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證券半年計提2億元,股票質押為何頻踩雷?
還有哪些“雷”沒排干凈?
作者/姚悅?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國海證券(000750.SZ)多年前埋下的“雷”不斷發出“聲響”。
2024年上半年,國海證券兩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2.12億元,直接侵蝕了公司1.458億元的凈利潤。
圖源:國海證券公告
拉長時間看,國海證券更在2018年以來至少15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7.68億元,致使凈利潤減少13.27億元。
在國海證券所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中,“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頻繁出現。
上半年計提資產減值2.12億元,
歸母凈利潤1.51億元
7月9日,國海證券發布公告稱,2024年二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46億元。此次計提直接導致公司二季度利潤總額減少1.46億元,凈利潤減少1.09億元。
這已經不是2024年以來的首次計提。4月29日,國海證券發布公告稱,2024年一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6575.05萬元。該次計提直接導致公司一季度利潤總額減少6575.05萬元,凈利潤減少4931.29萬元。
據此計算,2024年上半年,國海證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2.12億元,直接導致公司上半年利潤總額減少2.12億元,凈利潤減少1.58億元。
就在發布二季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同日,國海證券也發布了業績預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1.51億元,同比下降61.34%;扣非凈利潤1.46億元,同比下降62.51%。
圖源:國海證券公告
國海證券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0.94億元。據此推算,國海證券二季度歸母凈利潤為0.57億元,環比下降39.36%。
“公司上半年主動克難攻堅,扎實推進各項經營管理工作,但受市場波動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公司權益投資、投資銀行等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同時報告期內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公司整體業績下滑。”國海證券在公告中表示。
拉長時間看,國海證券更自2018年以來已至少15次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除了2023年第1季度沖回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共計5775.01萬元,增加當期利潤,其余12次均對當期利潤形成侵蝕。
圖源:罐頭圖庫
若以年計算,2018-2023年,國海證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分別為1.33億元、4.33億元、5.69億元、4.22億元、0.0041億元(抵扣沖回),分別減少當期凈利潤1億元、3.25億元、4.27億元、3.17億元、0.0031億元(抵扣沖回)。
將2024年以來計提的2.12億元資產減值準備算在內,2018年以來,國海證券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7.69億元,致使凈利潤減少13.27億元。
“持續的資產減值計提不僅削弱了市場對公司未來盈利潛力的信心,還可能對公司的股價表現及信用評級產生連鎖性的不利影響。”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
據Wind數據顯示,國海證券股價于2015年6月5日創造歷史峰值——盤中12.91元/股,此后整體下行。截至2024年7月18日收盤,報2.86元/股,總市值182.64億元。
股票質押“踩雷”東方園林何巧女、聯建光電何吉倫
在上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中,“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成為高頻詞。
例如,2024年二季度,國海證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46億元。具體包括對5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進行計提,分別為5493.67萬元、2263.1萬元、1602.21萬元、1448.39萬元、1039.57萬元,以及對其他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1228.14萬元——這些計提共計1.29億元。
國海證券2023年年報中披露的24項訴訟、仲裁中,有14項(同一訴訟對象算一項)涉及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國海證券均為起訴方。
上述訴訟進展不一,一些訴訟于近兩年立案執行、執行生效或開庭審理。而在不少訴訟中,國海證券也已陸續收到執行款。不過,這些執行款額度既包括起訴某有限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合同違約糾紛一案,2023年1月13日收到邕寧區法院劃付的執行款——1.84億元;也包括起訴陳某某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合同違約糾紛一案,2022年11月22日,收到南寧中院劃付的執行款——361.3元。
圖源:國海證券財報
此外,國海證券起訴某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楊某某、張某、樊某某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合同違約糾紛的訴訟中,存在終本案件。
在國海證券上述披露中,并沒有透露具體的被告方,代以“某某”。不過,在其他公開信息中,可以了解到國海證券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涉及——東方園林(002310.SZ)創始人,也是昔日“浙江女首富”——何巧女。
據金融信息網站“智通財經網”報道,何巧女于2018年5月15日與國海證券開展了股票質押業務,共涉及質押公司股票5920萬股,由于何巧女未能履行協議約定的義務,質權人向法院申請對何巧女持有的公司股票進行輪候凍結。
另據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份判決書(案號(2022)京執復211號)中顯示,貴陽中院(2021)黔01執3301號、4010號執行案件共凍結何巧女持有的東方園林股票2.02億股,其中,4110萬股質押給案外人——國海證券。而該案的執行人為唐凱、何巧女,唐凱為何巧女債務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圖源:裁判文書網
國海證券在2023年年報中,就披露了一項起訴“何某某、唐某”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合同違約糾紛的案件信息,案件進展為鑒于被告未履行生效判決,公司向法院申請執行,2023年12月4日,南寧中院決定立案執行。
圖源:國海證券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據財經金融門戶網站“金融界”4月報道,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國海證券提問何巧女及東方園林質押股票情況,還強調“請別答非所問,請回答是否有還是沒有,有就報出來多少?別搪塞,答非所問,不是什么秘密。”
對此,國海證券方面給出了較為官方的回應。
圖源:“金融界”新聞報道
此外,通過國海證券2023年年報中披露的案號查詢,可以確定“起訴何某某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合同違約糾紛”中的“何某某”為聯建光電(300269.SZ)第二大股東(截至2024年一季度)——何吉倫。
國海證券披露了其與何吉倫涉及的4起糾紛進展——法院劃付執行款3944.23萬元、收到執行款1397萬元,以及2起糾紛法院于2022年決定立案執行。
股票質押為何頻“踩雷”?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股票質押業務屬于券商為客戶提供融資,而這類融資因為風險較不確定、所以利率較高,是券商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股票質押的風險是股票價格的市場波動,一旦價格走低,客戶又無法補充質押,就可能會被強制平倉,而在強制平倉的過程中,股價可能繼續下跌,給券商帶來不僅利息上的損失、甚至可能危及本金。”沈萌表示。“市場波動幅度大,造成質押業務的糾紛增多。”
“這些都是歷史遺留問題。當年市場波動導致質押股票下跌幅度過大導致的,融資人直接放棄了回購或補充質押了,也是出于現實考慮,相當于變相減持了。”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這反應出選定標的的時候還需要更多專業支撐和相對審慎,有相關條款和措施能盡量避免風險發生。”
除了市場波動影響,柏文喜亦指出,券商在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中頻繁“踩雷”,一般也反映出公司在該領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高質押比例,一些公司的股票質押比例極高,甚至超過50%。像海德股份的質押比例高達75%,國城礦業和ST雪發的質押比例也分別達到了70%和69%。高質押比例意味著一旦股價下跌,公司可能面臨巨大的流動性風險。
圖源:罐頭圖庫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頻繁“踩雷”,一位投行資深人曾對“財聯社”表示,多家上市公司出現爆雷,也是券商的內控能力的一次次質檢。“雷太多,踩到很正常,這是真金白銀的提醒。”
柏文喜認為,公司需要加強對融資人盡職調查、標的證券管理以及融資用途與還款來源的管理。
2023年年報中,國海證券也表示,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對融資融券、股票質押式回購等信用業務的信用風險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客戶準入標準和標的證券篩選機制、量化的客戶信用評級體系、分級授信制度、實時盯市制度、黑名單制度、強制平倉制度等。
此外,據Wind數據顯示,國海證券股票質押式回購金融2015年開始快速增長,至2018年達到頂峰——83.71億元,此后便趨于收縮,截至2023年末為28.4億元,較頂峰時減少55.31億元。
圖源:Wind金融終端
國海證券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近年股票質押業務規模連續下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整體風險明顯下降,截至2023年末,市場質押股票數量3533億股,較2022年末下降11.87%(源自滬深交易所數據)。
據2024年一季報顯示,國海證券也有多項數據實現正增長——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4785.9萬元,同比增長24.0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0.25億元,同比增長83.11%;資產總額759.31億元,比上年末增長8.88%。
你認為國海證券未來多久能夠消除股票質押業務相關的違約影響?歡迎留言評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