
國曉雯是一名投資“名將”,自2017年管理中郵核心主題起,投資管理年限已超7年,其不僅管理規模一度突破百億元,還曾在中郵基金“締造”過兩只“翻倍基”。
國曉雯“清倉”卸任,至少意味著中郵基金“前線”已失去一位“能打”的基金經理。而與此同時,中郵基金也面臨著規模和業績壓力,尤其2023年還因違規被暫停發新6個月。盡管當年規模仍有所增長,但中郵基金占比93.87%的“絕對營收支柱”——管理費收入卻同比下降8.74%。
談及明星經理,中郵基金曾經擁有多位被市場追捧的基金經理,例如"滿倉一哥"彭旭、“刀鋒戰士”任澤松。包括后來在廣發基金成名的“公募冠軍”劉格菘,在中郵基金的出道成績也不錯。在這些基金經理的加持下,“公募第一股”也擁有過絕對高光時刻。而隨著昔日明星經理們的離開,中郵基金的規模和業績也不復從前。
中郵基金將如何應對當前的規模和業績挑戰?誰又能挑起“公募第一股”的大梁?
1
國曉雯“清倉”卸任
據中郵基金6月19日公告顯示,因個人原因,國曉雯卸任了兩只產品——中郵未來新藍籌、中郵科技創新精選混合的基金經理,目前已沒有任何在管產品,也沒有轉任其他崗位。
另據《中國基金報》消息,國曉雯大概率將從中郵基金離職。有業內人士透露,國曉雯未來仍可能繼續留在公募基金行業,可能考慮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領域。但目前尚未定論。
上述兩只基金此前均為國曉雯與另一名基金經理共管。因此,當前中郵未來新藍籌由白鵬繼續管理,該基金經理投資管理年限近3年,截至6月24日總回報-47.43%;中郵科技創新精選混合由王瑤繼續管理,該基金經理投資管理年限超2年,截至6月24日總回報-24.64%。
事實上,這次已經是國曉雯今年以來第三次集中卸任所管產品。5月31日,國曉雯離任中郵新思路靈活配置混合、中郵穩健添利;6月6日,國曉雯又離任中郵興榮價值一年持有、中郵研究精選。
圖源:Wind金融終端
值得一提的是,國曉雯在中郵基金歷任基金中,有兩只產品的任職回報實現“翻倍”:一只為中郵新思路任職回報114.26%,回報排名77/1337,這只產品在2017年6月就由國曉雯管理,也是上述國曉雯離任產品中管理時間最長的一只;另一只是中郵信息產業,任職回報103.83%,回報排名581/1603。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國曉雯總回報48.6%。
管理規模方面,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國曉雯管理的6只產品總規模首超100億元,截至當年年底,管理規模達112.22億元。不過,2021年三季度后,國曉雯管理規模未再破百億。
除了管理規模沒能再創新高,國曉雯的業績近幾年也有所下降。以其管理時間最長的中郵新思路為例(2017年6月27任職至2024年5月31日離任),年度回報方面,最高2019年達71.67%,同類排名55/1671,而2020-2023年,年度回報分別為69.08%、20.8%、-30.46、-11.57%,同類排名325/1772、357/1876、1831/2037、1288/2173。
不過,受資本市場震蕩,近年來公募機構的業績和規模普遍難與前幾年比肩。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國曉雯從北京大學畢業后,先是進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從事宏觀策略和部分消費品的研究工作,2014年加入中郵基金,最初主要是負責TMT和消費小組的研究工作,2017年正式管理產品成為基金經理。
2
2023年規模增長50元,
管理費少收4500萬元
中郵基金是一家在北京市注冊的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中郵創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5年在公募基金中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同年11月在新三板掛牌,成為目前公募市場唯一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募公司。
作為“公募第一股”,中郵基金掛牌新三板后,也隨即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規模方面,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中郵基金管理規模從2014年的372.44億元增長至789.3億元,同比增長111.93%;業績方面,據財報顯示,2015年,中郵基金營業收入10.12億元,同比增長94.77%;歸母凈利潤3.27億元,同比增長101.35%。
然而,“出道即巔峰”的中郵基金,此后無論是規模還是業績都不復當年。
2015年后的幾年里,中郵基金的管理規模整體走低,最低至2018年底的298.75億元,之后雖有所回升,但一直未再破700億元,近三年徘徊在600億元上下。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郵基金的管理規模為556.86億元,排名第76位;而2015年末,其以789.3億元的管理規模,排名第29位。
圖源:罐頭圖庫
2023年,中郵基金規模、業績增長更遇挑戰。
當年,9月28日,中郵基金發布公告稱,收到北京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下稱:決定書),公司暫停受理公募基金產品注冊六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
據《決定書》顯示,中郵基金涉及3項違規違法事實——公司治理、合規內控和人員管理等制度不完善且未能有效執行;基金交易、股票入庫、基金銷售等制度不完善且未能有效執行;公司對境內外子公司管控存在問題。
“金融界”則對此評論稱,盡管去年(2023年)來不少基金公司也曾收到罰單,但一般不會叫停新產品發行,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實際中,中郵基金從2023年至今都沒有發一個新產品。
圖源:Wind金融終端
盡管2023年中郵基金的管理規模仍增長了50.15億元,但管理費收入卻在下降——據財報顯示,2023年,中郵基金管理費收入從2022年的5.13億元降至4.68億元,減少0.45億元,同比減少8.74%。需要指出的的是,中郵基金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于管理費收入,2023年管理費收入的營收占比為93.87%。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郵基金偏股主動型產品總規模152.25億元,同比減少44.93億元;指數型股票總規模0.57億元,同比減少0.59億元;債券型產品總規模365.97億元,同比增長79.39億元。
由此可見,2023年的規模增長,依仗的是債券型產品拉動,而且債券產品整體規大幅高于偏股主動及指數股票型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權益類產品的管理費率整體高于固收類。據自媒體“尺度財經”2024年1月報道,基金行業費率調整后,主動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率降至不超過1.2%;固收類產品的管理費率普遍降至0.3%左右。
由于管理費收入下降,2023年,中郵基金營業收入同比下降8.66%,為4.69億元。不過,當年規模凈利潤仍實現同比增長12.71%,為7127.97萬元。
中郵基金上述業績,與其2015年10.12億元的營業收入,3.27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相比,形成不小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郵基金原股東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已經將其持有的28.61%股權,轉讓給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變更完成后,中郵基金前三大股東分別為,首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株式會社三井住友銀行,分別持股46.37%、28.61%、23.68%。
3
誰挑“公募第一股”大梁?
之所以能夠成為“公募第一股”,離不開中郵基金早期一批“打天下”的明星經理。包括“滿倉一哥”彭旭、“刀鋒戰士”任澤松,以及和任澤松并稱“中郵三劍客”的鄧立新、許進財。
值得一提的是,后來在廣發基金成名的2019年公募冠軍劉格菘,出道于中郵基金成績也不錯,當時管理的中郵核心成長,任職回報16.02%。
2007年,彭旭取得了191.51%的收益,屈居王亞偉之下,排名2/121。當年,彭旭管理的中郵核心成長基金成立,首日認購資金超過150億元規模上限,最終創下了600億元銷售紀錄。
彭旭離職的2012年,任澤松擔任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基金經理,2013年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以80.38%的漲幅奪得年度冠軍,任澤松隨即被稱為“80后公募一哥”。而且,2014年,中郵新興產業以57.29%位居主動股票型基金第15位,打破了冠軍魔咒。
不過,早期中郵基金的知名基金經理風格都比較激進,喜歡重倉押注看好的股票。而這種風格,一方面助力管理規模迅速增長,但另一方面也會埋下隱患。
像任澤松管理的中郵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一度持有樂視網,并在樂視網股價飆升期獲得很好的收益,但此后卻又接連踩雷樂視網,以及爾康制藥、宣亞國際等,造成巨額虧損。作為“中郵三劍客”之首的任澤松,也在2018年黯然退出了中郵基金,轉入私募領域。
圖源:罐頭圖庫
此外,中郵基金還多次出現“老鼠倉”事件。
2014年初,厲建超主動投案。判決結果顯示,其管理中郵核心優選基金期間,就利用職務之便,獲取內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開信息,使用10個證券賬戶交易,累計趨同交易金額9.15億元,累計趨同交易獲利1682.8萬元。最后,厲建超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1700萬元。這也成為了全國首例以“情節特別嚴重”定罪的老鼠倉判例。
2017年5月,鄧立新接受相關部門調查。開庭信息顯示,其單獨或伙同孫某鴻、王某一起操縱上海、北京兩地的12個股票賬戶,先于、同期或稍晚于中郵旗下的兩只基金買賣相同股票,涉及成交金額34.7億元,非法獲利5507萬元。作為“中郵三劍客”中的鄧立新,也就此隕落公募。
“中郵三劍客”中的許進財也于2018年10月離職,至此“中郵三劍客”也已經成為歷史。
同在2018年,中郵基金進行了徹底的投研體系改革,權益投資轉向穩健的策略,以絕對收益為投資目標,追求基金資產的中長期穩健成長。
圖源:罐頭圖庫
如今,中郵基金誰挑“大梁”?
據Wind數據顯示,中郵基金當前擁有21名基金經理。
以總回報排名來看,基金經理曹思的總回報最高,為139.48%;其次是陳梁總回報為63.65%、以及吳尚總回報為40%。
此外,總回報為正的基金經理還有張悅、張屹巖、江劉瑋、郭志紅、姚藝、衣瑛杰。
以當前在管產品中的最高任職回報排名看,梁雪丹管理的成泉尊享5期,任職回報為78.1%,回報排名24/4082;武志驍管理的中郵純債恒利A,任職回報為22.33%,回報排名31/440;閆宜乘管理的中郵純債優選一年A,任職回報為19.18%,回報排名41/491;張悅管理的中郵定期開放A,任職回報為17.39%,回報排名142/1668。
此外,當前在管產品中的最高任職回報為正的還有陳梁、衣瑛杰、張屹巖、郭志紅、姚藝、江劉瑋、金振振、曹思。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到的基金經理江劉瑋、金振振、閆宜乘正在管理國曉雯年內離任的產品——江劉瑋在管中郵研究精選、中郵興榮價值一年持有;金振振在管中郵新思路;閆宜乘在管中郵穩健添利。
你認為如果國曉雯離職會對中郵基金造成什么影響?你還關注中郵基金哪位基金經理?歡迎留言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