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資加碼國富人壽,唯品會已布局5塊金融牌照!
唯品會持有國富人壽股權將增至24.32%。
作者/ 謝美浴?編輯/付影?來源/獨角金融
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富人壽”)近日迎來股權變動。
根據國富人壽公告,其第四大股東吉安新年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安新年”)擬“清倉”離場,第一大股東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投集團”)以及第二大股東廣州唯品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唯品會”)將接盤該筆股權。
若股權轉讓獲批,廣投集團持有國富人壽股份占比達31.77%;唯品會持有國富人壽股份占比達24.32%。
這筆股權轉讓也讓低調布局金融版圖的唯品會(VIPS.N)受到關注,“特賣電商”唯品會能把金融生意做成第二增長曲線嗎?
1
國富人壽股權變局
國富人壽成立于2018年6月,對于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將總部設在廣西的壽險公司,當地政府和監管部門都給予了重視與關注。
國富人壽的第一大股東為廣投集團,是廣西首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金融方面,廣投集團目前已拿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租賃、資管、擔保、小貸等金融牌照。
今年8月9日,廣西國資委提出,經對廣投集團開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的評估,決定將廣投集團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圖源:罐頭圖庫
在廣投集團及其他股東的支持下,國富人壽成立后迅速完成了自治區內14個地級市和重點縣域的機構開設,實現對廣西的機構全覆蓋,并基于廣西當地經濟情況開展了特色渠道經營。
不過,從2023年年報來看,國富人壽依然較為依賴傳統壽險產品,保費收入19.11億元,占總保費收入的62.29%;此外,2023年,國富人壽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保險產品,均通過銀保渠道銷售;其中“國富人壽節節高終身壽險”部分產品依靠網銷渠道。
圖源:國富人壽2023年年報
國富人壽銀保渠道2023年實現保險業務收入21.66億元,占總保險業務收入的70.59%,遠高于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以及直銷渠道。
國富人壽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表示,銀保渠道作為國富人壽重要發展渠道,主要工作措施有三點,一是聚焦穩固核心雙郵渠道合作,二是積極開拓和培育廣西區內的區域性銀行,三是打造專業化銷售隊伍和業務新增長點。
2023年1月,國富人壽的總資產規模突破百億,2022年4月成功開設貴州分公司;截至2024年6月末,國富人壽總資產168億元,同比增長36.6%;總體保費規模31.69億元,同比增長33.2%;國富人壽在廣西市場中排名第3位,在貴州市場份額穩步提升。
2024年2季度末,國富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19.55%、155.82%,較上季度末分別增加6.67%、12.22% 。
圖源:罐頭圖庫
不過,股權方面,國富人壽第四大股東和第五大股東持有的股權出現被凍結或轉讓的情況。
分別來看,國富人壽第四大股東吉安新年又擬“清倉”撤退。國富人壽表示,經溝通了解,股東因自身發展方向調整需要而轉讓股權。
具體來看,廣投集團將受讓吉安新年所持1.2億股國富人壽股權,占國富人壽總股比6.23%;廣州唯品會將受讓7500萬股,占國富人壽總股比3.89%。
國富人壽表示,股份轉讓后,第一、二大股東持股比例上升,大股東將繼續在重大經營決策、增資、發債、增信等多方面支持公司發展。
同時,第五大股東北京信中利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中利”)所持國富人壽股權出現被凍結及質押的情況。
信中利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投資機構之一,其管理基金規模一度超過300億元,累計投資近200家企業,但如今已“跌落神壇”。
據信中利公告,因未按時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信中利及實控人汪超涌被出具警示函;此外,公司股票已自5月6日起停牌。
2
連續虧損6年,唯品會“加注”國富人壽圖什么?
國富人壽成立之初,唯品會旗下的廣州唯品會就是第二大股東,持股16%。
成立3年后,國富人壽完成首度增資,注冊資本從15億元增至19.26億元,其中廣州唯品會通過出資2.29億元由16%增持至20.43%;如今廣州唯品會將再度“加注”國富人壽,若股權轉讓獲批,其將持有國富人壽股份占比達24.32%,仍為第二大股東。
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認為,“唯品會布局保險的原因可能是為了拓展業務領域,增加收入來源,同時通過提供保險服務增強用戶粘性。保險業務可以與唯品會的電商業務形成互補,為用戶提供更全面的購物體驗。”
不過,從公開信息來看,目前廣州唯品會與國富人壽方面尚未開展業務合作。
圖源:罐頭圖庫
而從業績上來,國富人壽仍未擺脫虧損。數據顯示,2018年-2023年,國富人壽分別虧損1.19億元、0.47億元、0.66億元、1.55億元、2.8億元和2.25億元。
2024年上半年,國富人壽繼續虧損0.61億元,較2023年虧損0.65億元小幅收窄。但此前國富人壽曾公開表示,按照公司五年發展規劃,預計2024年實現盈利,進入盈利周期。現在看來,2024年的盈利目標能否實現,還需打個問號。
深究國富人壽的虧損原因,與高額的營業成本有關。
成立以來,國富人壽規模保費逐年增長,2023年突破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0%。但與此同時,2018年至2023年,國富人壽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分別為0.07億元、0.54億元、3.11億元、4.85億元、4.83億元和5.05億元,所占總保費收入比重分別為4.64%、8.85%、19.35%、22.52%、16.34%及16.46%,逐年增長。
圖源:國富人壽2023年年報
另一方面,國富人壽投資收益率也在下滑。
2024年上半年,國富人壽投資收益率2.51%,2023年同期為2.69%;綜合投資收益率3.31%,2023年同期為2.58%。
2023年,國富人壽交易性金融資產12.14億元,投資方向主要包括企業債、股票、基金及資產管理產品,其中資產管理產品及基金投資占大頭,資產管理產品期末余額8.62億元,占比超70%;基金期末余額2.38億元,占比約19.6%。
圖源:國富人壽2023年年報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國富人壽持有平安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鵬華中證畜牧養殖ETF、海富通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及華夏中證機器人ETF等基金。
圖源:Wind數據
若唯品會愿意在業務上提供支持,或許能夠助力國富人壽拓展市場及提升盈利能力。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認為,“唯品會可利用其龐大的用戶基礎與電商平臺資源,為國富人壽提供多元化的銷售渠道與營銷平臺,加速保險產品的市場滲透。”
支培元還表示,“唯品會對大數據分析、風險管理技術等,能夠助力國富人壽提升產品設計與定價的精準度,優化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此外,唯品會的供應鏈資源與行業經驗,將有助于國富人壽開發與電商、物流、供應鏈相關的創新保險產品,滿足特定場景下的保險需求,增強市場競爭力與客戶滿意度。”
3
“特賣電商”的金融夢
國富人壽只是唯品會金融版圖中的一小塊拼圖。
唯品會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時間很早。2013年,唯品會成立金融服務部門,此后在金融領域開疆擴土。
工商信息顯示,2013年-2015年,上海品眾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品眾保理”)、廣州唯品會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唯品會小貸”)、上海唯品會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唯品會小貸”)相繼成立。
2015年,唯品會又正式成立互聯網金融事業部,并推出消費金融產品“唯品花”。2016年9月,唯品會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企業浙江貝付科技有限公司,將支付牌照攬入懷中,該公司已更名為浙江唯品會支付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唯品會支付”)。
圖源:罐頭圖庫
唯品會在2017年一季度財報中,正式宣布分拆互聯網金融業務和重組物流業務,以打造新的增長引擎,唯品金融應運而生。
2019年,唯品會縮減了互聯網金融業務,并開始調整金融矩陣。
唯品會旗下上海品訊企業信用征信有限公司、廣州品訊征信有限公司、廣州品眾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廣州市品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金融類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注銷。
廣州唯品會小貸2020年被出售,現已更名為廣州廣信普惠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廣州品諾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被出售,現已更名為首信保險代理(廣東)有限公司。
支培元表示,“唯品會近年注銷或出售部分金融公司,反映出電商企業在金融領域面臨著一些挑戰,包括金融業務的監管環境趨嚴;金融業務與電商業務在業務模式、風險管理、技術要求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短期內可能增加經營成本,影響財務表現;面對專業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巨頭的雙重競爭,電商企業需持續探索差異化競爭優勢。”
圖源:罐頭圖庫
不過,2021年10月,唯品會旗下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品富邦消金”)正式獲得開業批復。
由此,唯品會集齊了唯品富邦消金、上海唯品會小貸、浙江唯品會支付、上海品眾保理、國富人壽5塊核心金融牌照。
截至2023年末,唯品富邦消金經審計的總資產50.79億元,營業收入1.92億元,均在30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列末位;凈利潤6173.03萬元,同比增長759.47%,位列第28位。
唯品富邦消金目前擁有以下兩款主要產品,一是小蓉花,屬于純線上小額信貸產品,在線審批、實時放款,單利范圍6%-24%;二是小蓉貸,該產品循環額度、隨借隨還,至多可借20萬元,單利范圍6%-24%。
而唯品會2024年一季度錄得總營收276億元,同比微增0.4%;商品交易總額524億元,同比增長8%;凈利潤為23億元,同比增長24.6%。
華泰證券指出,盡管商品交易總額增速不低,但唯品會產品收入卻同比下降了0.3%,主因在于退貨率的上升。一季度唯品會經營費用中履約費用同比提升11.3%,也反映出唯品會優化退換貨服務所帶來的成本。
唯品會方面則在財報中表示,“第一季度的業務勢頭緩慢,原因在于一季度季節性需求弱于預期。”唯品會預計,2024年二季度總營收將在265億元-279億元之間,預計同比下降0-5%。
圖源:罐頭圖庫
增速放緩甚至回落的情形之下,唯品會正在尋覓新的增長曲線。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認為:“唯品會在B端和C端的金融業務布局,通過供應鏈金融和消費信貸產品,有效促進了供應商的資金周轉和消費者的即時消費需求,增強了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用戶粘性。這些金融業務有望成為其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特別是在電商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金融業務的增長潛力不容忽視。”
不過,從唯品會財報來看,截止2023年底,唯品會互聯網金融業務收錄1.05億元現金凈額。對比唯品會2023年1129億元的營收,這份業績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你認為唯品會能夠把金融業務做成第二增長曲線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