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概念“引爆”東山精密,背后浮現袁永剛“造富”秘籍
曾操盤南孚科技上市的袁永剛,似乎又在施展資本“煉金術”。特別是在2023年股價下跌后,袁氏家族以低價增持股份,隨著股價的強勁反彈,獲得了高達78.12%的投資收益率和11.76億元的浮盈。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袁永剛或再次通過東山精密獲得巨額收益。
6月27日,東山精密逆勢上漲4.27%,主力資金凈流入3782.1萬元。從股價變動來看,6月11日后,該公司股價明顯進入了上漲區間,區間漲幅高達32.5%。
從消息面來看,東山精密股價上漲或源于其“果鏈”概念。去年信達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東山精密為為蘋果FPC核心供應商之一。
在今年蘋果舉行的WWDC 2024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攜手OpenAI,率先在iOS、ipadOS、MacOS上引入ChatGPT-4o,這也讓相關概念股被資金競逐。
值得注意的是,東山精密的實際控制人袁富根、袁永峰、袁永剛三人,通過“精準把握”投資時機“放大”了收益。
目前,東山精密正在進行定向增發,袁氏家族是此次定增的唯一參與者。定增價格為每股11.24元,涉及股份總數為1.34億股,而當前股價已升至每股20.02元,若袁氏家族此次實施定增,將獲得了約11.76億元的“浮盈”。
袁永剛的“造富經”
蘋果攜AI,振翅共雙飛。
近日,舉行的2024年全球開發者大會,讓市場仿佛看到了從前那個充滿創新性的蘋果,或受此影響,公司總市值不但突破3萬億美元,還曾一度超越微軟登頂全球首位。
同時,上漲熱潮也吹到了大洋彼岸。蘋果產業鏈相關企業股價紛紛上漲,其中,龍頭之一的東山精密在6月11日后股價漲幅達32.5%,時隔10個月,重新站上20元。
不過,在股價進入上漲區間前,2023年以來,東山精密股價一直震蕩下跌,今年2月跌到最低價11.01元,是2019年以來的最低價。
在股價下跌之際,東山精密在3月份發布定增預案,計劃募集15億元,目前已經通過了股東大會。
不同于以往,這次定增主要面向東山精密的實控人袁永剛、袁永峰。也就是說,這兩人“包圓”東山精密本次定增的額度。
由于公司股價2月初見底,袁永剛、袁永峰參與的定增價很低,只有11.49元/股,并且在東山精密發放了2024年股利后,該價格進一步壓低。據該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本次定增發行價格由11.49元/股調整為11.24元/股,最高數量從1.31億股調整為1.34億股。
在定增價確定后,東山精密的股價卻進入了上漲區間,截至6月27日,該公司股價已經反彈至20.02元/股。這也說明,一旦其實施該次定增,袁永剛、袁永峰就獲得11.76億元的“浮盈”,參與定增的投資收益率高達78.12%。
此前東山精密也曾經實施過三次定增,不過袁氏家族并未曾參與。
比如,2020年東山精密股價相比較當前尚處于高位,彼時東山精密的實控人先減持再定增。定增價為28元,募資28.9億元,參與機構有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平安人壽等險資和財通基金等,袁永剛、袁永峰均沒有參加。
此外,之前東山精密一直是袁氏家族的提款機。
東山精密2010年成功上市時,招股書顯示,當時實控人袁富根、袁永剛、袁永峰三人持有東山精密的股權總和是64.14%。此后,通過大比例減持和數次定增稀釋,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袁氏父子三人合計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只剩28.28%。
如今,賺得盆滿缽滿的實控人似乎又在施展資本“煉金術”。
增收不增利
除了公司實控人精準的高拋低吸外,從業績來看,東山精密似乎陷入了“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3年年報顯示,東山精密實現營業收入336.51億元,同比增長6.56%,但歸母凈利潤卻同比下滑17.05%至19.65億元。
具體來看,電子電路產品,尤其是印刷線路板(PCB),是東山精密的核心收入來源。2023年,該業務實現銷售232.61億元,占總收入的69.13%,其中,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業務也表現出色,實現營收48.62億元,同比大增42.88%,成為增速最快的業務板塊。
然而,精密組件產品和LED顯示器件的收入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別是LED顯示器件,其收入同比下滑29.24%至11.9億元。
當前,該公司LED顯示器件已是虧本售賣,其毛利率同比下降35.48%至-26.67%,主要是因為市場需求下降,單位固定成本的上升所致。這也對利潤端造成了壓力。
在東山精密“賠本賺吆喝”的背后,或也存在對大客戶的依賴問題。年報顯示,公司第一大客戶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收入,達到187.81億元,占總收入的55.81%。而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為247.35億元,占到了總收入的73.5%。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以來,東山精密的經營形勢并沒有太大改善。根據一季報,公司營收約77.45億元,同比增長18.94%;對應歸母凈利潤2.89億元,同比下滑38.65%。
除了主營業務收入下滑的壓力外,東山精密當前還面臨商譽不斷攀升的風險。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東山精密通過收購牧東光電從LED行業拓展至觸控面板行業,開始了外延并購擴張之路。
2023年,東山精密繼續加碼收購,相繼將蘇州晶端、美國Aranda工廠收入囊中,其中Aranda資產組產生商譽5050.24萬元。
從2013年的82.8萬元推高至如今的22.09億元。年報顯示,2023年新增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924.26萬元,合計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增至6747.57萬。
袁氏家族的“煉金術”
講起東山精密的實控人家族,要先從其第一桶金開始。
據了解,東山精密的創始人為袁富根,為人十分神秘,袁富根曾在蘇州市東山鎮上灣村辦廠先后任技術員和廠長,隨后承包村辦企業。將一家小型鈑金和沖壓工廠,做成了一家年營收超百億的跨國公司,而這家公司正是東山精密的“前身”蘇州市東山鈑金有限公司。
1998年,袁富根之子,年僅19歲的袁永剛進入了袁富根創建的東山鈑金有限責任公司,也就是東山精密的前身,歷任公司市場部部長、副經理、副董事長。
2006年,袁永剛離開了東山精密,被調至藍盾光電擔任董事長。一年后,袁富根退休,袁永剛正式接手東山精密。
事實上,相比于從事實業起家的父親,袁永剛則更擅長資本運作,2010年推動東山精密在深交所主板上市,2020年推動東山精密在創業板上市。不過,若談及袁永剛最經典的資本運作,當屬推動南孚電池借殼上市一案。
2019年,袁永剛通過四層嵌套,完成對安德利的控制。隨后,為了規避觸發借殼重組,袁永剛通過兩次股權轉讓分步實施,先是以現金收購持有南孚電池82.18%股權的控股股東亞錦科技36%的股份,交易對價為24.56億元。
同時,寧波亞豐將其持有的亞錦科技15%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安德利行使,安德利合計控制亞錦科技51%的表決權。
此外,袁永剛還聯手多方資源,在2022年完成了對安德利原有百貨零售業務的置出,并在當年2月啟動對亞錦科技的第二次收購,以公司自有資金和自籌資金向寧波亞豐購買亞錦科技15%的股份,交易對價為13.5億元。交易于2022年5月完成過戶登記,6月,安德利改名安孚科技,至此,南孚電池成功實現曲線上市。
不過,袁永剛的資本之路并非一帆風順。2016年7月,袁永剛受讓元力股份控股股東10.35%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交易價格協商確定為21.5元/股,轉讓款3.02億元。
2020年袁永剛開始減持套現。據元力股份2020年12月公告,袁永剛減持占總股本3%的股份,減持價格16.15元-18.55元/股,低于2016年受讓股份的成本價。
盡管如此,袁永剛家族的財富依然令人矚目。目前,袁永剛除了控股東山精密、安孚科技、藍盾光電外,還是禾盛新材第五大股東,新三板公司帝瀚環保并列第二大股東。
最新數據顯示,袁永剛家族以119.6億元的財富位列《新財富》雜志發布的2023年新財富500富人榜第322位,并成為2023年蘇州首富排行榜的第九名。
責任編輯 |?李明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