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好賣的電雞,撲街了
電驢之王雅迪淪為行業差等生。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Chong Lei,CFA
最新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雅迪銷量同比下滑22.26%,凈利潤同比下滑12.9%,營收同比下滑15.4%。
雖然看起來下降幅度似乎不大,但這卻創下近9年來營收最大跌幅。
雅迪的困局,一方面是行業高速增長期過后,面臨轉換陣痛。艾瑞咨詢認為,“新國標”替換潮已過,預計今年國內兩輪電動車銷量同比下滑9.1%。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安全事故沖擊。今年初,南京一場由電動自行車起火導致的15人死亡事故震動全國,隨后小區和城中村開始禁入,行業備受沖擊。
不過即便是行業環境生變,雅迪的競爭對手們,卻呈現出逆市增長的態勢。
比如,雅迪在高端市場中的主要對手九號公司,上半年營收同比增幅為52.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67.82%;另一家市占率約兩成的行業巨頭愛瑪科技,營收同比增3.66%,凈利潤同比增長6.24%。
相比之下,作為市占率近三成的行業龍頭,雅迪卻交出了一份遠比競爭對手糟糕的中期成績單。
很顯然,雅迪跑不動了,并不能只怪大環境。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需求誤判
除了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滑,雅迪中報里還有一個數據值得注意,就是存貨。
截至今年中,雅迪存貨為16.53億元,遠高于2023年同期和2022年同期。即使對比年度存貨數據,也超過了最高峰2022年末的15億元。
仔細查看這不尋常的存貨構成,絕大部分的增量來自“原材料”。2023年中,雅迪“原材料”為5.8億元,年末時為3.6億元;到了2024年中,這個數據一下子飆升至9.5億元。
如果把暴增的原材料數據,與營收下滑15.4%、銷量下滑22.26%結合起來看,更合理的解釋是:雅迪在生產管理時,對市場未來需求出現了重大誤判,甚至認為市場需求是樂觀的,所以才要多采購原材料,為未來潛在的新增訂單做生產準備。
然而,轉折來得太快,生產計劃被逼放緩節奏,原材料積壓倉庫,遲遲沒有流入銷售體系。最終由于銷售下滑導致原材料積壓。
合理推測,這種誤判源于兩方面,首先是行業大環境在發生改變。
艾瑞咨詢5月初發布《2024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研究》稱,“新國標”替換潮已過,預計2024年國內兩輪電動車銷量為5000萬輛,同比下滑9.1%。
“新國標”是指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2018年5月15日發布,并于2019年4月15日執行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
2019年3月,市監總局、工信部、公安部發文,要求各地公安機關對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進行登記上牌,非標電動自行車只能上臨時牌照,臨時牌照在過渡期后失效,屆時非標電動自行車將被強制淘汰。
但這種行業大環境的轉變始終是緩慢的,溫水煮青蛙的,更劇烈的影響因素來自“黑天鵝”事故。
雅迪在財報中也有提及:“2024年初,南京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引發公眾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性的關注,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收緊監管,導致市場需求轉弱?!?/span>
2024年2月23日凌晨,南京發生一場導致15人死亡的火災事故,震動全國。據官方通報,火災為住宅樓架空層電動自行車停放處起火引發。此次火災在國內引發連鎖反應,為防范電動自行車火災,部分城市居民小區和城中村拒絕電動自行車進入。
雅迪對此進一步補充說,相關政府部門通過推出新的國家標準并更新現有標準,包括關于充電設施和電池等各個方面,來持續加強電動兩輪車監管。
例如,2024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推出針對電池設計及制造等22個具體方面的新法規,包括針對過度充電、過度放電、外部短路、熱失控及鋰電池刺穿等。
監管變動導致電動兩輪車若干零部件必須作出改動或升級以符合新標準及更新后的標準,對產品研發造成短暫干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因為“誤判”市場需求導致過度采購原材料外,雅迪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也有所減弱,體現在賒購能力上。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雅迪的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為119.52億元,2023年末和年中分別為136.72億元和135.11億元。
這意味著,供應商的信用政策發生了改變,雅迪在采購時需要比過去付出更多的真金白銀。
這導致的結果必然是資金效率低下。
2024年上半年,雅迪經營現金流為凈流出6.97億元,而過去4年同期,雅迪經營現金流都是凈流入,去年同期為凈流入25.73億元。
高端化困局
作為電驢之王,雅迪也有高端化的夢想,但最新財報顯示出,高端化的嘗試依然沒有成功。
2024年上半年,九號公司營收同比增幅為52.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67.82%,這兩項數據要遠好于營收和利潤同比下滑的雅迪。
為了突破高端化,雅迪推出城市高端品牌VFLY,以及冠能2.0系列和冠智系列產品,期望通過技術創新和高端騎行體驗的突破,來滿足了消費者對更安全、更高端、更智能電動車的需求。
比如雅迪推出的新一代冠能M85系列搭載iRide智能科技,可實現上下車自動感應解鎖、上鎖,以及APP遠程控車,隨時查看車輛狀態。
但有雅迪經銷商認為,雅迪通過智能化走高端化的難點在于品牌認知問題。
他表示,很多四十多歲的家長帶著初高中來看雅迪相關智能化車型時,即使孩子有購置意愿,但家長對雅迪的認知還停留在雅迪售賣中低端車型上,他們無法接受雅迪超過3000元的車型。家長的這種認知,直接影響最終的成交率。
雅迪發力高端化,可以追溯到2022年的漲價。當年,雅迪電動踏板車平均售價從1662元增至1816元;電動自行車平均售價從1265元增至1429元。
不過,同樣是2022年,雅迪的兩輪電動車銷量僅同比增加1%,為2017年以來增長幅度最低的一年。
但雅迪沒有放棄。不僅登上央視春晚,贊助了大熱綜藝,還與《滿江紅》《狂飆》《三體》等熱門影視劇聯合推廣。
不過,雅迪的高端化嘗試始終沒有得到市場驗證。
除了品牌印象固化短期內難以打破外,雅迪高端化還面臨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高價兩輪電動車的市場規模始終不大,且已經存在擁有先發優勢的玩家。
魯大師數據顯示,兩輪電動車的消費者購車價格集中在3000-5000元,擁有2000-3000元價位段兩輪電動車的用戶占比超30%;擁有3000-4000元價位段兩輪電動車的用戶占比超25%;擁有2000元以下價位段兩輪電動車的用戶占比也超25%。由此測算,選購4000元以上高端兩輪電動車產品的用戶僅不到20%。
同時,據艾瑞咨詢《2023 年中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7000元以上的兩輪電動車市場中,雅迪的市場份額僅為 4.1%,九號和小牛兩家就占據了95.5%的市場份額。
前述雅迪經銷商認為,在高端局中,九號公司相對雅迪的優勢在于,很多初高中生有從眾、趨同、攀比心理,當他們看到同學騎九號的越來越多,自然會要求父母購買九號。同時,九號不做低端產品,家長可選擇范圍相對較小,只能接受九號的中高端產品,無形中讓兩個品牌的心智差距逐漸拉大。
質量不過關
當然,即使細分領域存在擁有先發優勢的玩家,格局并非不能打破,但當中有轉換壁壘的問題——消費者為什么要放棄已經得到認可的高端化產品,而選擇雅迪?
問題的答案是,雅迪要么就把品牌調性做上去,但這除了要燒錢投入營銷,還真的需要時間。
還有一個關鍵就是產品競爭力要遠勝于對手??上?,雅迪的產品質量不但沒有能讓自己在高端局中獲得優勢,甚至頻頻爆出的質量問題,讓其基本盤也有被沖擊的擔憂。
7月24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2024年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情況。在抽查共發現的53款不合格產品中,多款生產單位是“雅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這并不是第一次。
2024年1月,煙臺市萊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告顯示,型號為TDR2880Z的雅迪電動自行車抽檢不合格。
1月17日,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型號為TDT1393Z的雅迪電動自行車抽檢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整車安全(整車質量)”“電氣安全(充電器與蓄電池-蓄電池防篡改)”。
其中,電氣安全不合格表明電氣線路等存在短路等安全隱患,容易影響整車續航里程及電池壽命,甚至發生自燃,引發火災。
2月6日,撫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抽查結果顯示,型號為TDT1331Z的雅迪電動自行車抽檢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整車質量”“鞍座長度”“后輪上方的衣架平坦部分最大寬度”。
其中,后兩者抽檢不合格表明座椅等存在非法改裝行為。
除了頻繁被監管點名,在消費端,雅迪電動車的產品質量問題投訴也接連不斷。
黑貓投訴顯示,截至8月8日,雅迪電動車累計收到超過2140條投訴。網友反映的問題主要涉及雅迪電動自行車行駛中斷電、實際續航里程與宣傳不符、售后服務令人不滿意等。
一名消費者表示:“因為雅迪廣告吹的很厲害,說車質量好,一次性買了2臺。結果其中1輛大電驢,平時就上下班騎一下,剛買1年過了質保期,電瓶就充不了電,電瓶就壞了。打電話給客戶,客服就說過了質保期自行處理”。
“用過那么多次電瓶車,第一次遇見用個1年就壞了。我的要求也不高,跑個2年半也行啊?!彼麩o奈地吐槽。
此外,“不足一月前輪軸承出現質量問題”“更換全新的電瓶車車胎有漏氣現象”“買的二手電動車,買來兩個月時間里問題不斷,電池都換了兩次”“使用不到一個月出現電池耗電過快續航不好的情況”“電動車在保修時間內出現控制器故障,更換控制器還要收費”等投訴并不少。
事實上,在過去行業快速發展階段,雅迪的產品質量問題或許會被更優惠的價格掩蓋。但隨著電動自行車頻繁起火,不斷引發關注,消費者的態度慢慢轉變為更加重視安全問題,同時國家也重點引導行業加強產品質量把關。
作為行業龍頭,雅迪的質量問題自然會不斷被放到聚光燈下,中報數據也表明,在行業步入存量競爭的成熟期后,質量問題已經成為沖擊雅迪基本盤的關鍵因素。
質量代表著企業的基本功底,從這個角度看,雅迪電驢之王的名頭難副其實,最新業績變臉可能是雅迪命運的拐點。
參考資料:
財新《兩輪電動車市場遇冷 行業巨頭上半年業績表現不佳》
投資界《雅迪經銷商往事:一街多店、內卷成風》
華祥名《頻頻點名、投訴不斷:雅迪深陷產品質量之殤》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