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ETF被“瘋炒”,李澤楷加持的華泰柏瑞站上“風口”
僅上市兩天,華泰柏瑞沙特ETF便成為了投資者的新寵。而為何華泰柏瑞能在海外ETF發行中占得先機呢?首先從產品上來看,華泰柏瑞在ETF上具有先發優勢;其次從股東結構上來看,持有其49%股權的柏瑞投資背后實控人是李嘉誠之子李澤楷。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沙特ETF的掛牌上市,點燃了資本市場的熱情。
7月17日收盤,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沙特ETF再度漲停,實現2天2板。當日,成交額已達15.10億元,換手率突破200%,溢價率已達15.62%。
對于價格的異常波動,華泰柏瑞發布溢價風險提示公告稱,兩只沙特ETF的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于基金份額參考凈值,出現較大幅度溢價,提示投資者關注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溢價風險。
一般而言,跨境ETF相對容易發生溢價大幅波動的情況。比如,此前5只跟蹤日本股市的ETF以及美國50ETF。
隨著兩只沙特ETF上市,我國跨境ETF布局進一步完善。而作為本次沙特ETF的“操盤人”,華泰柏瑞可謂是屢屢搶占先機。去年,其申報了國內首只投資東南亞科技產業的ETF,并且在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華泰柏瑞發行了境內首只可直投于韓國市場的ETF。
被“瘋炒”的沙特ETF
由于沙特資本市場準入相對受限,借道沙特ETF參與沙特資本市場是對境內投資者來說較為便捷的投資方式。
據了解,此次上市的華泰柏瑞沙特ETF,是繼去年香港發售亞太區沙特阿拉伯ETF后,境內發行的首批沙特ETF基金產品。
從華泰柏瑞沙特ETF的認購費率設置看,該產品運作費率較高。除了在內地收取的0.5%管理費率和0.1%托管費的費率外,投資者還要支付互掛基金約1.2%的全年經常性開支費率。這意味著,華泰柏瑞沙特ETF的HEJI 費率達到年1.8%。
在運作費率較高的情況下,華泰柏瑞沙特ETF仍能實現連續漲停或反應了資本市場對沙特市場的做多態度。
從產品底層資產來看,該產品跟蹤的是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與投資者的固有印象不同,在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中,以石油和煤炭為代表的能源股占比僅為9.5%,而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股是第一大權重行業,占比高達41.6%。此外,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平均股息率3.59%,具有一定紅利屬性。
當前,沙特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與第二大石油產量與儲備國,2022年以來,沙特人均GDP已連續兩年突破3萬美元,2023年更是刷新歷史新高,達3.3萬美元,遠超世界平均水平的1.3萬美元,在一眾中東國家中位列第一梯隊。
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沙特的資本市場也展現出極為強勁的發展勢頭。根據沙特證券交易所,截至2023年底,沙特股市總市值約為3萬億美元,是新興經濟體中第三大股票市場,當年沙特股指TASI收益率達到15.9%。
值得一提的是,據天風策略政策吳開達團隊研究顯示,沙特阿拉伯股指的季節性特征和滬深300一致性不高,因此在投資滬深300時增加沙特股指的配置有利于投資組合的收益提升,波動下降。
作為當前市場上唯二兩家布局沙特市場的基金公司,華泰柏瑞近些年加快了出海步伐。
去年,該公司申報了國內首只投資東南亞科技產業的ETF,囊括東南亞及印度科技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例如東南亞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Sea、東南亞最大的打車服務公司Grab等。該指數基金同樣獲得了不小的收益,自上市以來漲幅已達20.53%。
此外,2022年,在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華泰柏瑞發行了境內首只可直投于韓國市場的ETF—中韓半導體ETF,該指數基金成份股包括三星、SK海力士等公司。僅今年的漲幅就高達14.65%,位列同類產品第4位。
除了發行跨境ETF外,2023年,華泰柏瑞還遞交了在境外設立、收購、參股經營機構審批的申請,計劃成立香港子公司。
事實上,外資對華泰柏瑞的產品也頗為追捧。比如本次發行的沙特ETF前兩大持有人就是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及巴克萊銀行。此外,據2023年中報顯示,友邦人壽及淡馬錫也在華泰柏瑞規模最大的產品—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前十名持有人中現身。
浮現“小超人”李澤楷
相比于其他“出海”的公募基金,華泰柏瑞的外資背景更加顯著。
據了解,華泰柏瑞的前身為友邦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邦華泰”),2004年11月成立于上海,是由華泰證券與AIG的資產管理部門合資組建而成的。
不過,友邦華泰早期發展并不順利。自2004年成立后,公司規模始終徘徊在200億以下。直到2010年4月,友邦華泰正式更名為華泰柏瑞。而在華泰柏瑞改名背后,公司股東也相應發生了變動。
據了解,華泰柏瑞原股東之一的AIG創始于1919年,最開始是一家小型保險代理公司,后來逐步發展成業務涵蓋13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大型保險集團。
不過,到了2008年,突然爆發的金融危機,給AIG的發展按下了暫停鍵。為了“回血”,AIG不得不變賣資產。其中變賣的項目就包括持有華泰柏瑞股權的AIG資產管理部門。
2010年3月,在與富蘭克林集團、澳洲麥格理集團和等多家機構的競爭中,來自香港的盈科拓展集團最終成功收購了AIG的資產管理部門,包括在32個國家的資產管理業務。
同時,盈科拓展集團將新公司更名為柏瑞投資,友邦華泰也更名為華泰柏瑞。當前,華泰柏瑞共有三位股東,華泰證券、柏瑞投資分別持股49%,蘇州新區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
能在眾多國際巨頭中脫穎而出的盈科拓展集團來頭不小,其實控人正是李嘉誠之子“小超人”李澤楷。
據了解,這筆交易在當時還得到李嘉誠的大力支持。李嘉誠名下基金會將約3億美元交由柏瑞投資管理。
在“小超人”的領導下,柏瑞投資也快速成長。截至2023年底,柏瑞投資管理全球各類資產15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為11149億,成為萬億規模的資管公司。與此同時,華泰柏瑞規模也在快速增長,到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管理規模已近4500億元。
收購柏瑞投資后,李澤楷的商業版圖一步步擴大。2012年,資金充足的李澤楷,還收購了荷蘭國際集團在香港、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并改名為富衛集團,成為了他在金融領域的重要平臺。
如今,李澤楷手握電訊盈科、香港電訊、盈大地產三家港股公司,以及兩家美股SPAC公司,涵蓋科技、媒體與電信、金融服務及地產三大行業,撐起了又一幅李氏商業版圖。
ETF依賴癥難解
事實上,發行ETF一直是華泰柏瑞的強項,也是公司定下來的戰略發展方向。2006年11月,華泰柏瑞上證紅利ETF成立,這是公司旗下首只ETF,也是國內第一只Smart Beta產品。
2012年5月,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橫空出世,募集規模近330億,成為A股史上首募規模最大被動型基金。
自2022年開始,華泰柏瑞滬深300ETF駛入規模飆升“快車道”,規模從年初的559億元大漲至年底的775億。2023年,該產品更是突破千億,年末達到了1311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規模達1952億,一個季度規模就增長了641億,增幅達67%,已占到華泰柏瑞公募管理規模的43.68%。
不過,指數基金規模的擴大卻并沒帶來亮眼的業績。2021年,華泰柏瑞基金公司在管資產,總體尚能盈利56.88億。第二年就開始虧損,當年虧損206.56億。第三年虧得更多,達到了219.6億。也就是說,這兩年時間其旗下基金累計虧損426.16億。
與此同時,由于近幾年市場投資風格轉向指數ETF,也導致ETF發行市場競爭加劇。比如,被視作A股“漂亮50”指數的中證A50指數,今年1月份發布后,僅一個月首批跟蹤中證A50指數的ETF就得到獲批,華泰柏瑞、大成基金、銀華基金等10家公募機構同時“入局”。
如今,轉向發行跨境ETF或有利于緩解同質化的競爭壓力。
雖然在ETF基金上風生水起,但華泰柏瑞在主動權益產品上并不如意。除開指數類產品,華泰柏瑞旗下目前僅有股票型基金2只,規模合計僅4.01億元。
從混合型基金來看,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華泰柏瑞旗下的混合型基金合計管理規模為485億元,較2023年末下降了3.19%,較比2023年6月末的高點下降了18.21%,處于下降趨勢。
其中,華泰柏瑞聚優智選一年持有期混合C、華泰柏瑞遠見智選混合C等15只基金近一年的虧損均超過30%。
未來,華泰柏瑞或許會繼續發揮自己的優勢深耕ETF,將其作為擴規模的主要方向。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