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者日虧1000多!低風險銀行理財咋也“波動”了?
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機構投資數量、續存理財產品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可同時,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有所下滑。
來源|柒財經? ?作者|硬糖
“購買低風險固收盈利產品,剛買5天,虧了4天”,“R2級理財,竟然也虧這么多......說好的穩健理財,什么情況啊?”日前,不少購買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上大倒苦水。
柒財經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機構投資數量、續存理財產品也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可同時,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有所下滑。
有理財產品一天虧損近1600元
社交平臺上,有投資者曬出其持有的興銀理財旗下“穩添利季盈增利2號A”產品,僅一天就虧損1595元。
柒財經注意到,上述產品為固收類投資產品,于2022年11月29日成立,年化率為3.217%,持有90天后每天可贖回,風險等級為謹慎型R2。
所謂謹慎型投資者,其屬于可以承擔低風險而作風謹慎類型的人,適合于投資本金風險較低的投資工具,這類人所適合的產品類型對應為R2級產品。
理財產品風險共有5個等級(從低到高共分為R1、R2、R3、R4、R5),風險越大風險等級越高,相對應的風險等級越高收益越高。其中,安逸型R1級產品則適合于不愿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此類產品多為一些銀行大額存單等,相當于0風險。
除興銀理財外,也有投資者發布其持有的建信理財(代銷)下的誠鑫多遠混合類產品,該名投資者持有份額41.5萬份,截至8月12日已虧損超20萬元。
據悉,上述產品為混合類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A檔:5%,B檔:5.6%。處于R3級中等風險,1元起購,自2021年成立以來收益便為負值,年化收益率為-4.34%,近一個會計年度收益率為-0.29%。
此外,招商銀行旗下“半年寶”和“季季寶”等理財產品也是眾多投資者“聲討”的對象。
一位來自上海的投資者表示,其購買的招商銀行“半年寶”旗下的“招銀理財豐和信用精選180天1號”產品,最近的虧損金額大于利息收入。
上述投資者稱,“雖8月13日收益76元,但此前多數處于虧損狀態,且8月12日一天虧損209元”。也有投資者表示,其購買的招商銀行“季季寶”產品6天中4次虧損,8月12日單日虧損近400元。
招商銀行手機銀行中顯示,其“半年寶”理財產品分為3大部分,有穩健低波、穩健增值及穩中求進三大板塊。
其中,穩健低波中,招商銀行推薦產品為“中銀理財—穩富(180天持有期)寧享版”,該產品年化為2.77%,產品處于R2中低風險,業績比較基準為2.6%—3.6%,近1月收益率為2.1%。
除此之外,工銀理財、信銀理財、交銀理財等旗下部分穩健型理財產品短期內均出現虧損。
上半年理財市場呈“兩增一減”
一般而言,投資者選擇理財產品,要求的是“穩中求進”。而眼下,風險系數較低的R1、R2級產品凈值也出現回撤現象,讓部分投資者感到難以接受。
業內人士認為,理財產品出現階段性虧損,直接原因就是受到債券市場波動影響。另一方面,投資者對于理財產品風險的理解,還有待加強。
今年8月份,央行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分析中提到,資管產品的收益最終取決于底層資產。
今年以來,部分資管產品尤其是債券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明顯高于底層資產,主要是通過加杠桿實現的,實際上存在較大的利率風險。未來市場利率回升時,相關資管產品凈值回撤也會很大。
也就是說,央行已經提醒過,理財產品可能會出現回撤風險。與此同時,也有理財公司業內人士表示,對于凈值化產品而言,短期的業績波動屬正常現象。
《報告》中也明確,資產管理新規前,許多產品有“預期收益率”,且與到期實際收益率通常一致,其中就隱含著剛性兌付。
而新規出臺后,在凈值化機制下,投資者的收益率隨底層資產實際價值的變化而波動,不再有剛性兌付。
“但打破剛性兌付后,即使做出風險提示,仍然有部分投資者認為銀行理財只賺不賠,投資教育工作仍需加大力度。”
同時,隨著債券市場趨于穩定,出現回撤的理財產品開始逐步修復,投資者需耐心等待,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從宏觀層面來看,最近幾個月,理財產品市場規模仍在不斷擴大。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為28.5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同期,全國共有239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共存續產品4萬只,較年初增加0.49%,同比增加7.99%。
從投資者結構看,理財市場仍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截至今年6月末,個人投資者數量為1.2億個,占比98.74%;機構投資者數量占比持續小幅增長,數量為153.45萬個,占比1.26%。
上述數據的增長,表現出銀行理財的快速擴容。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同樣援引《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2.80%,較2023年同期的2.94%減少0.14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固收研究團隊指出,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收益下降,主要因為2022年底理財贖回潮后,2023年年初信用利差處于高位,全年信用利差大幅壓縮,進而增加收益。
而2024年上半年債市機會主要存在于長久期債券,對于偏好短久期的理財而言,整體獲利較小。
不過,銀行理財規模持續增長,機構應積極調整資產配置以穩定產品收益,投資者則需要樹立長期投資理念,理性看待短期波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