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銀行“火速”修改會議津貼,“董監高”們還集體赴會嗎?
一年間華興銀行職工總薪酬增長51.7%。
作者/鄭理?來源/獨角金融
廣東華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興銀行”)陷入“董監事領取高額會議津貼”風波后,悄然修改了2023年年報信息。
8月11日,華興銀行對2023年年報中,關于會議補貼標準,將此前的“出席董事會/監事會現場會議每人每次補貼1.5萬元”內容做出了刪除,并替換為“盡職津貼和會議補貼將根據董事、監事的會議出席情況和履職情況予以發放?!?/span>
面對高額補貼爭議,華興銀行火速回應:“個別媒體斷章取義,偷換概念、歪曲誤解”。
一直以來,銀行董事、監事對于參加相關會議的津貼,不同銀行有不同的標準,發放的方式也有差異。董事、監事津貼吸睛、薪酬高于同行的背后,華興銀行的業績、資產質量卻處于下滑的困境中。
1
董事會會議平均出席率超99%,
24名董監高稅后薪酬2781萬元
華興銀行的薪酬方案,是在2014年審議通過的。從2023年報披露看,董事、監事薪酬由基本津貼、盡職津貼和會議補貼組成。
刪改后的2023年年報顯示,華興銀行股權董事和股東監事盡職津貼每人每月5000元;獨立董事、外部監事基本津貼和盡職津貼每人每月均為5000元。此前年報中披露的“出席董事會/監事會現場會議每人每次1.5萬元”,新版年報中已經進行了刪除。
圖源:華興銀行2023年修改后年報
在補貼的吸引下,董事、監事、高管們自然熱衷開會。
2023年,華興銀行總計開2次股東大會、13次董事會、33次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監事會還召開了6次會議、監事會專門委員會召開8次會議。計算下來,華興銀行2023年召開的會議數量達到62次。
華興銀行的董事、監事人數還不少。根據年報信息,華興銀行董事會人數有14人,監事會5人,總計19人。
除了會議多、董事、監事人數多,出席率也非常高。其中,2023年,華興銀行14名董事會成員出席董事會會議的數據顯示,僅董事鄭景山缺席1次,出席董事會會議的平均出勤率達99.39%,出席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會議的平均出勤率為99.3%,4名獨立董事出席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會議的平均出席率達100%,監事出席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會議的出勤率100%。
圖源:罐頭圖庫
刪改后的年報,總計24位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2023年領取的薪酬總額為2781.05萬元,人均薪酬115.88萬元,與2023年國內上市銀行高管平均薪酬128萬相比,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此前版本的年報顯示,2023年,該行10位高級管理人員(包括全職的監事長)在該行領取的稅后薪酬總額為2481.45萬元,相當于人均248萬元,相比2021年和2022年的10位高管稅后薪酬310萬、261.51萬元連續兩年下降。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稱,華興銀行通過發布聲明和更新年報信息來澄清相關情況,既是合規的需要,也是避免過度解讀維護聲譽,在銀行業面臨經營壓力、降薪潮的背景下,該行“董監事領取高額會議津貼”事件,引發了公眾對銀行高管薪酬補貼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質疑。
根據《銀行保險機構公司治理準則》規定,銀行保險機構應當制定董事、監事薪酬制度,明確董事、監事的薪酬或津貼標準,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
出席會議給津貼,華興銀行并不是獨一例。但各家銀行對董事、監事的薪酬及津貼的發放標準也并不一致。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南方都市報》表示,華興銀行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的津貼水平在中小銀行中算較高水平。大型銀行、股份行一般稅前津貼是30萬-50萬元,中小銀行一般稅前津貼是10萬-25萬元。
獨角金融通過對比其他銀行2023年年報發現,其中,微眾銀行的董事、監事的報酬由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實施,其中,股東監事不在該行領取薪酬或津貼,執行董事、職工監事領取薪酬,不領取津貼;獨立董事、外部監事在本行不領取薪酬,但領取津貼。
網商銀行的股東監事薪酬,同樣不在該行領取,薪酬由委派其擔任董事、監事的股東單位決定。獨立董事、外部監事、職工監事的薪酬方案,網商銀行則由股東大會審議確定后,在該行領取津貼。執行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方案由董事會審議確定。
陷入“高價出場費”的爭議后,華興銀行回應“財聯社”時提到:華興銀行高級管理人員出席股東大會、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不領取任何會議補貼,股東出席股東大會不領取補貼,執行董事亦不領取董事薪酬或會議補貼。
圖源:罐頭圖庫
在同行普遍降薪、裁員的2023年,華興銀行職工薪酬和員工數量卻上漲。年報顯示,2023年該行職工薪酬18.04億元,高于2022年的11.89億元。員工數量超過2700人,2022年未披露員工數量 ,但相較于2021年的2280人,員工數量增加了420人。
圖源:年報
需要指出的是,當下正值銀行業降薪潮,多個社交平臺有銀行業員工自曝“被降薪”,在這樣的背景下,華興銀行的董事和監事的薪酬和津貼引發軒然大波,而在華興銀行的聲明中,并沒有對補貼情況進行解釋,僅稱“目前主要經營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經營發展情況良好”。事實果真如此嗎?
2
資產質量連降三年,
發債30億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位于廣東地區的華興銀行,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商業銀行,成立于2011年8月,注冊資本僅80億元。該行由民間資本設立,前三大股東包括僑鑫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僑鑫集團”)、上海升龍投資集團、勤誠達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20%、12.5%、10%。
華興銀行董事長周澤榮75歲,是一位低調的僑鑫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僑鑫集團”)董事長。此外,華興銀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周子濤也來自第一大股東僑鑫集團。
圖源:2023年年報
2008年,僑鑫集團出資10億元成為重組后的汕頭商業銀行(即如今的華興銀行)第一大股東,僑鑫集團由此也獲得了一張銀行牌照。
僑鑫集團涉足的產業,包括地產、金融、健康、教育、酒店餐飲、傳媒等多個重要生活需求領域。
第二大股東升龍投資集團是一家集房地產,資產管理,商業運營為主的企業,第三大股東勤誠達控股同樣以房地產開發為主,后來還涉足能源科技、金融投資、生態旅游、物業管理等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
而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持有的股份處于被質押和凍結的情況,其中升龍投資集團總計持有10億股股份均被凍結,其中還有5億股股份被質押。上海升龍集團曾兩次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拍賣股票,但無人出價流拍;另一股東勤誠達控股總計持有8億股股份全被凍結,3.92億股股份被質押。
值得注意的是,拿著開會補貼的華興銀行,工作成果如何呢?
截至2023年末,華興銀行資產規模超4300億元,員工數量2700人,擁有54家營業機構,營業收入84.09億元,還較上一年相比下降5.51%,這已經是該行連續兩次營收的下降。不僅如此,該行凈利潤還遭遇首次負增長,2023年凈利潤為30.2億元,同比下降8.82%。
在營業收入的構成中,利息凈收入、投資收益、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和其他營業凈收入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利息凈收入下降7.9%,投資收益下降12.9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降25.98%,其他營業凈收入下降50.9%。
業績下降,董事、監事拿著豐厚的開會補貼,多少顯得有些扎眼。同時,一年開62次會,資產質量也沒能提高上來。
2020年-2023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5%、0.89%、1.12%、1.57%。同時,2023年,該行計提了25.16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
在華興銀行的前3大貸款行業中,2023年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最高,達27.65%,其次是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占比分別為14.85%、13.45%。前三大貸款行業,合計占比55.95%,也就是說,該行超過一半的貸款都給了這三大行業。
不良貸款率連年上升,華興銀行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批量出售不良資產債權,并且以3.3億底價轉讓不良債權資產,涉及大地影院的4.4億元本金。
營收、凈利潤雙降后,華興銀行在2024年一季度交出了一張業績增長的成績單。該行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了12.53%、5.91%。資產質量有所好轉,一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為1.49%,較2023年末下降0.08個百分點。
最近幾年,華興銀行還在年報中披露了反向討薪情況,三年追索扣回超2089萬元績效薪酬。其中,2023年,因不良貸款等原因該行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問責,共追索扣回績效薪酬720.69萬元,追索扣回386人次。
圖源:年報
2022年,同樣原因,該行共追索扣回績效薪酬1247.42萬元,追索扣回210人次。2021年,該行追索扣回績效薪酬120.93萬元,追索扣回217人次。
業績和資產質量的下行的這一年,資本充足率也并不理想。2023年,華興銀行資產充足率11.98%,一級資本充足率9.1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22%。
而對比國家金管局公布的銀行業資本充足率,華興銀行與銀行業平均水平差距明顯。
2023年四季度末,銀行業平均資本充足率15.06%,一級資本充足率12.1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54%。
為了補充一級資本,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強風險抵御能力,7月30日,華興銀行發行了2024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30億元,期限為5+N年,票面利率3.18%。
圖源:罐頭圖庫
2024年只剩不到半年時間,這家銀行的高管們,能否保持住當前的業績和資產質量的上升?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