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億龍頭,股價創年內新低
千億龍頭也有“煩惱”,什么情況?
文 | 楊萬里? ?編輯 | 張佳儒? 來源|尺度商業
7月30日-31日,工控龍頭匯川技術股價連續兩天反彈,此后小幅回調,截止8月2日收盤,匯川技術股價為45.34元,總市值為1214億元。
7月29日,匯川技術股價大跌5.37%,收盤跌破44元,股價創下年內階段新低,且跌回到2020年10月份股價水平。
匯川技術股價波動,或與披露的業績預告有關。
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匯川技術的歸屬凈利潤增速同比變化-5%-5%,低于2023年上半年凈利增速水平。隨后,兩位券商分析師相繼出具研報,下調了匯川技術2024年的盈利預測。
匯川技術的業務主要分為通用自動化、新能源汽車、智慧電梯、軌道交通四大板塊。截至2023年末,來自智能制造(通用自動化、智慧電梯等)、新能源&軌道交通的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分別為67.38%、32.62%。
在凈利承壓背景下,匯川技術未來的增長點在哪?
凈利增速創近年新低
從2024年年初以來,不到7個月時間,匯川技術的股價累計下跌超27%,同期創業板指數跌幅不到14%。
股價低迷同時,匯川技術的凈利承壓。
據公告顯示,匯川技術預計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155.64億元至161.86億元,同比增長25%-30%;預計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9.73億元-21.81億元,同比增長-5%-5%。
今年一季度,匯川技術實現營收64.92億元,同比增長35.78%;實現歸屬凈利潤8.111億元,同比增長8.56%。
據券商分析師測算,預計匯川技術第二季度實現營收90.71億至96.94億元,同比增長18%至26%;實現歸屬凈利潤11.62億元至13.70億元,同比增長-13%至3%。
回顧過去9年中報數據,除了2019年上半年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19.67%外,其余年份基本保持正增長狀態。
2023年上半年,匯川技術的凈利增速下降至5.17%。隨著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披露,該公司-5%-5%的凈利增速或創下近5年階段新低(2020年中報以來)。
凈利數據表現與毛利率變動有關。
匯川技術在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中提到,上半年產品綜合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受該公司產品收入結構變化及市場競爭加劇影響。
2024年一季度,匯川技術的毛利率為34.63%,同比下滑1.88個百分點。
再往前看,2015年至2023年,匯川技術的毛利率分別為48.47%、48.12%、45.12%、41.81%、37.65%、37.98%、35.82%、35.01%、33.55%。過去9年,匯川技術的毛利率累計下滑14.92個百分點。
2023年,匯川技術的毛利率下降1.4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包括新能源汽車業務毛利相對較低但占比提升;市場競爭加劇導致了部分產品價格承壓。
值得一提的是,匯川技術預設的2024年度經營目標為: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5%-35%,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5%-20%。
今年上半年,匯川技術預計凈利增速未超過5%,下半年能否提升凈利增速有待觀察。
券商下調盈利預測
匯川技術披露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后,兩位券商分析師下調了該公司的盈利預測。
7月28日,東吳證券分析師下調匯川技術2024年歸屬凈利潤至54.6億元,前值為58.2億元,理由是工控行業景氣度不及預期。
7月30日,群益證券分析師下調匯川技術2024年歸屬凈利潤預測值至50億元,前值為56.2 億元,理由是自動化市場需求較弱。
展望未來,國際化+新能源汽車或成為匯川技術新的業績看點。
一方面,早在2022年初,匯川技術提出“跨步國際化”的新戰略,加快海外業務布局。匯川技術通過“行業線出海”與“借船出海”的策略,將部分優勢產品與解決方案向海外延展。
2022年,匯川技術的海外收入為8.853億元,占該公司總收入比重為3.85%。2023年,匯川技術的海外收入為17.4億元,占該公司總收入比重為5.72%。
在今年4月份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指出匯川技術海外業務占比還不高。工作人員回復稱,2022年匯川技術加大了海外布局,目前擁有400多人的團隊。未來,該公司希望在全球工業自動化市場占據較好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在電梯業務受下游行業影響以及國內工控業務受行業景氣度影響背景下,匯川技術正加碼新能源汽車業務。
近年來,匯川技術布局了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等業務,主要為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商用車(包括新能源客車與新能源物流車)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綜合產品解決方案與服務。
匯川技術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收入來自三類車企客戶,包括以理想汽車等為代表的新勢力車企、以廣汽等為代表的傳統車企以及海外車企。
2023年,匯川技術實現新能源汽車業務銷售收入為94億元,同比增長超80%。2024年一季度,匯川技術實現新能源汽車業務銷售收入約23億元,同比增長150%。
雖然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匯川技術也提示了相關風險,稱若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會影響該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經營質量與盈利水平。
匯川技術后市業績表現如何,我們將繼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